多功能电离子治疗面部汗管瘤 60例疗效观察

2018-04-11 12:55
当代临床医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电离子管瘤皮肤科

刘 超

(武警学院医院皮肤科,河北 廊坊 065000)

汗管瘤是来源于汗腺导管的一种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常在青春期出现或显着增多,女性发病率为男性的2倍,一旦发生,一般不会自行消退[1]。目前治疗汗管瘤报道有激光,冷冻,高频电灼法及局部涂抹药膏等,以达到消除病变组织的目的,取得好的治疗效果。我科采用多功能电离子治疗60例汗管瘤患者,随访半年,取得了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 观察病例均为2011年5月至2016年1月来皮肤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共60例,其中男10例,女50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2岁;病程6个月~10年。发病部位:眼睑下35例,眼睑上15例,额颞颊部5例、上唇部3例、双耳后2例。治疗前均未使用过任何药物或物理治疗。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瘢痕体质及糖尿病、有光敏感及不能耐受电离子治疗的患者不在此观察范围。

1.2 治疗方法 态度温和,告知患者基本操作方法,嘱咐患者操作时不能动,以免灼伤周围正常皮肤及眼球,告知患者局部可能有暂时性色素沉着,日后会逐渐变淡消退,恢复正常肤色。消除紧张心里,取得患者信任及配合。患者取平卧位。眼睑周围有皮损时,用纱布铺盖眼睛,保护好眼球。采用GX-Ⅲ多功能电离子手术治疗机治疗。插上电源,启动治疗仪,将治疗仪功率调至短火2~3档,右手手持单级触笔,左手紧绷患处皮肤,用针头轻触病损部位,逐点气化,根据需要,可用棉签擦拭治疗部位,以观察清楚病损是否完全气化。电极头沾有碳化组织时会影响导电功能,应随时清除干净,以免影响操作治疗。对面部皮疹较密集患者,分2到3次治疗。治疗结束后,要确认皮疹是否清除干净。术后,一周内均不接触水,避免用手触摸,创面薄痂不强行剥离去除,让其自然脱落,治疗期间禁止阳光直晒,不涂抹任何化妆品。红肿明显处涂红霉素软膏3~5天。患者2周复诊,未治疗彻底的患者进行第2次治疗。末次治疗6个月后进行疗效判定。

1.3 不良反应 评价治疗后询问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及观察治疗反应。

2 结果

本组60例患者,经一次治疗痊愈者55例,一次治疗治愈率为92% ,5例未痊愈者可能为遗漏或复发。经二次治疗痊愈,有效率100%.2例色素沉着。全部患者均未遗留瘢痕,效果满意。

3 讨论

汗管瘤是一种皮肤良性肿瘤,皮疹呈皮肤色、淡红色或棕褐色,也有呈黄色的扁平丘疹,质较硬,其直径1~3毫米大小,多数密集而不融合,常对称分布,以女性居多。汗管瘤一般情况下,无痛痒不适,可不予治疗。但若患者处在高温高热的环境,出汗或日晒时则可以有烧灼感或刺痒感。汗管瘤属慢性病程,终生不会消退。其组织病理:近表皮处可见囊样导管腔,导管腔内充满角蛋白。汗管瘤的治疗“过深则致瘢,过浅则复发”一直是困扰国内外医学界。在实际操作中,我科治疗以消除汗管瘤丘疹为主,宁浅勿深,如有复发可以2次治疗。正确控制和掌握好汗管瘤的治疗深度,已成为皮肤科美容师技术的一个关键的问题。吴可明使用了表面麻醉[2]。本组患者未使用局部麻醉,使用麻醉剂后,笔者认为患处皮肤组织肿胀变形,难以精确定位操作,影响疗效。皮疹广泛者分2~3次治疗,田国治[3]等认为从美容的角度出发,第一次治疗时应保守一些,通过其创面愈合情况可对患者的皮肤性状有所了解,二次以上的治疗更具安全性。面积较小者可以在痂皮脱落后接着治疗,面积较大者其间隔时间应稍长一些。多功能电离子治疗机是一种高频电刀。其原理是利用笔式触头与组织间的极小间隙形成极高电场强度使气体分子电离产生等离子火焰,当选择强输出时,瞬间产生3000℃的高温,使病变组织气化消失。多功能电离子治疗术野清晰,能够比较准确,彻底的除去病灶,一次治愈率高,与吴可明[3]等报告治愈率相近。且多功能电离子对组织的破坏只局限于皮损部,操作简单,反应轻,恢复快,短火且功率小,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费用少等优点。经多年临床实践,治疗汗管瘤疗效确切,临床可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电离子管瘤皮肤科
依托皮肤科独立病区开展皮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教学查房探讨
论著/通过MRI 识别BRAF 基因突变型颅咽管瘤
皮肤科医生6招教你抗“冬痒”
超脉冲点阵CO2激光治疗汗管瘤疗效观察
邢台市中医院皮肤科
颅咽管瘤术后尿崩的相关因素分析
颅咽管瘤放射治疗进展
当归拈痛汤在皮肤科中的运用
电离子术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高频电离子治疗肛周尖锐湿疣46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