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反馈盆底肌肉锻炼在产后盆底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2018-04-11 18:46魏晓芳
大医生 2018年9期
关键词:生物反馈盆底肌力

魏晓芳

(江苏省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江苏连云港 222000)

盆底功能障碍常为产妇妊娠及分娩后所现并发症,其临床症状多表现为盆底组织支撑能力降低致使出现功能性障碍,压力性小便失禁、便秘及生殖器官垂落等[1]。盆底肌肉锻炼在患者产后进行早期的锻炼,可以促进患者受损神经及组织康复,改善盆地血液循环[2]。本文对生物反馈应用盆底肌肉锻炼应用产后盆地功能康复治疗中的效果及反馈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在本院分娩的28 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例。观察组产妇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6.22±1.88) 岁,体 重 61~ 75 kg,平 均 体 重(68.55±4.73)kg,孕 周36~41 周,平均孕周(37.66±1.81)周。对照组产妇年龄21~36 岁,平均年龄(26.43±1.75)岁,体重62~76 kg,平均体重(68.23±4.32) kg,孕周 36~ 42周,平均孕周(38.21±1.33) 周。两组产妇年龄、体重、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盆地肌肉锻炼治疗,使用阴道哑铃进行训练[3],于哑铃头部均匀涂抹少量润滑剂,放置患者阴道几小时并让其收缩阴道夹紧哑铃,患者可进行散步,可进行工作、散步、躺下等较为轻缓的运动,1 d/次,15 min/次,2 m/疗程,观察组在传统哑铃训练基础上采用生物反馈盆底肌肉锻炼[4],使用盆底康复治疗仪[法国杉山,PHENIX USB 4,国食药监械(进)字2013第2223273号]进行,患者进行中治疗时将压力探头置入患者阴道内在与盆地康复仪连接,并根据生物反馈信号对治疗部位进行整体收缩调整与刺激,一般情况下电激刺激强度为10~25 mA,电激治疗时长20 min,连续治疗2月,再通知患者进行盆底肌力复查,并对两组患者复查结果以及康复效果进行对比。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对两组患者后盆底肌肉肌力参照GRRUG(国际通用会阴肌力测试法)进行评测分级,共分为0~6级,收缩及持续时间呈递增,并对两组产妇治疗后发生的盆底功能性障碍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盆底肌力分级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肌力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0~3级肌力等级3 例(21.42%),4~ 6级 11例(78.57%)。对照组患者中0~3级肌力等级10例(71.42%),4~6级4例(28.57%)。观察组0~3级肌力等级显著少于对照组(χ2=50.257,P<0.05);观察组4~6级肌力等级显著多于对照组(χ2=50.256,P < 0.05)。

2.2 两组患者盆底功能性障碍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中均有痔疮、小便失禁、子宫脱垂、阴道壁脱垂等功能障碍的发生,观察组中出现盆地功能障碍2例,发生率为14.28%,对照组中出现盆地功能障碍6 例(42.8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49,P < 0.05)。

3 讨论与结论

女性的妊娠、产后损伤、肥胖是影响盆底功能构造的因素,其中对盆底功能构造影响最主要原因为产妇妊娠期,在妊娠期间发生过小便失禁的患者,在其生产后发生小便失禁的概率会增加,在对大量产妇的康复检查调查中发现,产后及时进行康复治疗可以有效地预防小便失禁的发生及降低其发生概率[5-6]。产后导致盆底功能失常的因素多为分娩时造成阴道腔扩大,盆底组织不断受到物理式压迫导致会阴部撕裂,弹性减弱,或因创伤缝合后出现硬结,水肿且伴有部分肌肉纤维断裂。然而产妇在产后对盆地肌肉评级以及盆底康复训练的意识较低,产妇在分娩后其盆底功能会大幅度减弱,如盆地肌力恢复过于缓慢,会致使其小便失禁,子宫脱垂,阴道壁垂落等盆底功能性障碍疾病发生概率增加,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产妇在分娩后进行早期的盆底康复治疗显得尤为的重要。

传统的哑铃训练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肌力减弱症状,但对于较为严重的症状如子宫脱垂,阴道壁脱垂等没有十分明显的改善效果。生物反馈疗法能对盆底功能性障碍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其通过在患者阴道内放置压力探头,对阴道内肌肉群产生的生物信号进行监控,并通过图像,声音以及光源对患者特异性的肌群通过信号反馈回来,从而正确指导患者对其特异性肌肉进行康复锻炼[7]。本文调查研究生物反馈盆底肌肉锻炼对产妇盆底肌肉里的康复效果,对28例产妇分别进行生物反馈盆底康复治疗以及传统的阴道哑铃训练,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反馈盆地康复治疗方法明显要优于传统的阴道哑铃训练方法,对患者盆底肌肉收缩力量、血液循环具有明显的促进及增强作用,且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性障碍疾病的发生概率有明显的降低[8]。

综上所述,生物反馈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具有经济、无创等特点,产妇在产后进行生物反馈盆底肌肉锻炼能使盆底功能性障碍疾病发生概率大大降低,盆地肌肉肌力恢复速度提高,治疗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生物反馈盆底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电生物反馈联合米氮平治疗焦虑障碍的临床对照研究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