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东北亚区域服务贸易合作研究

2018-04-14 17:59李宁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8年36期
关键词:东北亚服务业贸易

◎李宁

当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服务贸易已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重点领域,其所占国际贸易额的比重也日渐提高。东北亚地区作为全球经贸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服务贸易对区域内各国GDP的贡献不断提高,在国民经济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由于区域内各国服务业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服务贸易开放程度的不同,各国国内监管等方面存在服务贸易壁垒等因素导致东北亚区域各国间服务贸易合作程度不高。本文通过分析东北亚区域内各国的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东北亚区域服务贸易合作对推动各国经贸发展的重要意义,由此提出促进东北亚区域服务贸易合作的新思路。

一、东北亚区域国家服务贸易发展合作现状

(一)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至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已经40年。随着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不断增长以及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加大,服务贸易发展迅速,贸易额不断扩大,在世界服务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以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为节点,1982年至2008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由45.36亿美元增长至3,044.5亿美元。服务贸易进口额和出口额分别由1982年的20.24亿美元和25.12亿美元增长至2008年的1,580亿美元和1,464.5亿美元。服务贸易进口额和出口额在世界服务贸易排名中由1982年的第40位和第28位双双升至2008年的第5位。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带动下逐渐复苏,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势头良好。至2016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8358.18亿美元,同比增长14.2%。其中,服务出口额2843.1亿美元,增长2.3%;服务进口额5515.08亿美元,增长21.5%。2017年全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4699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8%;其中,出口15406.8亿元人民币,进口31584.3亿元人民币。服务贸易逆差16177.4亿元,逆差规模与上年基本持平,主要集中在旅行、运输等传统服务领域。

(二)日本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日本经济实现飞速发展,曾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贸易顺差国。货物贸易的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拉动了日本服务贸易的发展。近20几年来,日本货物贸易进出口额波动较强,而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一直稳定增长。2016年,日本的服务贸易进出口额达3514.26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额的3.51%。其中,服务出口额为1687.34亿美元;服务进口额为1826.92亿美元。虽然较巅峰时的世界排名有所下降,服务进口额与出口额均排世界第7位,仍维持在十强的水平。尽管日本的服务贸易保持持续发展,然而日本服务贸易在进口额的增长率提升速度远高于出口额的增长率,导致日本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下,与其在货物贸易上的顺差地位相反。日本的服务贸易逆差主要体现在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领域。

(三)韩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韩国是东北亚区域内第二发达国家。由于资源匮乏,韩国政府很早开始大力发展服务业及服务贸易。早在20世纪80年代,韩国的服务业对韩国经济贡献度比重已达40%左右;20世纪90年代,比重已增加至50%以上;2000年以后,这一比重还在持续上升。一直以来,韩国的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同时已经也是吸纳就业的关键领域。从事服务业相关的人员数量占全国总就业人数中比重达到了50%以上。虽然在服务贸易发展起步时间上,韩国要晚于日本,并且服务贸易的基数水平较低,但由于其发展势头强劲,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决定韩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决定性因素。近年来,韩国服务贸易整体上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16年,韩国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2008.49亿美元。其中,服务出口额为918.01亿美元,占世界服务出口额的1.91%,世界排名第17位;服务进口额为1090.48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进口额的2.32%,世界排名第11位。

(四)俄罗斯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近年来,俄罗斯经济发展呈疲软状态,俄罗斯服务贸易增速缓慢,服务贸易的年增长率远不及货物贸易的增长率。同时由于俄罗斯幅员辽阔,地区间服务业发展差距较大。在俄罗斯欧洲部分尤其是像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等大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很高,接近西方服务业发展水平;而在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很低,仅达到"第三世界"国家程度。2016年,俄罗斯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为1225.51亿美元。其中,服务出口496.79亿美元,占世界服务出口额的1.03%,世界排名第25位;服务进口728.72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进口额的1.55%,世界排名第18位。俄罗斯服务贸易进出口存在较大逆差,服务贸易处于相对劣势的状态。

(五)蒙古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蒙古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发展规模与速度都较为薄弱。蒙古国服务业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与国际上的发达国家的服务产业相比较差距巨大,服务贸易总值很小。随着蒙古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2010年到2015年,蒙古国服务贸易出口数额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至2016年,蒙古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7.22亿美元。蒙古国服务贸易额分行业看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和旅游两个重要领域,分别占蒙古国服务贸易总额的31.1%及39.6%。在蒙古国内,服务业的出口能力同其他产业的出口能力相比正在下降。与此同时,蒙古国在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方面的进口规模却一直在扩大。

二、东北亚区域加强服务贸易合作的有利因素

(一)国际经贸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所驱动

当前,国际经贸呈现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态势。同时,伴随世界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各国服务业都有长足进步,服务贸易竞争力已经成为衡量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各个国家都在区域一体化合作的基础上寻求服务贸易发展的共赢道路。东北亚区域作为世界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之一,更应加大力度发展服务业,开展服务贸易合作。虽然东北亚国家服务贸易发展均处于逆差状态,在世界服务贸易中处于劣势,但东北亚区域内中、日、韩三国的服务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贸易额增长迅速,贸易进出口额均占世界前列。在此三国的推动下,东北亚区域一体化以及服务贸易合作将是东北亚区域经贸合作发展的趋势。

(二)东北亚区域货物贸易发展活跃促进服务贸易发展

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是相辅相成,相互依托的关系。东北亚地区是当今世界上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区域内中、日、韩、俄等国均在世界经贸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东北亚区域各国间经贸合作十分密切,同时具有资源互补性优势,货物贸易发展水平很高。在双边货物贸易额增长势头良好的同时,相关的制造业、运输业、以及金融业等服务行业的作用便得以彰显,服务贸易额也随之增加。服务贸易作为货物贸易的辅佐,促进了货物市场的发展的同时也保障了货物贸易的延续性。完善的服务业为支撑会更好地促进东北亚区域国家间货物贸易的发展。东北亚区域各国由于地缘文化等优势,货物贸易规模较大,伴生出大量服务贸易极大促进了东北亚区域内国家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高,有助于在全球服务贸易市场上占据比较优势。

(三)东北亚区域内国家具有经贸互补性

东北亚区域内国家的经贸合作中互补性较为明显。在资金和技术方面,作为区域内两个发达国家,日本与韩国相对中俄蒙等国具有明显的优势;而在人力资源、物产资源等方面,中俄蒙三国则明显优于资源相对匮乏的日韩。区域内各国经贸关系中的互补性利于开展经贸合作。而在服务贸易方面,日韩两国以其较为先进的管理与方法结合中俄蒙巨大的服务贸易市场及经济发展潜力,东北亚区域将成为世界服务贸易高水平发展地区。中国加强与日本韩国服务贸易合作,借鉴其优势领域的发展经验,促进产业升级转型,完善东北亚区域国家服务贸易体系以实现共赢。

(四)“一带一路”建设为服务贸易发展注入新动力

中国大力推行“一带一路”大战略背景下,积极推进与有关国家和地区间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国际大通道建设,共同建设国际经济合作走廊,积极拓展“一带一路”战略内涵,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更好的促进“一带一路”战略在东北亚区域内的实施。东北亚区域国家热烈响应,积极融入到“一带一路”战略中。可以预见,中国与区域内国家的经贸合作将不断加强,人员往来更加便利,中国与东北亚区域国家之间的交通运输、旅游、文化、金融、技术等服务贸易合作水平将更进一步,服务贸易竞争力也将不断加强。“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与东北亚区域国家加强全方面服务贸易合作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将推动东北亚区域国家服务贸易合作大发展、大繁荣。

三、东北亚区域服务贸易合作中的制约因素

由于东北亚区域各国在诸多方面存在着巨大的认知差异及摩擦,相互间的谈判过程十分艰难,直接影响到区域内自贸区合作及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一)区域内国家政治互信程度低

东北亚区域中、日、韩、俄四国是东北亚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彼此无论缔结协议还是加强经贸合作过程中都需要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然而中日、日俄、日韩之间均存在政治互信程度较低的问题。虽然近年来东北亚区域国家之间经贸活动日益频繁,贸易额不断增加,但由于领土争端和歪曲历史等问题频繁出现,政治关系不稳定,导致经贸关系经常遇冷的同时也严重影响到国民感情。在服务贸易过程中,良好的企业、社会甚至国家信用才能产生繁荣的市场,对于东北亚区域国家而言,稳定的政治关系与良好的信用关系才会有利的促进服务贸易乃至全面关系的发展。

(二)东北亚区域内各国的利益诉求不同

中国作为东北亚区域各国经贸合作的积极倡导者,为了发展经济而需求一个稳定的外部市场环境,也为引进和学习日本韩国的高新技术和管理方法,同时将优质资金吸收到国内。韩国的国内市场狭小,资源匮乏,希望借助中国的广阔市场调整本国金融结构,扩大出口市场、吸引外资。日本既想在中日经贸中受益,又担心中国的崛起会动摇其在东亚的主导地位。虽然东北亚区域内中、日、韩三国都是俄罗斯主要的贸易伙伴,但由于历史、文化等因素影响,俄罗斯的经济重心依旧在其欧洲部分。近年来,俄罗斯也正积极开发远东地区,准备提升在远东的存在感及影响力。蒙古国作为区域内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积极融入到东北亚区域内的经贸合作中,在东北亚区域乃至世界经贸合作中分一杯羹。

(三)东北亚区域各国的服务贸易持续逆差

东北亚区域各国的服务贸易额持续增长,在世界服务贸易总量中占比不断加大,但逆差始终居高不下,主要集中于运输服务、旅游服务等传统服务贸易领域,服务贸易竞争力均处于相对劣势,持续逆差状态不利于相互间服务贸易合作。中、俄两国均国土广袤,各地区的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十分不平衡。中国沿海地区及俄罗斯欧洲部分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其他地区却比较落后。日本、韩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不均衡导致服务竞争力较低,其中逆差最大的服务贸易部门均是旅游业,且呈逆差不断增长的态势。东北亚区域各国应对各自的服务产业进行结构升级,提高服务贸易领域的竞争力,改善逆差状态。

四、推进东北亚区域服务贸易合作的建议

(一)加速发展新兴服务业,减少服务贸易逆差

近年来,依托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在电信服务、信息服务、计算机服务等方面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2017年前三季度,中国在新兴服务领域的进出口额达1640.15亿美元,其中出口额805.83亿美元,进口额834.32亿美元,进出口额基本持平。依托后发优势,加速推进新兴服务业的发展,抢占新兴服务市场阵地,有利于减少服务贸易逆差,对服务贸易合作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加大对新兴服务业市场主体的政策扶持力度,通过市场选择,增强服务市场内生动力,进一步做大做强,支撑服务业快速发展,以加快体制的推进和机制的改革,使新兴服务业的发展潜力得以充分发挥。

(二)强化传统型服务业,加强比较优势部门合作

提高服务业的比较优势可以通过强化传统服务业来实现。东北亚区域国家目前服务贸易竞争力均处于较低的水平,各国的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是其本国服务业的发展情况,而各国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部门不甚相同。中国相对具有竞争力比较优势的诸如劳务输出、对外承包工程、航运卫星发射服务与餐饮服务等劳动密集型部门;日韩两国相对具有竞争力比较优势的诸如保险、金融等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等部门,二者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中国应继续保持并推进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服务行业的发展,增强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此外,交通运输和旅游服务在东北亚区域各国的服务贸易中均占较大比重,交通运输与旅游产业均是各国具有传统比较优势的产业之一。东北亚区域各国应加强旅游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注重旅游资源的开放和保护,大力吸引外资的同时引进国外的先进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东北亚各国加强相互间的旅游合作是实现共赢的具体表现。

猜你喜欢
东北亚服务业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东北亚中医药研究院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扎实推进东北亚旅游胜地建设
东北亚丝绸之路发展历程考察
古代东北亚民族关系的若干问题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