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国企经济效益提升的问题及发展路径

2018-04-14 17:59胡闯周盛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8年36期
关键词:经济效益经营经济

◎胡闯 周盛

国有企业在经济效益提升方面有很多的不足之处,近些年逐渐显露出来,目前我国整体经济效益水平的上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国企在经济市场当中的主体地位是非常明显的,国有企业所获得的政府部门支持也是非常多的,但是近些年国企应用的资源与其创造的经济效益是不成正比的,这其中有很多影响国企经济效益提升的问题存在。本文主要对影响国企经济效益提升的问题及发展路径进行分析。

我国经济市场的经营模式与发展规律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经济发展的范围不断扩大,已经与国际上的企业实现合作。其中国企的发展对我国综合的经济实力有很深的影响,而国企所面对的市场环境是呈现多元化的状态,市场竞争力度明显加大,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效果逐渐降低,这对我国整体的经济水平提升非常不利,因而针对具体问题采取相应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一、影响国企经济效益提升的问题分析

1.国企经营体系有效性较差。国企在构建经营体系方面一直是保持着原有的经营状态,构建的经营体系相对于现代经济市场的发展环境来说有些格格不入,传统的经营模式在现代创新型的经济发展体系当中没有太多的优势可以发挥,而且国企与私营企业有很大的不同,国企除了在我国整体经济效益方面有重要的贡献以外,还需要对我国社会效益提供有效的助力。但是目前国企经营体系当中采用的经营管理理念落后,经营的相关制度没有更新,责任制的落实不到位,导致国企的经营状态无法满足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

举例来说,国企通过经营管理制度的实施,是对企业项目运行质量与效率的管理,促进企业生产、经济活动的顺利展开,保质保量的完成企业的经营活动,促进企业经营活动能够产生最大的能效,来提高企业利益的获得,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但是相关制度的陈旧使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质量与效率下降,工作规范性差,资源利用的充分性低,有严重浪费的现象,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另一方面,国企也担负着社会效益的发挥,在依法税收等方面要为其他类型企业做榜样,带动其它企业依法纳税,在提升我国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但是经营体制有效性差,企业的税收管理力度不充分,税收风险就形成了。这些都是影响国企经济效益提升的问题所在。

2.企业管理人员专业素养存在不足。对于国企经济效益的提升与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能力和效果是不可分割的,管理者是企业经营与发展的决策者,也是企业实际运营质量与效率的影响者。目前国企管理人员明显体现出专业素养和能力偏低的问题,导致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提升受到了阻碍。管理工作保证企业各项生产经营工作能够合理的进行分配,让各环节进行有序的运行与衔接,提高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如果管理工作不到位,就会出现工作混乱的情况,直接影响了企业管理质量,导致国企管理工作与现代市场发展相脱节。

3.企业产业结构规模合理性差。现阶段我国市场经营模式正在转型,企业的经营模式也需要进行转型来适应现代经济环境,使企业能够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资源,扩大企业规模增加企业产业数量,从而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就目前而言,国企的产业数量增多了,企业的总体结构规模也扩大了,但是这些产业之间形成的产业结构规模的合理性是缺失的,这样一来最终导致的现象就是从整体角度来看,企业的生产效率较低。而且所有产业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一体化建设不完整,也没有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各个产业之间不能相互促进,而且产业的经营成本较多,这样的综合作用下,使不合理的特性显露无疑,影响了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

4.国企创新意识较差。国企运营对我国经济效益增长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是面对现阶段的经济发展形势,创新是每个企业都需要具备的能力,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使企业在发展的大环境当中取得优势,拥有创新性的产品、资源才能抢占市场,在市场当中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创造更多的收益。但是大部分的国企创新意识都比较差,在经营与发展期间还是依靠固有的产品进行经营,在这个新时期、新时代发展,如果不能创新就将面临被淘汰的局面。企业需要拥有创新意识与能力,开发新的经济领域,才能获得好的发展,但是国企创新意识较差,在新领域创新方面投入的精力较少,创新性的内容较少,品牌效应就无法提升,经济收益也无法有效提升。

二、国企经济效益提升的发展路径

1.及时改良企业经营体系,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应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将对国有企业的直接管理转变为宏观地调控,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取代行政手段,实现对企业间接调控,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真正分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占据主导地位,使国有企业真正进入市场竞争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还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场规则及相关法律,实现对市场秩序和行为有效规范,打破国内人为和地区性封锁,为那些比较优势企业顺利进入市场扫清障碍,完善退出机制,使那些劣势企业能及时有效地退出。并且为了向企业提供良好市场环境使企业之间展开公平竞争,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统一和开放市场,国有企业也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强竞争意识,逐渐摆脱对国家依赖,使自身在激烈竞争中不断强大。

2.强化企业创新意识,积极开发新领域。在现代经济市场当中发展,企业的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国企来说创新主要从技术方面开始,通过研发新型的技术促进企业产品的升级。首先,企业要将技术创新作为发展的主抓环节,为技术创新投入更多的支持,当企业拥有高水平的技术时,企业在经济市场当中就可以占据优势,当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技术创新的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差距的,因而在进行技术创新的过程中要积极借鉴国外比较先进的技术研发案例,学习国外成功的方式,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在我国技术研发还是幼树的时期,要学习"大树"的生长经验,促进"幼树"的茁壮成长,逐步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开发更多的新型经济领域,使国企在国内外市场不断发展、不断壮大,以提高我国经济效益。

3.加强人才资源培养,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的有效性。人才一直是市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国企想要获得更多、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加强人才资源的培养与应用,科学的运用人才,将具有足够胜任力的人才安排到适宜的岗位当中,可以发挥出更多的能效与力量,这对国企经营质量与效率提升有帮助,对企业创新同样有很大的帮助。首先,企业要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制定科学的激励管理制度,为人才提供更多上升与发展空间,这样一方面可以给予企业内部现有人才充足的工作动力,使其能够积极进行自我提升,工作人员有了更高的业务能力,工作质量与效率自然会提升,企业技术创新也能更加高效地进行。其次,企业要积极引进现代综合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增添企业新生力量,为企业的运营注入更多的活力,从而通过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促使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4.对企业产业结构进行优化,提高企业产业规模合理性。国企在进行经营期间,经济效益的提升分为两种,一种是短期的经济效益提升,另一种是长期的经济效益提升。短期的经济效益提升是为了实现长期的经济效益提升,这就需要企业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形成完整、衔接有序的产业链条。企业要对各个产业结构进行全面的掌握,找到各产业之间的共通点,将各产业的运行进行有效衔接,使所有产业之间能够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经营架构,互相连接实现共同提升。

结语:国企经济效益提升的效果对我国整体经济效益上升是有较大影响的,尤其是在我国经济体系转型的期间,国企在其中需要提供有效的推助力促进我国经济市场转型成功,因而国企要明确影响自身经济效益提升的问题所在,并针对问题采取优化措施,寻求发展路径,促进企业经济效益高效提升。

猜你喜欢
经济效益经营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造价人员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的探讨
新形势下经济效益审计的新措施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效益初探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