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的研究

2018-04-14 20:22黄饶燕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7期
关键词:传染性防控疾病

任 静,黄饶燕

(崇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 崇州 611230)

学校是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的特殊公共场所。目前,我国的教育现状是由学校中的教师对学生进行集中授课与管理,部分寄宿式学校还会对学生进行集中住宿管理和就餐管理[1]。活动人口的聚集度越高,越容易引起各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蔓延及流行。学生作为国家的下一代栋梁,其健康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一旦罹患传染性疾病,不仅会对其健康造成较大的伤害,也会引起学生家长的不满,甚至会在社会上引起恐慌[2]。本次研究主要对学校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便为学校对传染性疾病的疾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1 目前学校内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人员的疾病防控意识差

目前,多数学校中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人员存在传染性疾病防控意识弱的问题[3]。学校的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人员觉得学校是一个较为封闭的场所,传染性疾病不易在学校内传播、蔓延,其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疾病的意识不强,在日常工作中其往往仅会在上级部门下达通知后才开展相关的防控工作,而且其对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的整个流程不熟悉,致使其对疫情处置的效果较差[4]。目前,我国多数学校未实施根据各类季节性传染性疾病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传染性疾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而且,学校的领导及教师对各类季节性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控对策缺乏了解,未能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学生在罹患传染性疾病后往往因为害怕耽误课程或担心受到孤立而隐瞒自身的病情继续上课,从而可导致传染性疾病的蔓延,甚至可导致传染性疾病出现聚集性蔓延或大规模暴发。另外,部分学校未配备专职的医务人员对传染性疾病进行防控,而多数非专业人员对传染性疾病的防控能力较差。此时,学校往往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传染性疾病的疫情,也未能切实地落实“晨午检”、“对因病缺课者严把复课关”等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措施,致使对传染源的隔离不彻底,最终可导致传染性疾病在校内快速地蔓延。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和蔓延不仅严重地影响学生的健康,还会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造成严重的社会不良影响。

1.2 学校对传染性疾病防控的工作流程不完善

目前,多数学校在开展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时,往往只是按照上级下发的文件照本宣科地执行任务,并未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及工作人员的能力合理地调整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的内容,而且在其组织机构中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人员往往一人兼领数职,不明确自己在此项工作中的具体责任,不能有效地开展具体的工作,导致大量重复性工作的发生和工作流程冗余的情况。此类学校无法对各类传染性疾病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报告,也无法对罹患传染性疾病的学生进行及早隔离。另外,多数学校对传染性疾病防控物品的储备不到位,在校医室内配备的紧急治疗药物、卫生口罩、酒精、消毒药物等物品相对缺乏,且多未建立隔离室和观察室等。部分学校的校医室中配备的各类医疗物品、仪器相对较为落后(如所用紫外消毒灯是较旧的老设备),甚至有仪器损坏的情况。在经济相对较为落后的地区,学校因受到财力、物力等因素的限制,可能无法配备传染性疾病的防控仪器。在此情况下,学校内一旦爆发传染性疾病,基本上无法有效地控制疫情,对学生的健康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1.3 学生进行自我保护的意识欠缺

目前,多数学校往往只注重学科知识的教育教学,而对各种传染性疾病健康知识的教育并不重视,使学生无法正确、科学地了解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知识,导致学生缺乏进行自我保护的意识,使其在饮食、作息、个人卫生等方面未能形成良好的习惯。学生们如果缺乏进行自我保护的意识,一旦其中有人罹患传染性疾病,就会通过学生间的密切接触而使此类疾病迅速地传播。

2 解决对策

2.1 在学校中建立完善的传染性疾病防控体系

1)学校领导必须对学校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对此项工作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将学校对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放在学校卫生管理工作中的首位。积极促进传染性疾病防控体系的建设,在校内实行传染性疾病分级管理制度,以便将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落实到学校的每一层级中,逐步建立健全、高效的传染性疾病防控监测体系。2)学校需加强与当地疾控部门或辖区卫生医疗单位的联系,及时与这些医疗服务部门沟通各类传染性疾病的相关信息,密切配合其工作,并要求其对传染性疾病防控技术进行指导。3)学校必须实时关注各类传染性疾病的传播现状,及时对这些传染性疾病的疫情及防控信息进行汇总,并对当前传染性疾病的疫情进行分析与预测。4)按照季节与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措施对传染性疾病进行预防。⑴夏季是乙脑、登革热等传染性疾病的高发季节,此时学校应组织校内人员进行校园清理工作,如清除积水等易滋生蚊虫处、每天学生放学后对教室进行驱蚊消毒等。⑵冬季是流感、流腮、流脑、水痘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高发季节,此时学校需保持教室及寝室内通风良好,并做好室内的消毒工作(日常使用紫外消毒灯对室内的空气及物品的表面进行消毒、定期使用84洗毒液对走廊等公共活动场所进行消毒等)。5)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性疾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因此,学校需在春秋两季新生入学时,对其接种疫苗的情况进行查验,对未能按照国家扩大免疫程序完成疫苗接种的学生,需为其补种疫苗。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需动员其接种EV71手足口病疫苗、流行性腮腺炎和水痘的第二剂次疫苗、流感疫苗等。6)在学校内一旦发现有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必须立即将传染性疾病的疫情上报给当地的卫生部门,并按照疾控中心的要求积极配合校内的防疫工作,如及时对罹患传染性疾病的学生进行隔离,对携带有传染源的物品进行规范的处置,在校内进行全面的消毒等。7)学校应对食品卫生、饮用桶装水的安全性进行把控,严格控制食物加工现场的卫生,并定期组织食堂的从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学校还要密切配合卫生监管部门开展传染性疾病检查及对疫情进行调查处置等工作。

2.2 切实地贯彻落实传染性疾病防控制度

1)学校领导要根据各类常见传染性疾病的特点及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有效、适用于本校的传染性疾病防控预案,并落实好防控方案。2)学校需将传染性疾病的疫情报告、体检制度、晨检制度、因病缺课追踪制度等落实到具体工作中。3)学校应鼓励校医开展传染性疾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工作,并要求各层级的教学工作人员积极配合其工作,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对其进行充分的支持。4)定期对学校内的医疗服务设施、疾病防控药物及仪器等进行检查与维修,及时淘汰损坏的或老旧的仪器,并补充传染性疾病防控药品的库存。在校内需配备充足的洗手设施等。5)规范学校传染性疾病报告流程,如在校内发现有罹患传染性疾病的学生时,需及时报告给校医,然后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对其进行隔离,并及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以取得其支持与配合。及时跟踪了解处于传染性疾病隔离期学生的具体情况,在确定其病愈并获得当地卫生部门传染性疾病管理专业医务人员开具的复课证明后,才可允许其回校复课。6)学校内的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人员必须明确自身的职责,在日常工作中如发现可能存在的传染性疾病时,需及时反馈给学校及相关的卫生部门,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进行防控。

2.3 提高学生进行自我保护的意识

通过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在季节性传染性疾病高发期前组织与之有关的疾病防控专题班会、绘制健康知识宣传板报、函告学生家长疾病预防通知书及每天进行校园清晨健康防控知识广播等方式,使学生正确了解各类传染性疾病的防控知识,以增加其对传染性疾病进行自我保护的能力。学校还要调查了解学生个人不健康的生活、饮食、作息习惯等,并及时纠正其错误的行为,指导其逐渐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3 小结

传染性疾病不仅可威胁学生的身体健康,还可影响到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因此,对传染性疾病易发地区周边的学校,需采取各种有效的传染性疾病防控措施,切断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从源头上控制传染性疾病在学校内的传播,以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保持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猜你喜欢
传染性防控疾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