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例艾滋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的报告

2018-04-14 20:22邢海婵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7期
关键词:用药治疗载量抗病毒

邢海婵

(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海南 白沙 572800)

近年来,艾滋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已成为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之一。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虽不能根除其体内的艾滋病病毒,但能使其生存时间显著延长,并可降低艾滋病病毒的传播率。目前,艾滋病已经成为一种可被控制的慢性疾病[1]。然而,当艾滋病患者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病情被确诊时,其往往会因病情不能被治愈和难以被社会所接受而发生相当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艾滋病患者常可出现焦虑、恐惧、绝望、羞愧及罪恶感等不良心理,并可因担心被外人知道其患有艾滋病而拒绝接受正规的治疗,进而可使病情持续进展。自2011年4月起,我们按照拟定的健康管理方案对1例艾滋病患者进行有计划、规范化的健康管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某患者,女性,40岁,农民。2010年12月,该患者全身出现皮疹,在多家私人诊所进行治疗无效。2011年3月,该患者就诊于县皮肤性病门诊部,在采集其血样送至县疾控中心艾滋病筛查实验室进行检测后证实,其HIV抗体呈阳性。此后,采集其血样送至省疾控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进行确认检测,检测结果显示:1)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7个/μL;2)经血常规检验,其血细胞比积为0.326,红细胞平均体积为123.0 fl,平均血红蛋白量为46.0 pg,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为374 g/L,中间白细胞比例为0.144,淋巴细胞比例为0.401。3)进行肝功能7项检测的结果无异常。该患者的症状及体征主要为: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全身发生瘙痒性丘疹样皮炎,有少量的卡波西肉瘤。该患者的个人史为:平时在家务农,生活和劳动有规律,于二十岁结婚,生育2男。2009年5月,其丈夫因患病死亡。2010年9月,该患者从内地到海南打零工,并与一丧偶男子同居。该患者的家族史为:其家翁、家婆及两个儿子均健康。

1.2 健康危险因素评估

1.2.1 该患者原配偶的致死病因不详。据该患者描述,其丈夫应是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发病死亡。

1.2.2 2010年9月起,该患者与一男子同居,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条件。

1.2.3 经实验室检测,该患者的HIV抗体呈阳性。经血常规检查,其5项血常规指标高出正常值,1项血常规指标低于正常值。该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7个/μL 。

1.2.4 该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主要为: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全身出现瘙痒性丘疹样皮炎,有少量的卡波西肉瘤。该患者的病情已进入艾滋病发病期。

1.2.5 在获知艾滋病病毒的检测结果后,该患者出现焦虑、恐惧的心理,其情绪低落,不愿跟他人交流,且有轻生的念头。

1.2.6 预计在未来的0.5~2年内,该患者因发生多器官机会性感染致死的可能性很大[2]。该患者需要及早接受心理疏导、健康行为干预和抗病毒药物治疗。

1.3 健康管理方案

1.3.1 制定健康管理方案 对该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的监测、分析及评估,进而确定对其进行包括健康咨询指导、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等在内的健康管理方案。

1.3.2 进行访视 制定对该患者进行首次访视的计划,本着保护艾滋病患者个人隐私的原则,选定既是公共场所且较僻静的地方与其进行初次接触(见面)。在与其进行交流时,先从一般性的话题(如询问其生活、经济、工作、家庭等基本情况)开始交谈,在获取其信任后再切入关键话题。了解患者的婚姻情况、民族、文化程度、配偶/固定性伴的情况、性接触史、受血/血制品史、供血史、生育史及职业史。随后,向其介绍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包括该病的传播途径、患者的临床症状、感染后个人防护和家庭防护的方法等。让患者全面地认知艾滋病,坚定其维护自身健康、对家庭和社会负责的信念。

1.3.3 进行抗病毒治疗的认知干预 根据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手册对其病情进行评估,该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7/μL)远低于标准值,符合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条件(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故应对其进行用药治疗。在对该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前,应动员其先进行全面的体检,并向其讲明进行用药治疗初期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应对不良反应的方法,避免其因在治疗中自行停药而影响疗效。在对该患者进行首次抗病毒治疗的12个月内对其进行7次随访,以便为其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技术支持。

1.3.4 进行用药治疗的方案 对该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原则是:为其使用小剂量的药物进行治疗,在保障其临床疗效的同时尽可能减轻其不良反应。根据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7个/μL)、HIV-1病毒载量(9560拷贝/ml)及其体重(其体重小于60 kg),按国家推荐的“免费抗病毒治疗成人一线方案”为其制定并实施治疗计划:1)司他夫定(D4T,规格为15 mg/片),口服,2次/d,2片/次。2)拉米夫定(3TC,规格为300 mg/片),口服,1次/d,1片/次。3)奈韦拉平(NVP,规格为200 mg/片),口服,1次/d,1片/次,用药2周后将用药量改为2次/d,1片/次。4)治疗12个月后,为其使用齐多夫定(AZT,规格为300 mg/片)进行治疗,同时停用司他夫定。齐多夫定的用法是:口服,1次/d,1片/次。5)在用药治疗2个月后,对患者进行病毒载量和CD4细胞检测。在用药治疗3个月后,每3~4个月对其进行一次上述检测,以观察其临床疗效(目前国际上主要以HIV-1病毒载量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作为判断治疗艾滋病效果的指标)和调整用药方案。

1.3.5 创造良好的社会支持环境 1)保持与省级艾滋病治疗专家组的联系,获取其技术支持,由其负责对干预人员进行培训和对患者进行会诊及心理指导。2)创造社会支持环境。组织开展多形式、大众性的反歧视艾滋病患者宣传活动,消除社会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减轻其对疾病的恐惧感,增强其进行长期治疗的信心。在对患者进行健康管理时,医务人员应做到对其不鄙视、不漠视,在与其进行交流时不可表现出居高临下的态度,不可用教训人的口吻说话。

1.3.6 进行社会救助 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进行协调,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04]7号文)中关于对艾滋病患者的救治政策,切实保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艾滋病患者能接受免费的基本治疗。在城乡居民家庭中,若因家庭成员罹患艾滋病而导致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要将该家庭纳入低保家庭的范围[3]。本文中的患者无固定工作,其每月打零工的收入有限,其每个月的生活费用和接受治疗、检查费用的总额大于其收入总额,因此我们为其争取到民政低保的待遇,以保证其治疗的顺利进行。

1.3.7 进行生活方式管理 为该患者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重点指导其不要做重体力劳动、避免在太阳下暴晒或在天气过冷时进行户外活动(此时宜在家中做一些伸展活动)。指导该患者进行近距离步行等有氧运动,并适当地参加一些的大众化的健身休闲活动。

1.3.8 进行饮食管理 艾滋病患者可发生营养不良,而发生营养不良会进一步降低其免疫力,加快其病情的发展[4]。对艾滋病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其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为改善其免疫功能提供必要的营养及能量储备。我们在对该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期间积极地对其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并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版为其制定了个体化的饮食方案。

1.3.9 睡眠管理 获得良好的睡眠在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保护大脑、增强免疫力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指导该患者在晚餐时不吃有刺激性的食物或喝可导致精神兴奋的饮料,在晚上按时就寝,每天保证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1.3.10 对患者及其家人进行疾病监测与健康管理 根据国家艾滋病防治工作方案和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的要求,在该患者初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当年对其进行4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监测和相应的血常规、肝功能检验,并对其进行一次HIV-1病毒载量的检测,以了解其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及发生用药不良反应的情况。根据上述情况,对该患者的用药方案进行调整。对该患者生活中的密切接触者(如患者的性伴侣、家人等)进行艾滋病监测,为其提供预防艾滋病的知识,促使其采取艾滋病防护措施,并要求其在6个月内进行一次HIV检测。若其检测结果呈阴性,可在艾滋病监测的时间满1年时对其进行第二次HIV检测[5],并在第二年对其进行第三次HIV检测(即对其进行2年的医学观察)。在对该患者生活中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艾滋病监测后,应及时向其通告各项监测指标,以增强其对用药治疗和健康管理的依从性。

2 结果

在进行健康管理2个月后对该患者进行复查,其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56个/μL,其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在进行健康管理6个月后进行复查,该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78个/μL,其病毒载量值降至4510 cp/ml,其临床疗效较好。在对其进行健康管理9个月后进行复查,该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96个/μL。在对其进行健康管理满一年时对该患者进行复查,其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133个/μL,其全身淋巴结肿大、卡波西肉瘤、全身瘙痒性丘疹样皮炎等症状消失。嘱该患者坚持进行用药治疗。在其接受治疗的当年对其进行随访次数为7次,此后改为4次/年,同时每年对其进行2次CD4检测、1次病毒载量检测及4次血常规、肝功能检验。在进行健康管理满两年时对该患者进行复查,其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229个/μL,其HIV-1病毒载量明显降低(小于20 CP/ml,此时已“测不出”病毒)。

通过对该患者进行有计划、规范化的健康管理,该患者基本掌握了防治艾滋病的基础知识,其心理状态、对治疗的依从性均良好,其HIV-1病毒载量明显降低,其体内艾滋病病毒的复制受到了有效的抑制,其体内的CD4+T淋巴细胞明显增多,其免疫力明显增强,其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同时,该患者的家人也得到了有效的艾滋病防护。经监测和医学观察,其家人在2年未发生艾滋病病毒感染。

3 讨论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对艾滋病患者进行规范的健康管理能充分满足其对该病相关知识的需求和心理需求,提高其对治疗的依从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并可降低艾滋病病毒的传播率。

猜你喜欢
用药治疗载量抗病毒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替硝唑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
个体优选用药治疗方案对精神分裂病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HCC的发生及改善患者预后
病毒载量检测在102例HIV抗体不确定样本诊断中的应用
陈建杰教授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经验总结
抗病毒药今天忘吃了,明天要多吃一片吗?
对抗病毒之歌
乙肝患者HBV载量与IgA,IgG,IgM及C3,C4相关性研究
联合用药治疗偏执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经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