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对教师专业素养发展变化的分析:基于“化学教学中问题优化设置的策略”主题

2018-04-19 08:29张志冬于洋
考试周刊 2018年26期
关键词:教师专业素养教研活动主题

张志冬 于洋

摘 要:本文以笔者自身作为研究对象,以亲历的教学大赛为研究素材,基于“化学教学中问题优化设置的策略”为主题,试图通过以化学学科的教学特点为依据,对化学教学中问题优化设置的含义、原则、相关策略和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期能够帮助教师关注问题的形成原因、经历优化问题的形成过程,为其他教师进行化学教学问题优化设置提供经验,对教研活动提升教师个人专业素养的探讨提供理性分析依据和心理启示。

关键词:主题;教研活动;教师专业素养;问题优化设置

一、 问题的提出

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新课程将“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而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无疑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要素。

(一) 概念的界定

1. 教师专业素养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素质和修养,是指经过系统的师范教育,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渐发展而成的具有专门性、指向性和不可替代性的素养,强调的是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标志性。

2. 教研活动则是教师有目的、有过程、有方法地分析和解决学校课程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具体教育教学问题,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的一种实践性、反思性的专业发展研究活动。

3. 问题优化设置

问题的优化设置指教师遵循一定的科学规律和学科特点,将课堂问题进行最优的筛选和组合,使其逻辑性和思辨性达到最佳,这样设置的问题要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引发高层次的思维活动,通过优化课堂提问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勤于思考的优良科学素养和高品质思维,继而提高课堂实效。

(二) 研究的现状

教研活动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一种实践性、反思性的学科专业发展的研究活动,是中学化学教学研究的一大领域。可以发现目前的研究多是以教研组织者对理论和指导意义的阐述,也有一部分高中教师尝试探讨教师的相关心理过程以及一些案例。而以问题优化设置视角来研究教研活动对教师个体专业素养的提升的研究并不多见。

(三)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教研活动作为教师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在教学同伴的研究互助下,精心的打磨教学设计,将自己的教学智慧和学科理解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

二、 问题的分析

新课程倡导的化学教学理念是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经历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过程去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教师有必要理性的分析和优化的解决化学教学中的问题,根据教师参与方式,将教研活动分为探究型教研活动、研训型教研活动、竞赛型教研活动、观察型教研活动、指导型教研活动和自修型教研活动等六种类型,笔者通过亲身经历的第五届全国(东北大区)、高中化学优质课第六届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吉林省教学新秀的现场教学环节,以化学教学中问题优化设置的策略为切入点,对自身在比赛过程中经历的素材的整理、教学理念的创新、同行及专家的磨课等进行了过程性反思,真切地感受到只有当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客观条件与主观动力协调一致时,教研活动的真实意义才回归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上来。

(一) 对教师PCK的发展

198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舒尔曼(Shulman)首次提出了PCK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教师个人教学经验、教师学科内容知识和教育学的特殊整合”。教研活动能够有效地将教师投入到教学情境活动中,展开主动的、深层的思考和参与,并能从教师专业学科知识和教学理念层面引发高阶的思考。

高中化学教师的PCK应该包括:化学学科知识、教育情景知识、化学教学法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表1)。笔者结合参加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的现场教学《金属的化学性质——铝》的前后两次教学设计中问题设置的对比,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理解产生了质的变化。(详见表2)

教师的PCK形成是动态的,在两次教学设计的问题设置改进中,我吸纳了高校专家教师和高中专家教师的建议,将教学设计1中的学科知识主线设计成暗线问题,将金属铝与工业生产相关的应用设计成明线问题。在不断地学习和改进中我构建了自己的PCK,更加注重知识之间的迁移、知识之间的联系,力争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的角度设置我的问题,同时也期待学生的PCK的初步形成。

(二) 对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

1. 生活化情境设问的策略

从高考命题角度看,近几年的高考命题中,以生活情境为背景命题的趋势逐渐加强,可见高考化学概念部分命题并不回避生活中的热点,但角度却十分灵活,主要考查的就是学生提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数据处理的设问策略

高考命题要求“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礎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教学实践证明,通过数据处理设问有利于培养学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提取实质性内容,加工并与原有知识整合的能力。

3. 任务驱动设问策略

任务驱动是实施概念教学的一种良性策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知识点散碎、繁杂。教师如果把教学内容中的关键知识分解成若干小模块,针对学生实际水平和学校教学条件,设计出一个个任务,让学生逐个完成,就能让学生在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驱动下,自发学习化学知识,分析化学问题。

三、 问题的思考

(一) 从经验的表达走向理性的思辨

参加教研活动让我与教学的“深度思考”进行了一次亲密的接触,渐渐的我开始习惯以科学研究的方式思考教学中的细小问题,将自己的思考融入每一节学科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中。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就是这样自然而然地将我“想事、做事”的经验表达上升到了专业成长的理性层面。我深刻地感受到“自我发现——自我反思——自我解决”对个人发展的提升作用。

(二) 从教师的自主发展走向研修团队的构建

以我的大赛经验和教研成果为教学资源开发和实施的生长点,越来越多的同伴教师从教育教学“小现象”入手,真实、扎实、朴实地开展小课题研究,形成一种开放式的学术氛围,教学问题的解决无形中助推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同伴间以参与课程的骨干教师为主体,以“重视理论学习,小课题研究,小经验积累和方法操作”为指导思想,开创了特色的3X管理法(小(xiao)问题、小(xiao)策略、小(xiao)应用),构建并完善学校教育问题解决的3X应用集,成立了校本研究“3X”管理法团队。

“问题即课题、对策即研究、收获即成果”。教研活动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上,去除了急功近利的心态,引领我们以求真务实的思想去治学。可以说,多元化的教研活动已经让我们成为了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的教育实践者。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吴友华,熊林江.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文献综述[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4).

[3]张国卿.新课标高中化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研究[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3(04).

[4]Shulman,L.S.Those who understand knowledge grow thin teaching.Educational Researcher,1986,15(2).

作者简介:

张志冬,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吉大附中力旺实验中学;于洋,吉林省长春市,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六中学。

猜你喜欢
教师专业素养教研活动主题
互动性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素养影响效果评价
提升校本教研品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专题研究:为教研活动打开另一扇窗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谈
近十年武侠电影主题的新探索
信息技术对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作用研究
多维度提升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