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言语实践活动中学语言

2018-04-21 11:43李秀纺
考试周刊 2018年38期
关键词:语言实践

摘要:语文课程应“重视语言文字运用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的规则”。在阅读教学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方法引导,教给学生在阅读中借助语言文字获取信息,培养学生提取语言信息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依据文体的特点找到这种文体独具的文学价值,然后采用吻合这种教学价值的方式来组织教学过程,让学生品味不同文体的语言表达特点;在阅读教学中重视朗读,重视背诵,重视语言运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言语实践活动中,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品鉴语言,是语文教师重要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语言实践;提取信息;文体特点;积累语言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强调“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全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周一贯先生谈“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充分地思考、充分地讨论、充分地探究。新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也启示我们在课堂上要积极为学生营造言语实践活动的场景。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参与一场“全国语文教学观摩活动”,对语文课程应“重视语言文字运用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的规则”的要求,谈谈自己的教学实践感悟。

一、 在阅读实践中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在如今信息爆炸的社会里,面对纷繁的信息,孩子们如何取舍并利用呢?注重培养学生有效积累和运用的能力,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目标要求。很多语文老师经常布置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信息,但是面对学生搜集到的海量信息,如何筛选、处理为我所用,却从来不做指导。学生汇报信息往往是照本宣科,念得稀里呱啦,听者也糊里糊涂,耗时多收效微,渐渐地对于搜集信息,很多学生也只是应付了事。如何培养学生整理信息、提取信息的能力,“抓住事件要素”“梳理故事梗概”是关键。

(一) 抓住事件要素复述内容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阅读提出要求“能初步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复述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八九岁的孩子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思维能力还较弱,复述时把握不住重点,很难将书面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只能大段大段地搬用文本语言。要重视复述,复述要讲究方法,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主干,修枝剪叶,更改语言表达方式。

《动物的休眠》是三年级上学期第八单元里的一篇课文,上海一位老师把引导学生“学习第1~3自然段,说清‘蝙蝠的冬眠”作为教学的重点。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大声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蝙蝠的冬眠”,开始学生原文照搬,并不能简单明白地概括出蝙蝠的冬眠。“到底选择哪些内容来说呢?”老师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圈出有关词句,再从圈出的词语中选择一个写在卡片、贴在黑板上与大家交流。然后老师带着学生对黑板上的词语重新排列、归队,抓住“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怎么休眠”三个方面,对词语进行补充、删改、归纳、整理。让学生借助关键词句把“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怎么冬眠”這三方面连起来准确完整地说一说“蝙蝠的冬眠”。紧接着,学习第一自然段,找出与蝙蝠冬眠关系密切的一个句子,探究蝙蝠冬眠的原因。最后让学生抓住“原因、时间、地方、怎么冬眠”四个方面,完整而简要地说说“蝙蝠的冬眠”。更妙的是课的尾声,老师设置了两个情境,让孩子选择为幼儿园的小朋友做介绍和为自然博物馆“蝙蝠的冬眠”写张贴士,应该采用哪种文本(一种是像课文这样具体而有趣的介绍;另一种是抓关键词句完整简要的介绍),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明确应依据不同对象采用不同语言表达形式,将语言学习指向生活运用。

整节课,老师用了34分钟,就“蝙蝠怎样冬眠”的问题,由表及里、步步为营、层层递进,让三年级学生在言语实践中学习如何抓住关键词句简明扼要地复述事件。同时抓住事件的“原因、时间、地点、过程”等要素学习提取、筛选、分析、整理信息,培养获取信息、提取信息的能力。课堂上关注每一个学生,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创造时机,让学生进行文本言语训练,潜移默化地积累、内化文本语言,并学习在实践中运用。

(二) 借助思维导图梳理梗概

思维导图是一种基于大脑自然的思维方式,可以展示学生思维的过程,使得人们的思维过程可视化。在阅读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提炼文本重要信息,把概述的语言置于有序列的图框中,能使复杂的内容形成体系,帮助学生系统地把握课文梗概,深刻地理解文本内容。

《鲁滨孙漂流记》是六年级下册的名著导读课。课文分成了梗概和精彩片段。那什么是梗概呢?浙江老师先通过微课向学生介绍“生活中常见的梗概”,再让学生浏览课文梗概,简要介绍,紧接着抓住文本主要问题“鲁滨孙在荒岛上求生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呢?”让学生提取关键信息,老师利用思维导图软件,现场输入学生提取的信息,形成文脉图。分析后文时,鲁滨孙还遇到哪些问题,请同学们也学着这种学习方法在梗概旁简单地列一列。最后让学生借助情节示意图,连起来讲述《鲁滨孙漂流记》的主要内容,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了解了借助阅读思维图梳理信息的学习方法,在接下来的重建学习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精彩片段时,总结出了阅读中提取信息的方法——图示法、对比法、圈划法等,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现今,借助思维导图梳理文本信息,我在教学中广泛应用。阅读记叙文,用流程式思维导图按事情发展顺序梳理故事梗概;阅读说明文,借助树状思维导图梳理课文从几方面说明事物;选择写作素材,用泡泡状思维导图发散思维,打开思路;口语交际,借助它把握要点,有序表达。借助思维导图梳理文本信息,成了“长文短教,短文丰富内涵”的重要辅助教学手段,大大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二、 在阅读实践中品味文体语言特点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陈先云先生说“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关注儿童不同阶段理解能力上的特点和阅读的发展水平,以确保不同文体教育价值的实现。”浙江省特级教师余琴强调“取舍教学内容,应依据文体的特点找到这种文体独具的文学价值,然后采用吻合这种教学价值的方式来组织你的阅读的过程。”

《奇异的琥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科学与发现”话题下的一篇文艺性说明文。这篇文章极富特色,除了介绍说明对象有着科学严谨的态度、条理清晰的推测之外,在表达上还具有生动、形象、优美、传情的特点。为了让学生品味文艺性说明文“生动地介绍科学知识”的体裁特点,辽宁老师站在探索文体教学方法的高度,采用对比阅读的方法,用足22分钟,让学生品读、感悟文本中生动形象描写的语句,在细节描写中品出语言之美,悟出情感之浓,感受作者科学推测的严谨之意,从而认识文艺性说明文的表现形式之一——讲故事。课尾,老师又让学生拓展阅读《雪、雾霾和风》《菌儿自传》,让学生了解文艺性说明文的其他两种表现形式:言语对话、人称转换。

同时推荐阅读叶永烈所著《到月球上去种地》,从中感受文艺性说明文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并通过韦恩图进行归纳小结,丰富学生的形象感知。更可贵的是老师在课的结语渗透着学习方法的指导“读一类文章时,可以把文章放在一起抓住同类的特点,在联系当中比较着读,这样才能把一类文章读得清楚,学得明白。”达到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作用,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利益于课外,有利于提升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同样是科学小品文,河北老师执教四年级上册《准时的登陆表演》依据课标要求,结合文本特点和学生的年龄水平,围绕课标中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用多样的方法理解文本中的四字词语,学习课文优美语言,积累了生动的四字词语。

用对比阅读,让学生初步感知科学小品文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科学准确的特点。推荐阅读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创作的《昆虫记》、前苏联作家未必安吉创作的《梦》,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科学小品文体裁特点的兴趣。

重庆老师执教《穷人》一课,基于“小说的文体特征”把文本放在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体系中去思考,从《草船借箭》中的一场雾,《桥》中的一场洪水导入课堂,通过“版块式”的教学,给予学生充足的言语实践时机,留给充足的探讨时间,追问故事情节,让学生怀着一颗探究的心走进人物的内心,感受人物形象。这样老师从读一篇文章到读一类文章,让学生习得一定的读小说的方法,为今后深入探究小说的写作特点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 在阅读实践中内化吸收文本语言

语言积累,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吴忠豪教授指出“小学生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小学生积累语言练的是童子功,终生受用。语文课一定要重视朗读,重视背诵,重视语言运用。”

甘肃老师执教五年级林海因的散文《冬阳·童年·骆驼队》。文中作者对骆驼描写的语言特别传神,画面如临眼前:骆驼咀嚼安静、沉稳的样子;“铛、铛、铛”的驼铃声;垂在肚皮不整齐的皮毛。课上,老师让学生找出描写“骆驼”的句段(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然后给出4分钟,让学生自由背诵有关骆驼的语段,看谁积累的语段多,接着用了13分鐘,采用多种方式,搭建多种平台,让学生展示背诵,再现文本语言,如为无声的视频解说、师生对话练习等多手段、多情境的背诵,让学生感知语言、具象语言、内化语言,丰富语言积累,涵养语文素养。

“语文实践实践什么?”让学生朗读背诵,感受林海因朴实纯真的语言韵味,在感受语言魅力的同时,生发情感的力度,从而激发审美的思维,让语言的感悟能力随之得到培养,内化吸收文本语言,以落实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保证。

亚里士多德说:“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看过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运用,一靠积累,二靠实践。学生要在语文课堂中积累知识、习得方法、培养能力,这就需要老师进行教学设计时,立足文本、拓展资源,构建立体化的语文课程体系。树立生本课堂意识,教学时从学生问题出发,为学生朗读、思考、练习、表达留足空间,让学生在言语实践活动中,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品鉴语言,从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吴忠豪.语文教学改革如何走一条至易至简的路.

作者简介:

李秀纺,福建省晋江市,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语言实践
例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语言实践教学
如何对待小学英语课堂上学生的语言错误
用好“留白”,扎实语言实践
高中英语课中如何指导高中生探究性学习
妙用情感教学法让阅读课堂增值的研究
莫让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成为“镜中花”
语文教学中的角色转变
杜绝学生[哑巴英语]的同项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