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化背景下任职基础必修课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几点举措

2018-04-21 11:43吕向群邓振伟陈玲
考试周刊 2018年38期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设计理念教学改革

吕向群 邓振伟 陈玲

摘要:军队院校教育围绕培养能打仗打胜仗的合格人才和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的总要求,笔者从課程的设计理念、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置、学时安排等方面对任职基础课程《火药分析基础》进行了改革,具体措施如下。

关键词:教学改革;设计理念;职业技术教育

一、 更新设计理念

《火药分析基础》是士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弹药检测专业的任职基础必修课。该课程与前导和后续课程的关系如下:

火药认知课程《炸药理论及应用》→任职基础课程《火药分析基础》→岗位任职课程《火药测定技术》。

本课程以弹药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以火药检测需求为牵引,紧跟火药测定技术发展,着眼高科技带来的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中弹药保障的任务,在教学内容的选定上,充分考虑火药检测方法和检测设备发展的迅速性,突出火药检测的实际任务和岗位能力要求,在基础性和前瞻性上优化组合与动态更新,为火药测定技术课程提供理论基础和技能支持。

本课程以部队实战对火药检测技术要求的需要及士官岗位任职需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在内容编排上坚持理论先导、实践巩固的原则,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努力打造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素质全面的新时代士官人才。

二、 调整教学起点

弹药检测专业培养的职业技术学生层次由中职升级为高职,要求入学学生具有的文化素质由初中提升至高中,因此学生们已应具备初高中的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知识,所以该课程的起点可随之提高,于是便删除了与初中、高中化学相关的无机化学基本知识、有机化学基本知识两章共16学时的教学内容,而将火药化验所必需的基础溶液浓度的计算及溶液的配制增加为教学内容。

三、 加强课程间内容的整合

《火药分析基础》主要是为《火药测定技术》课程服务,为学生任职弹药化验岗位打基础。因此首先分析弹药化验岗位对知识及能力的需求,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坚持够用的原则,选材更具针对性,优化弹药化验教学组内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将火药分析基础、火药测定技术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主要做法是:将原来两门课程中重复的内容固定在一门课中,如弹药化验技术实训室安全知识、硫代硫酸钠溶液标定、滴定管的校准等作为《火药分析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将试样准备、加热、冷却、蒸馏、提取等融合至《火药测定技术》相关的学习情境中。

四、 增加实践课的比重

基于受训对象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层次的学生,应该突出实践动手能力及实验技能的培养,所以《火药分析基础》实践课的比例由原来的30%,提高到现在的50%。重点培养学生进行火药化验的必备基本技能,具体如下:溶液的配制,电子天平的使用,滴定管的使用和校准,硫代硫酸钠溶液标定,气相色谱仪的开机、关机、密封性检查、流速测定及调节、日常维护、实验参数的设置、进样及发射药分析软件的使用。

五、 突出气相色谱分析的地位

气相色谱分析法是目前全军弹药化验的主流方法,结合学生毕业后任职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将气相色谱分析法的比重由原来的20%提高到现在的45%,主要讲授气相色谱分析的原理、气相色谱仪的构成、谱图的识别及应用、实验条件的选择,及练习气相色谱仪的基本操作与日常维护、气相色谱法分析试样。

基于采取了以上几点措施,共40学时的《火药分析基础》课程,其中理论、实践各20学时,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如下表: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火药分析基础》内容设置及学时安排表

参考文献:

[1]范洁,刘伯颖,王佩.对高校课程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29).

[2]李莉.对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5).

[3]刘宁.对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反思与重构[J].教育与职业,2011(11).

作者简介:

吕向群,邓振伟,陈玲,湖北省武汉市,陆军工程大学军械士官学校。

猜你喜欢
职业技术教育设计理念教学改革
军用建筑机械维修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
茶叶包装设计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辽宁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