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泛起语文课堂的涟漪

2018-04-21 11:43马永美
考试周刊 2018年38期
关键词:寓教于乐

摘要:记得几年前我在教授《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时,临了总结全文中心,学生回答完我所提的问题后,我突然明白,语文课堂也是需要歌声的呀!后来我便做了个有心人,摸索着把歌声引入到语文课堂中来,让它更好地为语文服務。

关键词:融入课堂;寓教于乐;控制频率

下面就近几年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说与大家共勉。

寓教于乐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崇高境界,达到这种境界的途径很多,其中把歌声引进语文课堂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所谓的“寓教于乐”就是把教育跟娱乐融合为一体,使人在娱乐中受到教育。语文老师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肩负着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对于过去的“唯分数论”的教学思路必须予以摒弃,取而代之的应当是具有开阔视野、开放心态、创新思维的全新的教学思维。由于语文自身独特的特点,它与人们的语言结合十分紧密,是传情达意的载体,故而与音乐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人类最早表达心意的手段和方法就是通过咿咿呀呀的歌声。在所有的各种课堂中除了音乐课直接教授歌曲之外,要说与唱歌有紧密关联的课堂那就要数语文课了。每篇课文的内容都能搜索到与之相关的歌曲。教者如能在教授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合理运用唱歌的手段,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 寻找机会唱

一堂语文课仅有40分钟时间,时间短,任务重往往没有机会再去考虑运用其他形式的方法来教,更不用说唱歌了,我在语文教学中力求站在开放创新的高度,合情合理合乎时宜地引进歌声,逐渐摸索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之路。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寻找机会唱。一般在教学生字,疏通语句时不要运用唱歌,机械地穿插只会破坏课堂的完整性,为了创新而创新,效果是适得其反的。我经常会在总结课文,表明中心时会向同学们提了一些问题,其中经常涉及有谁知道有关“中心词”的歌曲,此时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对主题的把握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如果用歌声唱出来,就会更加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再者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遇到触动情感时,如果此时引入相关的歌曲时显得十分自然合理。比如有一次作文课,写最难忘的人,有个学生站起来发言说的是自己的母亲,在自己生病住院治病期间一直陪伴在她身边,无微不至地关心她照顾她,最后母亲也累得病倒了。说着说着眼眶红润起来了,此时我想如果能用一首歌来表达一下她心中的话时效果肯定好,于是我对她说:“你能用一首歌唱下你对母亲的爱吗?”她听后脱口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声音那么清亮,从课堂挤出教室传得好远好远……全班的同学心灵也受到了震撼,随着她的歌声不由自主地唱了起来,在触动感情的瞬间,歌声能泛起课堂的涟漪。另外当遇到一些重大节日时语文课上刚巧触及到这节日,恰时的唱一唱与之相关的歌是最好不过的了。语文教材编排者也注意到把有些课文教程时间与时令相结合,尽量做到切合时宜。比如教师节前后,四年级语文中的课文《老师,您好》就应时而编,那么在教授此篇课文时,课堂穿插唱一些有关歌颂老师的歌曲那就显得自然合理。平时教学中抓住唱的机会很多,只要做个有心人,总能找到机会穿插歌曲来调节课堂气氛的。

二、 唱的形式多样化

语文课上的唱与我们平时的唱有些区别,语文课中的唱是为了围绕主题深化中心而唱,是为了活跃气氛服务于课堂而唱,平时唱歌是为了陶冶心情达到愉悦为目的。所以语文老师时刻不要忘记自己在干啥,每次引入与主题有关联的歌曲时千万别总是一个人唱给学生听,或者都是让某个学生唱,或者让大家齐声唱,或者总是把一首歌从头到尾完完整整地唱下来。我们应当根据教学时的实际情况而采用灵巧的演唱方法。或许教师脱口来上两嗓子,或许某个学生唱几句儿,或许大家哼上几句儿,或许唱一段,或许唱完整的,或许人唱,或许放录音,做到事宜时宜,唱法亦宜。学生在不断变化的演唱形式中更能感受到新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 唱的频率要控制好

语文课上适当地唱歌可以调节气氛,但过多地引进唱歌的方法就会喧宾夺主,挤占语文本身的位置,所以控制好语文课上的唱的频率十分重要。该唱的唱,不该唱的千万别牵强附会,一堂课的时间十分珍贵,一些与课文内容关系不紧的歌曲不要引入语文课堂,音乐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语文课堂教学,它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渗透力,应当综合认识和运用,要与文章内容紧密结合,使之水乳交融,浑然天成。再说频率用高了,学生对音乐习以为常,就没有什么新意了。一个让学生娱悦的神经一直都处于兴奋状态的老师也未必是个好老师,麻木和茫然是很可怕的事,所以我们一定要控制好唱歌的频率,不要做适得其反的事。

四、 唱后要及时总结和深化

语文课上的歌不像音乐课上的歌那么完整,它具有零碎性的特点,只要切中要点,捡些重点唱上一两句或一两段就行了,所以往往通过唱词留给学生的记忆也是短暂的零散的,老师如果不加强总结和深化,那么学生的印象就不会那么深刻,因此唱后教师应把歌词内容与课文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加以强调,这样才能让唱变得有效,变得有意义,一唱撂开后的做法是对语文课不负责任的表现。

我曾记得一本书中记载亚里士多德的话:“音乐学习最适宜青少年时期,音乐具有一种自然而甜美的曲调和节奏,青少年是乐于接触的。最主要的是,音乐是最富模仿性的艺术,能直接反映人的内心情感和道德情态,几乎诉诸人的心灵各个方面。”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音乐本身的特性把歌声引进课文课堂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当今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歌声像一阵清爽的微风吹起课堂的涟漪。

作者简介:

马永美,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吴运铎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寓教于乐
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花若芬芳,蝴蝶自来
把寓教于乐教学模式应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谈素质教育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儿童剧《马兰花》的艺术审美魅力
创设情境,引发头脑风暴
“寓教于乐”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语文课堂
“寓教于乐”理念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