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解题和知识迁移

2018-04-21 11:43林鑫毅
考试周刊 2018年38期
关键词:知识迁移数学解题小学数学

摘要: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解题现状是重结果,轻过程;重分析,轻总结;重知识,轻能力,提出培养学生解题中知识迁移能力的途径是创设迁移情境、教会学生知识迁移的方法、建立学生知识结构体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解题;知识迁移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新课改之后,小学阶段的数学命题开始转向对小学知识运用能力、逻辑推算能力以及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强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学生在探索的过程就是思维创造的过程,在解题过程对知识学会迁移是全面掌握解题方法和提升能力的表现,有效检验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是否可以灵活运用。

一、 小学数学解题现状

(一) 重结果,轻过程

学生书写不规范,对必要的步骤也没有写到位,常常出现在数学解题过程中。诸多学生遇到问题没有首先确定整体的解题思路,凭着自己的感觉向下写,做不出来时凭着本能写出猜题答案,这种表现是小学生惯有的毛病,审题不清楚,步骤不清晰,做题规则不明确,下笔太快,不能准确理解题意,对于问题不能从宏观整体上把握,对于解题方法,总是生搬硬套例题步骤。教师没有注重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在批改试卷或者作业时过于重视题目结果,忽略步骤,往往是结果错误步骤直接忽略,从而使得学生也只重视题目结果的对错,步骤的书写变得不规范。

(二) 重分析,轻总结

小学生习惯于在解题时对照着教材中讲解的例题,缺乏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技巧,一旦遇上和例题不相似的题目就开始束手无策,学生对题目的联想只能是单个知识点的推理,对于从整体把握题目就显得困难,不能把解题模式形成一种解题思路,从而逐渐演化成一种思维策略,探索题目和应用题目是对学生数学综合知识掌握的考验,尤其是复杂的应用题,要从平时题目的理解中总结出来推理逻辑和推理思路,学生无从下手这类题目,还是对知识的宏观把握不够,太过于重视分析单个知识点,无法从中总结出对应题目知识的联想、迁移能力,这是学生解题的最大问题。

(三) 重知识,轻能力

自新课程改革后,小学阶段的题目类型多种多样,有很多题目属于是对能力的考查,不是简单对某一知识点的重复。如何让学生在面对众多类型的题目从中培养出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数学教师所考虑的问题。比如,探索题类型复杂多样,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全部都讲解给学生,而学生也无法记住所有探索题的推理过程,面对这种情形,数学教师需要注意把握对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解题方法适用于所有的题目,而解题规律是帮助学生养成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捷径。所以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忽视,忽视基础能力的培养,只有知识掌握牢固才会考试得高分,恰恰是这一想法造成我国学生“高分低能”的现状,创新能力远远低于外国学生,这是教育上的失误。

二、 培养学生解题中知识迁移能力的途径

(一) 创设迁移情境,培养学生迁移意识

新课程改革后,情境教学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教师在情境教学中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吸引学生注意力,把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促进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境中思考、联想、分析,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意识。比如,学生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算法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把平行四边形分割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之前对三角形的面积已经学习过了,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学习时肯定会产生联想,从而对知识迁移有所概念。教师通过在题目的讲解中培养学生这种知识迁移意识,逐渐养成在解题中知识迁移的习惯,从而转化成能力。

(二) 教会学生知识迁移的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注重分析题目的题意,归纳知识点,迁移旧知识的学习,从中找出共同点,促进知识的正迁移。只有学生牢固掌握新知识,才易于迁移到题目的解题中,从而形成知识迁移的意识。知识迁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对数学的学习养成的综合素养,这要求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深刻了解编写教材人的用意,挖掘每个例题间的内在联系,对于知识点先后学习的逻辑顺序把握清晰,在新知识点的學习上回顾以往知识点,有机安排好教学环节,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知识迁移的方法,最终帮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迁移方法。

(三) 建立学生知识结构体系

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如果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根本谈不上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运用。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获得丰富认知结构的源泉,在新课题解题时会对已学习的知识进行有选择性的迁移,脑海中材料越多可供提取的知识要素就越多。学生在脑海中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更有利于巩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为知识迁移做准备,完整的知识结构会让你对知识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独有的知识板块,对哪一部分知识掌握薄弱,从框架中就可以查缺补漏。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效的学习方法,这对小学生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不能仅仅重视理论知识的掌握,更要对知识迁移能力有所体现。

三、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后,教师在教学中应更关注学生对能力的提升,深入落实知识迁移教学的理念,在解题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及时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明周扬.小学数学解题及知识迁移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24).

[2]朱敬军.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学习迁移理论[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18).

作者简介:

林鑫毅,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丰泽区见龙亭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知识迁移数学解题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解题反思策略探讨
在素质教育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开展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