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待优生不良学习习惯矫正措施研究

2018-04-21 11:43雷颖秀
考试周刊 2018年38期
关键词:矫正习惯农村

摘要:本文以初中历史教学为例,分析了初中历史教学待优生不良学习习惯的表现及形成原因,针对具体原因指出了例用“关爱学生、增加课堂趣味、体验成功喜悦、捕捉学生闪光点、结对帮扶”等矫正初中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待优生;不良;习惯;矫正

一、 待优生不良学习习惯的表现

1. 缺少自我计划习惯。学习无计划、作息时间没有规律、空闲时间不知道应该做什么,正在做语文作业,可是看见别人做数学作业,也拿出数学作业做起来,可是又听说要交历史作业,又急急忙忙地做历史作业,时间浪费了,一科作业也没有完成。

2. 缺少钻研习惯。课前不预习、听课没有针对性,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听一句算一句;即使没有学会,也不钻研,不问同学也不问老师。

3. 做事拖拉的习惯。做事缺少任务与时间意识,一边做作业一边玩耍,或者一边看电视节目一边做作业,遇到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就忘记了手头的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老师查的不紧就几天不交作业,如果老师查的紧了,就急忙抄袭作业,以应付老师的检查,完全不管自己是否学会。

二、 待优生不良学习习惯形成的原因

1. 留守儿童缺少关爱与有效管理:近年来,农村和小城镇中学留守儿童逐年增加,他们的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在外务工,他们因为长期缺少有效的教育与管理,逐渐形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

2. 隔代教育娇惯溺爱:目前全国从城市到农村由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带孩子的现象非常普遍,形成了隔代教育现象,由于中国传统的“隔代亲”伦理观念,祖父母对孙子疼爱有余,溺爱过头,而管理教育不足,导致孩子自理、自控能力降低、学习缺少自觉性与责任心,时间一长,严重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学习和成长。

3. 不重视养成教育的影响:有些家长受农村传统教育观念“树大自然直”的影响,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更认识不到学习习惯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学习成绩好了皆大欢喜,学习成绩差了或者体罚,或者批评,甚至还有些家长也不关注成绩。由于不重视学习习惯,逐渐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严重影响学习成绩。

4. 部分单亲家庭对孩子心理造成伤害:随着近年来中国离婚率的增加,尤其是农村中外出务工与留守妇女的增加,离婚率居高不下,也因此带来了很多单亲家庭,由于家庭中父爱或母爱的缺失,对孩子的教育必然不完整,有些父母因为补偿心理更加溺爱或放纵孩子,使这些孩子从小缺少完整的关爱和正确有效的教育,这些孩子对学习缺少信心,学习习惯更差。

三、 不良习惯干预的策略

1. 真诚的关爱是改变待优生学习态度的支撑点:教师真诚地关爱学生,取得学生的信任,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所教学科,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关爱一个学优生似乎比较容易,但关爱一个待优生是考验一名教师职业道德的镜子,这方面成功的例子比较多,比如特级教师霍懋征就有许多通过关爱转化待优生的实例。

2. 增加课堂趣味性是待优生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的催化剂: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地插入本地历史文化可以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渴望。学生由于对本地历史风物相对熟悉的缘故,更加关心本地的历史人物故事及文物,因此在教学中适时引用本地历史文化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渴望。笔者在教学“春秋战国的纷争”这一课时,就根據当地县志记载的本地一处秦孝公、秦昭王时期修筑的抵御匈奴的长城遗址,在上课前组织学生利用休息日亲自去看看,学生们非常兴奋,尤其是待优生带回了图片资料;在讲述“西晋少数民族的内迁”这一课时,根据当地流传的“藏羌羊皮鼓舞”的民俗活动及当地具有少数民族特点的地名,说明当地部分地区还保留了一些少数民族的习俗,证明本地曾经居住过少数民族,或者说明本地曾一度是藏汉杂居地区,这也是少数民族内迁的实证。这两课的教学,学生兴趣浓厚,参与热情高,教学效果良好。其次,让学生讲述自己熟悉的相关故事增进课堂趣味。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待优生的特长,组织待优生讲相关故事,可以激发待优生的自豪感和参与意识。例如在学习隋唐时期对外友好往来中的“玄奘西天取经”和“鉴真东渡”时,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熟悉的《西游记》讲一个关于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老师再传授新课,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历史中的真人真事与传说中的人物有何异同。既拓宽了知识面,又增强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刻印象。

3. 让待优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由于待优生在学习中体验到的挫败感比较多,因此有意识地让待优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可以使待优生提高学习兴趣。有意识的安排一些比较容易完成的任务让待优生完成,比如帮老师抱一下批阅完的作业,拍一个简短的历史剧,在图书室找一份历史资料(故事)或者搜集一个比较容易的历史题材等等,给待优生提供参加集体活动的机会,及时表扬鼓励,这些活动一方面增强师生感情,另一方面锻炼了他们的胆量,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4. 善于捕捉待优生的闪光点:由于待优生学习成绩低,他们常常认为自己可能学不好,从而丧失了学习的信心,通过捕捉待优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表扬,这是增强待优生自信心的关键。其实,每一个待优生身上都潜藏着不少的“闪光点”,只不过待优生的优点长处常被缺点短处所掩盖,容易被人们忽视。因此,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寻找待优生身上潜藏着的“闪光点”,巧妙地挖掘这些“闪光点”。一旦点燃起他们前进道路上的希望之光,他们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激发起认真学习的热情与能量。

5. 结对帮扶措施:待优生由于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转化起来肯定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为了能够时刻提醒待优生,可以让待优生自己选择一位同学来帮助自己,教师指导他们签订帮扶责任协议,由于同学在一起学习的方便性,可以随时提醒待优生排除各种干扰,集中注意,有助于较快地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6. 转化待优生要有耐心:待优生不良学习习惯是长期形成的,转化过程肯定也有长期性。由于环境的干扰和以前不良学习习惯的影响,他们的思想行动具有很大的反复性,今天做到了,过几天又做不到了。因此,教师应有计划地不断强化教育,强化训练和强化引导,要有耐心,要本着循序渐进逐步融化的原则,要给待优生改正错误的时间和契机,形成一个习惯及时表扬鼓励,巩固强化以后再形成第二个习惯。

参考文献:

[1]戚万学,张金焕.教育心理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2]桑标.儿童心理学[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雷颖秀,甘肃省定西市,定西市渭源县教体局教研室。

猜你喜欢
矫正习惯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上课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矫正牙齿,不只是为了美
矫正牙齿,现在开始也不迟
改良横切法内眦赘皮矫正联合重睑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