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考物理试题缺陷的分析

2018-04-21 11:43张德立
考试周刊 2018年38期

摘要:物理作为中学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其对中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对中考物理试题所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分析以及研究,旨在通过总结往年的中考物理试题,找到其中的不足之处,以此来促进中考物理试题编制的不断完善。

关键词:中考物理;试题缺陷;科学命题

中考既是对初中生三年学习成果的检验,也为高中学校人才选拔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由此看来,中考对中学生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物理是初中生诸多知识学科中的一个学科门类,其也是中考测试科目中的一部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完善,中考命题日趋完善,其越来越成为初中生质量检验的一个重要标准,然而,其中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和漏洞,值得我们深思。

一、 科学性、知识性存在错误

中考是严肃的,中考试题应是严谨的,命题者在命题过程中应该抱着严谨的科学态度,确保中考物理试题的科学性。但由于部分命题者受到自身专业的局限,抑或者是思考问题过程中有所疏忽,导致其所命制的试题存在科学性以及知识性方面的错误,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缺陷试题。比如说在泸州中考试题中有这样一道题:下列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此题的正确答案为A选项——体操运动员参加单杠比赛时,先要在手中抹点滑石粉,这是为了增大手与单杠之间的摩擦。这个选项既然是正确答案,那么该选项就存在一个常识性的错误。我们平常在一些体育赛事中可以看到,体操运动员在开始做相关的动作之前,都会提前在自己的运动器械以及手上抹上一些白色的粉末,这种白色粉末的学名叫做“碳酸镁”,简称“镁粉”,也就是题目中所说的“滑石粉”,但两者之间完全不相同。碳酸镁是一种白色的粉末,既然是粉末那就是固体,其具有较强吸湿能力。之所以将其涂抹在运动器材以及手上,是因为体操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由于动作幅度以及动作量都比较大,其手掌难免会出汗,出汗之后的手掌与运动器材之间的摩擦力就会减小,运动员无法紧握运动器材,这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其运动效果,而且还有可能使体操运动员掉落,最终威胁运动员的身体健康。涂抹碳酸镁可以及时的吸去体操运动员手中的汗,继续保持手掌与运动器材之间的摩擦力,帮助运动员更好地完成相关的动作。与此相反的是,滑石粉不仅不会增大手掌与运动器材的摩擦力,反而会减小摩擦力。这种常识性的错误出现在中考试题中,极大的拉低了中考的档次。

二、 标准答案不“标准”

现在不管是正规考试还是日常的试卷练习,其都在后面会附上一份“标准答案”,但是我们可以发现,现在的标准答案一点都不标准,有的答案能省则省,只表明其中的正确选项,还有的答案直接是错误的,其与事实不相符。这样的参考答案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物理学习,更有甚者还会误人子弟。比如说在长沙中考题中有这样一道题:“我市某中学组织学生到长沙之窗春游,小明同学用照相机为另一位同学拍全身照时,不小心让水泥溅在了照相机镜头的上半部分,所以他拍出的照片?”这道题当时的标准答案是选D——可以看到所拍同学的全身像,但像会变暗。但不管是用专业的单反相机还是卡片机进行拍摄实验,最终结果都是表明该题应该选A——不能看到人的头部。原因是在实际生活中的照相机,其镜头都是由多个镜片组成的,其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薄透镜了,因此,遮挡镜头前的黑纸距离镜头的光心比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时候远。因此,只有在距离照相机镜头光心非常近的距离内进行遮挡,其才会出现与凸透镜成像相一致的情况。这道题是根据相似的一道题目改编而来的,命题者很显然是想将物理试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以此来检查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但命题者却恰恰忽略了自身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在命题时没有亲自用相机来验证自身的猜想,看似理所当然就改编了这道题目,导致最终的答案与实际不相符,严重违背了物理学所坚持的求真求实精神。这样的中考物理试题,其缺乏真实性的标准答案。

三、 试题文字表述繁杂、不恰当

新课程改革重点强调学科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而中考物理试题为了检验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其在命题过程中时常喜欢结合当前时事热点,以生活为试题背景,紧密联系生活与社会。这样的初衷无疑是对的,但受到命题者自身表达能力的局限性,这些以生活为背景或者结合时事热点的中考物理试题,其用了大量的篇幅阐述了许多内容,而大部分内容与物理知识点毫无关联。中考时间紧张,题目难度也比较大,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逻辑思考,这样表述繁杂的物理试题极大的浪费了学生的读题时间,加重了其思想负担,最终影响学生对题干有效内容的获取。实践证明,这部分繁杂无营养的内容是可以不存在的,命题者完全可以将其删除。虽然物理这门学科是理科,考查的是学生的理性思维,还有部分试题需要一定的文字进行描述,进而引出问题,这无可厚非,但部分试题的文字表述不恰当,学生对此细细推来,就会发现其中所存在的漏洞。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命题者的文字表述能力有待提高,试题表述不清晰,这就如同语文中的病句,容易让学生产生歧义。例如在武汉中考中有这样一道试题,其主要是考查运动与静止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但是在给出的答案中,C选项“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这样的表述存在一定的缺陷,应改为“两辆赛车在弯道上行驶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这样的题目才比较严谨。

四、 总结

正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虽然在如此严谨的中考试题中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但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其中的不足之处,再加以改进和修正,还是可以推动着中考物理试题编制朝着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以及严谨性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胤.2014年中考物理缺陷试题分析[J].中学物理,2015,33(12):95-96.

[2]朱方喆.几道有争议中考物理题的解析[J].理科考试研究,2013,20(22):62-63.

[3]张丹.新课标下中考物理试题分析与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

张德立,重庆市,重庆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