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视域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策略

2018-04-23 01:10杨娟周柳
当代旅游 2018年9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职业素养课程改革

杨娟 周柳

摘要: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通过项目任务驱动、情境设计、小组协作交流等方式,对《会展服务与组织》课程进行改革探索,以达到使学生有效的对所学知识意义建构,从而达到提升职业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建构主义;职业素养;课程改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组织结构趋向扁平化,工作世界的“超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对员工技能提出更多样化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2016年我国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强调要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因此,作为落实职业素养重要载体的课程和教学,理应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回应这一要求。

《会展服务与组织》课程作为高职会展专业核心课程,对其进行教学改革与设计对提升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重视教学过程对情景的创设;注重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与合作,这一理论对高职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基于该理论,我们对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会展服务与组织》课程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会展服务与组织课程目标的确定

高职院校是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主阵地,所培养的会展人才要求理论知识适度和实践操作技能较强,尤其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对会展企业、会议型酒店、旅行社和会展行业协会中会展服务项目经理、展览客户服务专员、场馆客户服务专员、会议服务员/接待员等会展服务相关岗位的调研,明确了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细分为课程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养目标。

课程的知识目标是使得学生了解会展服务与组织工作任务和基本要求;知晓会展服务的特点和会展服务人员分类及素质要求。熟悉各种会议会前准备、会中服务与会后评估等工作流程。熟悉展览组织服务、推介服务、现场服务、展览展示工程服务、会展配套服务等工作流程和步骤。掌握会展服务流程管理的手段、会展评估的方法、礼仪公关的技巧。熟知会展危机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课程的技能目标要求能够按照要求独立进行各类会展的组织、接待、协调、评估;能够进行会展服务流程管理和优化的能力;具备处理会展危机的能力。

结合我国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和我校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本课程的素养目标包括培养学生服务意识并将其贯穿于会展服务始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明确自身定位,养成正确的工作心态与观念,更好地为社会服务。通过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具备勤奋、求实、创新的学习精神,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提升客户满意度。

二、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会展服务与组织课程内容设计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学习工具和资料,通过自身的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基于这一理论,对《会展服务與组织》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构和模块化设计,以学生为中心,遵循学习学习规律,从易到难依次递进。课程分为会展服务职业素养感知模块,职业素养探究模块,职业素养生成模块和职业素养提升四大模块。针对每个模块,分别创设了具体的学习情境,以任务为载体,实现对课程的内容的“意义建构”。

在职业素养感知模块,带领学生参观真实会展项目,以旁观者的身份,对展会现场服务进行感知和体验,使学生对会展服务工作内容和流程有初步的认知。

职业素养探究模块要求学生选择一家会展企业,与会展服务相关人员进行交流和访谈,了解会展服务工作任务、内容,岗位划分及会展服务人员的素质要求;通过对会展服务人员工作的观察和与同伴的讨论,熟知各类会展项目的服务接待工作步骤。

职业素养生成模块则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到具体的会展服务过程的方式展开。学生经过一周的服务实践,掌握了会展服务工作组织和接待等工作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会展服务工作。

职业素养提升模块是对本课程所需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学生通过策划、组织校园自办展——旅游文化博览会的形式实现对知识的升华和技能的迁移,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目的。

三、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会展服务与组织课程教学实践

建构主义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调学生可通过“合作”与“会话”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帮助者。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在本课程主要开展了以下教学实践:

(一)构建合作学习小组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是通过“合作”和“会话”完成的,因此构建学习小组是开展课程学习的第一步。教师通过展示往届学生优秀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下达分组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建立学习小组。每个小组5~7名成员,由全体成员确定小组名称,推选小组负责人并明确其他成员分工,制定小组规程。教师根据分组情况给予指导和适当调整。

(二)实施真实情境项目

在情境项目实施阶段,各小组在明确任务情境后,通过教学资源库和网络资源获取所需信息,熟悉任务环境,收集查阅相关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各小组讨论制定学习计划,确定任务情境的学习目标、知识点和预期成果并根据计划开展工作。在学习计划的实施中,教师要时刻对学习进程进行检查控制,以确保其围绕教学目标。在任务完成后,各小组通过展示交流项目成果,检验学习效果。教师根据学习过程和成果给予评定反馈。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在职业素养感知模块,教师首先告知学生本次参观的展会名称,学生通过查找整理该展会项目背景资料,对展会项目的基本情况有初步了解,明确任务信息,制定学习计划。在此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展会,在参观过程中,学生通过与参展商、专业观众的交流和自身的观察体验,记录评价展会各项服务工作;教师给予一定指导,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解答。最后学生通过展会服务感知调查报告展示交流评估学习成效。

在职业素养探究模块,教师将会给学生提供会展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名单,学生可结合自身兴趣和已有知识经验,在了解会展企业发展情况后选定一家会展企业进行学习探究。拟定访谈提纲,教师对访谈提纲进行指导和修正后,学生深入会展企业与人力资源部门及会展服务部门相关人员进行交流访谈,整理归纳会展服务工作任务、内容,岗位划分及会展服务人员的素质要求;对会展服务人员工作进行观摩,熟知各类会展项目的服务接待工作流程,完成会展服务人员素质、能力等知識体系的“意义建构”,并将其融入到项目情景剧的展示中。

在职业素养生成模块,学生将通过真实会展项目开展会展服务实践。教师发布服务实践任务书。学生分析任务要求,了解会展背景信息、核实有关接待资料,前往会展项目现场踩点熟悉服务环境,进行物料准备和个人仪容仪表准备,与服务商签订服务协议;根据任务要求,在查询相关资料和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会展服务接待方案,教师对方案提供咨询和建议。学生进入会展现场提供服务,完成会前、会中、会后三阶段的服务实践后提交《会展项目服务实践》报告。教师观察记录学生实践表现并进行指导,对表现优异者给予表彰鼓励。

职业素养提升模块则是以校园自办展的形式开展。在这一模块,教师通过展示往届学生自办展资料,下达情境任务。学生明确任务要求后,进行小组分工;拟定自办展服务组织策划书并进行展示竞标。获胜小组获得教师提供的启动资金,将项目落实。获胜小组对其他小组进行工作分配,协调和组织全班同学完成自办展服务组织工作。

四、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会展服务与组织课程考核评价

从建构主义理论角度出发,《会展服务与组织》的课程考核评价改革主要体现在考核方式、考核主体、考核内容等方面。考核评价方式突出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综合评定,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考核主体打破了传统的由教师评估的单一主体格局,建立了由教师、学习小组、学生个体组成的多元考核主体,并划分了不同的评价权重;考核内容包括学生课堂表现、职业调研、市场考察、校园展会策划、组织与服务效果等。通过多元动态考核体系的建立,全方位动态综合评估学生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态度、职业情感等职业素养,力求达到客观科学合理。

五、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会展服务与组织课程改革总结

将建构主义理论运用到职业教学改革中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一种有效方法,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发现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自我协商”等理念在课程教学中实际应用,打造具有开放性与系统性特色的素质创新课堂,实现了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师生角色转变和高职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在当今信息爆炸、知识更替加速的时代,旅游、会展等第三产业方兴未艾,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本位教育改革,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趋势、拥有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素质型人才,符合国家提出的“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一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6(10):34-34.

作者简介:

杨娟(1984-),女,云南人,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会展经济、旅游管理;周柳(1974-),女,湖南人,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职业素养课程改革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DiscussiononBusinessEnglishLearningBasedonTheoryofConstructivism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