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成长问题研究

2018-04-23 01:10刘飒
当代旅游 2018年9期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毕业生

刘飒

摘要:河南酒店业的管理人员现状已经进入一种岗位与能力严重失衡的尴尬境地。一方面,酒店行业缺乏大量具备扎实专业知识、熟练职业技能与良好职业意识的基层与中层管理者,却不喜欢招聘旅游(酒店)高等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另一方面,旅游(酒店)高等教育培养的毕业生不愿进入酒店,或者进入了也留不住;必须在对职业成长起关键性作用的阶段进行职业成长专项研究,才可应对目前的尴尬现状。

关键词:酒店管理;毕业生;专业人才;职业成长

一、引言

(一)河南省目前酒店业管理人员基础薄弱,不能满足行业需要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自2013年至2016年,河南省限额以上餐饮业及住宿业企业个数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截止2016年底,限额以上餐饮业企业数量为1416个,从业人士高达71621人;限额以上住宿业企业数量为1454个,从业人数高达98416人。

近年来,河南省酒店餐饮企业数量有所增加,但是由于人力成本的上升,这对减人增效的专业化管理更是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管理学管理跨度的原理,酒店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基层员工=1:8:15,按此比例计算,河南省限额以上餐饮业及住宿业共计需要中高层酒店专业管理人员7085人,基层酒店专业管理人员56679人。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酒店从业人员大专以上学历者仅占总数的11.2%,本科学历的占总数的0.34%,从事酒店行业的人员的学历普遍偏低,其中初高中生占了大多数。大多数人没有接受正规的教育,导致目前的酒店管理人员管理能力不足,特别是中高层酒店管理人员,更是需要各项酒店管理专业理论的支撑,才能满足企业及行业的发展需要。河南省地处中原,本身缺乏对境外酒店中高端人才吸引力,加之存在人才外流现象,管理人员基础更是低于平均水平,不能满足河南省酒店行业发展的整体需求。

(二)河南省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跨入酒店行业的比例偏低

酒店业发展日益加快,需要大批专业人才,而酒店高职毕业生由于职业成长环境的差异,使其实践能力普遍与行业的要求相差甚远。进入社会,管理岗位不能够直接胜任,基层岗位偏低的薪资又使其不甘于长期居于基层,最终导致毕业生离职率持续高位,甚至毕业即换专业就业。截至2016年末,全国已经有开设旅游系(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和高等旅游院校近千所,加上中等职业学校,已達1800多所,在校学生超过77万人。然而这77万多的餐旅类专业在校学生,毕业后能真正进入酒店和其他旅游企业的不到三分之一,在第二年仍然留在酒店的又不到一半,也就是说每年中国酒店类高等教育培养的毕业生到酒店相关行业就业的不足五万人,这于旅游持续发展的世界旅游大国对酒店人才的需求只是杯水车薪。

河南省内开设酒店管理的本专科院校20余所;每年对行业贡献量本就不多,加之与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造成的人才流出,对于专业化酒店人才进入酒店行业的比例更是低于平均水平。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攀升,入职率及离职率双低的持续发酵,酒店业急需在酒店管理毕业生的职业成长模式上做出新的改变。

二、问题研究

(一)校企双方缺乏对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

实习期是酒店管理学生对接社会的第一个重要阶段,决定了学生对本行业的第一认知。但是,目前学校对学生实习期的安排止步于实习单位的等级,比如四星级酒店以上,但是对于实习阶段的引导人,实习阶段的行业认知没有具体深入,导致学生进入酒店行业,只能感受到自己是一个劳动者,看不到未来在本行业的未来。对于实习单位而言,由于实习期是阶段性的,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定位也仅仅局限于较为廉价的高等劳动力,不会花精力重点进行培养。

毕业后的3到5年是学生职业发展的第二个重要阶段,决定了学生是否长期致力于本行业的发展。突破实习障碍的学生进入企业,3到5年如果得不到企业相关培养,在职业上没有相应的进步,就会磨灭对于行业的信心,最终抱憾离场。而对于企业,虽然酒店管理毕业生在初期的3年左右与老员工相比,在体力及技能上没有太大的优势,但是中高层管理人员确实需要酒店管理专业理论支撑的,没有前期高学历人员的积累,就会在后期中高层管理上出现大的漏洞,最终影响企业的发展。

(二)学者研究对象偏差

学者们对于酒店业职业生涯规划上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全体员工,而我省缺乏的是具有相关管理知识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在研究对象上缺乏针对性;对酒店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主要是从员工和酒店管理者两个角度提出的,概括性的来说,从员工角度来讲要提高自主意识,从管理者角度讲要加强管理。但是大部分研究只是提出了概念性的建议,在真正可以落实到实践中的操作办法、管理工具等等方面没有更深入的研究,这就造成研究学者闭门造车,实践者盲目管理的局面。

目前,河南酒店业的管理人员现状已经进入一种岗位与能力严重失衡的尴尬境地。一方面,酒店行业缺乏大量具备扎实专业知识、熟练职业技能与良好职业意识的基层与中层管理者,却不喜欢招聘旅游(酒店)高等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另一方面,旅游(酒店)高等教育培养的毕业生不愿进入酒店,或者进入了也留不住;必须在对职业成长起关键性作用的阶段进行职业成长专项研究,才可应对目前的尴尬现状。

猜你喜欢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毕业生
文化强国背景下 特殊教育专业人才道德建设的思考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德国拟启动实施专业人才战略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如何对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进行礼仪教育
“酒店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市场主导下高校高尔夫专业人才的培养初探
情景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