珂勒惠支内心情感在绘画艺术中的体现

2018-04-23 01:10符慧敏
当代旅游 2018年9期
关键词:心理

符慧敏

摘要:珂勒惠支的作品,体现了她独特的内心情感和生活经历。我们将从具有代表性的绘画中,对珂勒惠支的作品进行分析,力图从中找到它们共同的心理特征,从而揭示珂勒惠支心理表现形式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珂勒惠支内心痛苦情感的分析,来归纳她内心情感在绘画艺术中的几种的表现,简单探讨一下珂勒惠支内心的艺术世界,从而揭示她艺术创作的动力与源泉。

關键词:心理;内心情感;绘画表现

一、生活带来的内心痛苦压抑情感表现在她绘画艺术中的表现

什么是表现?表现与内在情感有关,简单说来,表现即内在情感的外部呈现。心灵的内部情感是隐蔽,然而并不是绝对的看不见、摸不着的:是复杂的和瞬间即变的,但不是不可以将之简化和抽象的。最简单的情感,可以通过种种简单有趣的身体活动和面部变化表现出来,较复杂的情感,则通过复杂的情势才能表现出来。

它们的表现不同,代表的内在感情亦不同,有的是怒,有的是喜,有的是悲、烦、愁、闷等。在这些不同的情感表现中我们会发现一种共同的东西,这些情感是正常情感的偏离。在不动情感的时候,身体各部分往往保持和谐、平稳、对称、规则的状态,一但内心感情集聚或爆发,身体的某部分(或全部)便变得“紧张”起来。如果注意观察就,就会发现,内心情感越是激烈,身体从正常状态偏离得就愈厉害,在感情激烈到极点时,就要“双眉倒竖”或“怒发冲冠”了。

内在情感的表现不仅可以通过面部表情和语言身体作为媒介表现出来,还可以通过人生活环境的不同所发出的情感表现也不同,有的或通过他制造的器具和其他产品间接地表现出来,在更高的水平上,还可以通过书信、语言(文字)和艺术创作等表现出来。珂勒惠支就是将内心不同情感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1914年10月,她的小儿子死于一战战场,珂勒惠支承受了巨大的悲痛,她也认识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伤害,所以她要用自己的方式去尽可能的改变。

然而祸不单行,1942年,珂勒惠支的孙子小彼得也死于二战战场,儿孙的阵亡使其崩溃,对儿孙的哀悼,内心的悲痛以及对儿孙是否死得其所的痛苦思索。让她认识到,“现在人已经死得够多了,再也不允许有人在战场上死去,当那些年青人,正好是他们在有所作为的年龄,把他们强投到战争中去,并让他们大批大批地死亡,难道对此就不需要真正地负责吗?”这是珂勒惠支的原话。她的儿孙的丧生,让她感受到更多切实的情感,无奈,愤恨。

在稍早的时候,珂勒惠支就曾创作过一系列关于儿童饱受战争伤害的作品,有《灯下的母与子》,此外还有1903年创作腐蚀版画《母亲和死去的儿子》,1910年创作腐蚀版画《母与子》以及《死神和妇人》等等。再之后,自己的小儿子彼得丧生战场,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创作方向,在1919年,作品《在母亲的怀抱中》诞生,1924年,亲眼目睹战争下德国儿童被饥寒蹂躏的珂勒惠支创作了《德国儿童在饥饿中》和《面包》,1925年的炭笔画《背着孩子的母亲》,1926年,又有了《探视儿童医院》。

《面包》描绘的是饥饿的孩子向母亲急切索食的场景,孩子张着充满殷切希望却又让人感觉悲哀的双眼,因为得不到实际的帮助,能帮助的都是和自己一样无力的,挺直的背影才是那些有力但无情的人们。整幅画用简单粗犷的笔法将孩童和母亲勾勒,其中滋味则让人感慨万千!同样,《灯下的母与子》,描绘了一幅灯下母亲辅导孩子功课的简单场景,但是孩子的眼神望着窗外,能看到的是其双眼中的担忧和不安,表现了战争下人们的不安定,用这样一幅祥和的画面,衬托的更为鲜明。简言之,珂勒惠支用自己的刻刀和画笔,来让社会看到战争带来的伤害是何等巨大,这种慈母般广大的悲悯和同情是社会性的、时代性的。

凯绥·珂勒惠支她用学习的版画来表现德国当时社会背景,她以自身的艺术投身于工人运动。早年她就接触过社会主义思想,并旗帜鲜明地支持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而中后期她的作品更加成熟也更加具有影响力。她一生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承受过丧失儿孙的剧痛,因而她的作品主题大多与战争,母爱,乃至革命有关。从而创造出各种各样感人至深饱含强烈感召力的作品。

珂勒惠支绘画中写实手法,大胆的构图和赋予情感的黑白处理使其画面充斥着强烈的视觉对比感,和强烈的爱、悲愤和控诉。她的画面具有充实饱满和强烈的感召力,运用熟练的艺术语言,把自己浓烈的情感表达出来,与画面上的人物感情相融合。

从心理角度出发,珂勒惠支利用光感明暗变化的描述,源于她痛苦压抑的内心世界,光成为她逆境中的“希望”。她将自己的生活情感与自己的意识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让珂勒惠支的绘画有着自己的绘画艺术语言风格,她的绘画像一支充满怜悯悲情的协奏曲,用强烈的黑白变化,谱写出母爱的真切情感和对苦难的悲悯情怀。也是生活的内心压抑带来的痛苦情感在绘画中的表现。

参考文献:

[1](美)阿瑟·克莱因.珂勒惠支的艺术生活[M].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24-32.

[2]卓长春.试论构图形式与情感表达——析珂勒惠支<农民战争>组画[J].大众文艺,2010,(14):78-78.

[3]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68.

[4]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65-78.

猜你喜欢
心理
心理小测试
心理小测试
走开,心理噪音!
心理小测试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心理课教学设计
The Psychology of the Suitcase
心理小测试
婚恋心理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