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巴尔蒂斯风景画中的中国意韵

2018-04-23 01:10张楠
当代旅游 2018年9期
关键词:风景画

摘要:本文主要阐释巴尔蒂斯风景画中的中国意韵。通过对比分析巴尔蒂斯风景画与中国传统艺术之间的异同,揭示出二者之间在技法上的相关联系。同时,并对比中国山水画作中的相关思想与之的异曲同工之处,在哲学层面探究二者的深度共鸣。

关键词:巴尔蒂斯;风景画;中国意韵

二十世纪的西方绘画,其风格变幻莫测,新潮迭起。众多艺术家在现代艺术之风影响下,纷纷摆脱传统,转而探索新的方法,发展出纷繁复杂而前所未有的诸多艺术风格。在这样的背景,下巴尔蒂斯独守传统,坐望具象。他笃信自己的审美判断,坚定不移地朝着自己的艺术目标努力。

通过对比分析巴尔蒂斯风景画与中国传统艺术之间的异同,揭示出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永恒魅力,与中国当代油画更容易产生共鸣。

一、巴尔蒂斯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对比分析

巴尔蒂斯对中国哲学与艺术的向往主要反映在他的风景画创作中。中国古代山水画家多是一些避世者,常常隐迹于山林或田园,用心于“澄怀味像”中,沉醉于“饱游沃看”间,因此也就产生出了无数意境幽远、空灵的山水画杰作。巴尔蒂斯也是一个避世者,他虽然是西方人,却过着与同代西方人不同的隐匿生活。所以在他的风景画作品里就自然而然的流露出“寄情山林物我交融”、“入于化境”的中国美学意味。

尽管巴尔蒂斯不总是具有道家的超然和禅宗的静修,但其作品中却明显透出这些因素。他在20世纪60年代以夏西堡为创作源泉的《有牛的风景》、《独树大风景》、《牧羊场》等作品,就蕴含着这样的意蕴:静谧,幽远,和谐。这些画作虽然在表现技巧和媒材上与中国绘画存在着显见的差异,精神上却是一致的。正如中国道教画家用山的两侧(阴阳两面)山坡作比喻:山坡原本是对立的,而到山顶时,这两个对立面也就自然交汇于一点。

(一)《戈泰隆》风景画中的中国意韵

巴尔蒂斯在 1943 年画的《戈泰隆》一画,带有明显的中国传统山水画特征。无论画面的经营位置还是表现方法,都会使人联想到中国宋代山水画。宋人山水精神在巴尔蒂斯的《戈泰隆》一画中得到了体现。“气象博大”是巴尔蒂斯对中国宋代画家范宽準确的理解,在巴尔蒂斯的画面上也有如此的气象。他的作品《戈泰隆》与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在其章法布局上具有异曲同工之妙:首先两幅画都是主峰立在画面的中央,顶天立地,几乎占据整个画幅的三分之二还多,而天空的面积都压的很小,河流的摆放位置都是在两幅画中的前景,在中景的位置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是以山石树木河流来布局中景,与范宽不同的是巴尔蒂斯的中景中是以一条幽深,神秘的小路和走在小路上的樵夫以及山石树木来布局中景。巴尔蒂斯中景山石树木的处理,采用了中国山水画中所谓的皴法,其树木以线勾勒,与中国山水画中的勾填之法如出一辙。《戈泰隆》一画中景的山间小路和樵夫,也与中国山水画极为相似,如在五代的僧人画家巨然《秋山问道图》一画中小路亦是布局在中景,此画以“秋山问道”为名,一径曲折而入,深山之中独此一家,不知何处来客,向隐居的高人“问道”,令观者肃然感觉到场景之超凡脱俗、幽深静谧。《戈泰隆》已经把这种《秋山问道图》中的中国意韵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其远景中两幅画的山顶都作密林,正如米芾在《画史》中对范宽画的评价“山顶好作密林,从此趋劲硬”。不过巴尔蒂斯的《戈泰隆》一画中山顶的树林是从左往右逐渐变得稀少,而范宽几乎所有山顶上的树林的密度几乎一致,同时两幅画都对山体基本不做过多的刻画描写,由此对比巴尔蒂斯风景画中的中国意韵是明显可见的。

(二)《窗台上的水果》风景画中的中国意韵

《窗台上的水果》一画要稍晚于《戈泰隆》,此画与元四家之一的倪瓒的《渔庄秋霁图》在经营位置以及山石树木的技法处理上颇为相似。

首先在布局上都采用郭熙三远法中的平远法来把握大的画面布局。两者的画面都是分为前景、中景、远景的方法来经营画面,在两幅画中都采用湖水来布局中景,远景则用山石树木来布局。虽在前景中的物象选择不同,窗台与水果就是倪瓒前景画中的小的山石和三两棵树木,但在处理技法上采用中国画中所谓的“墨线勾填法”以及在用笔上采用点的方法,点是中国画皴、擦、点、染的技法之一。可见巴尔蒂斯是将西画的材料加中国的技法融合而成。

其次在其远山和树木的处理上更具有中国画的意韵。远山采用以线勾勒为主,在与山的前后区别中采用了中国画中的皴法,使山与山之间做前后区分以及在山体上有明显的中国皴法的出现。在巴尔蒂斯的树木处理上则中国画的味道更为浓厚,画家采用重色勾勒树干,树叶则采用山水画中点的技法。由此可见此时巴尔蒂斯风景画中的中国意韵更为浓厚,也可以看到中国画的魅力使巴尔蒂斯如此痴迷。

(三)《树的练习》素描稿中的中国意韵

巴尔蒂斯在他的后面风景画创作中画了很多树的素描稿,在他的素描稿中我们更加能够看到他的树的画法是师法于中国的哪位画家。因为是用铅笔成所以就更容易看出其宗法,在北宋中后期的郭熙的《早春图》中可以发现其中郭熙对于树的处理方法,郭熙对于树的技法常采用“蟹爪树”,给人以坚韧不拔、充满生机、蓬勃向上的气氛,显示出冷寂环境中树的顽强的生命力。在巴尔蒂斯的《树的练习》中仔细观察其在树梢上的处理完全就是郭熙对于树的处理,采用所谓的“蟹爪树”。

二、结语

通过巴尔蒂斯风景画与中国的山水画的对比我们更能够看到巴尔蒂斯绘画中的中国意韵。以及他的风景画中存在的中国画的语言和道家的精神意韵。

参考文献:

[1]高飞.梦境里的中国——谈巴尔蒂斯作品中的东方意韵[D].美术,2006.

[2]马晓琳.制迷巴尔蒂斯[J].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

[3]王娇.试论巴尔蒂斯绘画中的东方情缘[N].美与时代,2011.

作者简介:

张楠(1993-),男,汉族,河北邯郸人,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油画风景。

猜你喜欢
风景画
一代宗师华崇锋华派风景画作品选
风景画
毛茸茸的刺绣风景画
木质风景画
天机自动 触物发声
风景画教学探微
山水骀宕 景致漫漫
智力大冲浪
足球风景画
名画家的聊天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