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演唱的魅力与神韵分析

2018-04-23 01:10周霞
当代旅游 2018年9期

周霞

摘要:戏曲演唱介绍戏曲表演的艺术手段之一。每个剧种都有不同的唱腔与演唱方法。演唱一般包括发声、吐字、行腔、用气和装饰唱法等项。中国戏曲相对于诗文这些高雅的艺术相比就是一种通俗的艺术,它的发展是在农耕文化背景下生长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本文从:戏曲是一种情感的体现,情是一切艺术的本质,情感是戏曲的核心;戏曲是以情为本,以趣为重的一门艺术;戏曲的情趣是由戏曲的“虚实相生,境由情生”里产生的;这三个方面探索戏曲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戏曲演唱;演唱方法;情感情趣魅力

戏曲演唱在戏曲音乐中居干主导地位,是戏曲音乐的主体。戏曲音乐刻画人物形象主要依赖演唱,由优美的唱腔和动人的演唱完成。戏曲表演艺术讲究“唱、念、做、打”四功,唱功居于四功之首,足见它在戏曲中的地位。中国戏曲有很多的传统剧目,其之所以能在舞台上久唱不衰,主要是得力于脍炙人口的唱腔的感染力。

一、戏曲的演唱要素

(一)唱字

字是表情达意的基础。戏曲演唱要求字音与声音密切结合,清晰准确地表达字音与词义,是唱功的第一要求。歌唱时,要掌握三个基本原则:①乐音准;②吐字清楚;③节奏稳。声音要始终伴随着语言,要服从语言,无论任何时候,声音都是为了表达一定的字音、词意、感情而发。如此,才能字正腔圆,才能字真、句笃、依腔、贴调。

(二)用气

戏曲老艺人讲究“丹田运气”,气存于横膈膜以上,运用丹田托气、顶气,利用小腹的收、放、颤动来控制气息。借鉴戏曲的“丹田运气”方法,将“丹田”作为歌唱气息支点,更利于歌唱者细腻地表现作品情感,现代民族声乐演喝中的偷气、提气、歇气、缓气、抽气等运气技巧都离不开丹田的支点作用。戏曲演唱讲究气息的运用必须结合字音、词意、感情、表演来融合使用。

(三)唱情

戏曲演唱中的情必须以声情体现词情和曲情。据清代李调元的《剧话》:“弋腔始弋阳,即今‘高腔”。由此可知,弋阳腔又通称为高腔。配以锣鼓,气氛热烈,它的粗犷、豪放、激越、明快的特点,深受广大劳动群众的欢迎。

(四)行腔

讲究吞吐虚实,无论唱腔是繁是简,风格或柔或刚,所谓“声要圆熟,腔要彻满”。戏曲演唱讲究“字正腔圆”,“腔圆”包含着声音的圆润和腔调的宛转两方面的要求。戏曲演唱非常重视声音的圆润优美,要求好的声音须具备甜、脆、圆、润、水五个特点;腔调的婉转就是要求把唱腔旋律唱得甜美悠扬,这取决于演员的音色音量、运气技巧、润腔处理、风格感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润腔”是对唱腔的风格韵味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演唱技巧。

(五)唱韵

韵味是戏曲演唱的最高要求,就是语言的美与韵律的美经过凝神结想后实现完美结合的结果。它包括了声音、语言(字音)如何美化,语调、语气如何润色、表达,以及根据文词中感情意境的需要,给予形象鲜明、恰如其分的表现技巧等的综合体,既好听又经听。

二、戏曲的三大艺术特色

(一)综合性

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的民族艺术。这种综合性不仅表现在它融汇各个艺术门类。而且还体现在它精湛涵厚的表演艺术上。各种不同的艺术因素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通过演员的表演实现戏曲的全部功能。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富有形式美的戏剧形式。

(二)虚拟性

虚拟是戏曲反映生活的基本手法。中国戏曲的虚拟性,既是戏曲舞台简陋、舞美技术落后的局限性带来的结果,也是而且主要是追求神似、以形写神的民族传统美学思想积淀的产物。从而使戏曲的审美价值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三、戏曲演唱的特点与影响

(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影响力

经典的戏曲文化,是中华文化在漫长的时间过程中,经过历史的筛选而沉淀下来的精髓,是修身证道、昭彰未来的文本。这些优美至极,充满诗画意境的戏词,有着永恒的文学价值,是民族文化宝库里永不凋谢的艺术奇葩;更是我们中华民族非常值得珍惜的宝藏。虽然存在着一些缺陷,但是它以优美通俗的审美共鸣,明亮流畅的唱腔曲调,融通古今、兼备内外的表演风格,朴实无华、海纳百川的文化风貌,反映世间、贴近人生的大众格局,被绝大多数社会民众所接纳和喜欢。

(二)传统文化性格的体现

戏曲承载着传统道德与价值观,呈现出人们的理想与愿望,展示了生活的苦难与温馨,提供了前人经验和教训。戏曲多用小人物的视角去观察社会,用普通人的情感来塑造形象,因此其对于传统价值观念的表现,非常符合大众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优秀的传统戏曲能让欣赏大众潜移默化的得到心灵上的净化,情操上的陶冶和精神上的升華,促使社会大众的独特品质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艺术精神和美学观念

古代哲学和美学观念,以及表现手法构筑了戏曲的艺术基石,通过对客观对象求真、求美的艺术追求,使之成为戏曲所要表达的精神诉求。戏曲的综合展现取决于外部意识,即对客观外界的直接感官和与之相应的反馈,顺从自然的价值取向,发挥抒情与观赏的功能,并通过对戏曲的审美过程,追求身心放松和精神上的欢畅。

四、结束语

戏曲的演唱是表达情感的手段,其核心不应该是表达的内容。戏曲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茁壮成长的文化根基,它构成了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我们的民族正是在这样的艺术与文化氛围的发展变化中走向成熟,并不断向前发展的。

参考文献:

[1]何为.戏曲音乐研究 [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4,10.

[2]傅雪漪.传统戏曲戏曲声乐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5,4.

[3]程从荣.戏曲念白的艺术特点[J].戏曲·戏剧研究,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