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导向教学法在应用型大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应用

2018-04-23 01:10姜娜
当代旅游 2018年9期
关键词:导向应用型模块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应用型大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为了向社会输送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高校应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课堂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需要对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改变传统课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从学校、教师和学生这三个方面来研究应用型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而课堂教学模式是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直接手段,教学活动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的互动关系,是双向的活动,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互相影响的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打破传统教学束缚学生思维发展的旧模式,给学生提供大的发展空间,要根据教材提供的基本知识内容,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学习,让学生即要“学会”,也要“会学”。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通过学习,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创新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需要先了解到课堂教学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进行改革时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以是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和职业兴趣为基础,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是掌握应用型知识和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不仅仅是技术比较过硬的,更多的是道德素质的完善。高校教育方针与目标要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最大限度促进毕业生就业,这就要求高校不断优化升级课程体系,形成学校、企业和学生相互联系的学习模式,重视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项目导向教学法的特点

以学生为主体: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整个课堂沿用研究型大学的学科教育模式,教师采用知识灌输式讲授,学生被动听讲,这就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独立思考。在模块式教学中,通过项目的设计让学生完全参与其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最后解决问题;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问题的解决方案,找到更加合理的解决方案,通过这一过程梳理出课程的知识内容及应用等,从而达到课程教学目标。增强师生间互动与合作:传统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上面讲课学生下面听课,教师和学生属于上下级关系,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在课堂上处于服从的地位,师生互动有限;而模块式教学确立了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学项目中的引导者,学生是项目的实施者,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通过模块式的教学使教师和学生在项目的教学活动中充分交流、合作,二者之间既是朋友亦是合作者。

增强课堂教学实践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课程的内容按照知识结构分成若干模块,并设计出相应的项目和任务,由学生对提出的教学任务逆向思维,通过实践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成。从原来教师在台上知识讲授转变为师生在讲台下共同交流、合作、探索该项目的教学活动,从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出项目课题并进行论证、开展讨论、实践,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从各种角度对于知识进行拓展,让学生进行情景模拟和现场演示体验加深对教学成果的应用,使传统的课堂转变为学生对知识应用和实践工作室,也改变了教师按照教材内容逐章授课和学生被动听课的局面。

二、项目导向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应用

(一)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

项目导向教学的运用使学生根据模块结构中的项目引导、下达任务,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积极主动加入探索真理的队伍中,按照项目要求实施自己或小组的计划,勤于思考、敢于创新,逐步从计划到目标任务的完成,最终达到实现教学目标。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项目 + 任务”环节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学习、相互合作追求真理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遵循“从学生中来,到学生去,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应用型大学培养人才的最终目标,经历这些教学环节的演练实践,对于学生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

项目导向教学方法的应用大大降低了学生厌学、逃学现象,在课堂上为学生和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团结协作,共同探索新理念营造出良好课堂氛围,改变了以往师生的上下级关系,以及课堂上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随着项目的引导、任务的下达充分调动教学活动中的个体和团体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积极性;以小组集体讨论研究为基本教学活动,以小组的实践总结为评价标准。

(三)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以下素质:敢于迎接挑战,正确面对困难,利用学到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间团队合作、人际交流、沟通的能力,提高自信心。面对新观点具有创新思维,遇事不惊,居安思危,正确树立的“三观”意识,培养学生在新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个人品德和素质的修养及个性发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及协调能力。培养具有坚定的信念,面对困难要迎难而上,勤于实践,敢于创新,将实践的结果反作用于理论,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三、项目导向教学法的技巧和策略

课堂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参与和配合,同样模块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效果也需要教师和学生互相主动的参与和积极配合。因此,项目导向教学法的实施必须从教师的课程设计和学生的实践进行探讨。教师要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就要求教师相应地提升各方面的素质,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根据课程教学的内容、目标以及学生们的实际情况,编辑知识模块,设计出实用性、可操作性项目并制定出相应的课堂教学任务以及要达到的教学效果。学生具备参与教学活动的条件,包括基础知识、自学能力等,学生要做好课前预习,课中积极参与,认真听取教学结论。

总之,项目导向教学适合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和需求,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融入到“模块 + 项目 + 任务”的教学理念当中,引导学生一边學习理论一边将理论知识通过课堂实践加以运用。

作者简介:

姜娜,讲师,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电气工程。

基金项目:

本文系《应用型大学课堂教学改革与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导向应用型模块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Module 2 Highlights of My Senior Year
Module 4 Music Born in America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犬只导向炮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必修模块相关知识过关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