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8-04-23 01:10辛宏
当代旅游 2018年9期
关键词:敏捷性个位口算

辛宏

摘要:小学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密不可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更是现代教学重点。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因此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至关重要。

关键字:思维;数学;能力;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还要重视练习题的设计,学生通过操作教师有目的设计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练习题也能达到预期效果。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遵循小学生特点及思维品质的发展,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在教学过程中培养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情趣。如教学第一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8加几”。例:8+3运用凑十法,引导学生观察例题的实物图和图解,结合操作活动。“想:8加2得10,10加1行11”。8+3=11的思路,再引导学生把思路迁移到学习例2:8+4、8+5等。

(二)提高思维的自觉性,培养口头表达的能力

(1)读的能力

充分利用小學生在学习上的这些有利特点和根据思维的发展与语言训练的辩证关系,注意加强说的训练。提高学生思维的自觉性,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的有效手段,在于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说算理、讲思路。

(2)推理的能力

计算与解答应用题,要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说理训练。如15—9=?要求学生不仅能正确迅速说出得数,还会讲出是这样想的:9加6得15,15减9得6。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解答简单应用题时,也可以指导学生读题训练,进而培养推理能力。

(3)口述计算方法

结合竖式计算,口头表述演算过程。有条理的边想、边说、边算。如教学第二册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中的进位加例3:34+28=( )。竖式的下面写上:“个位上4加8得12,向十位进1,个位写2。”学生开始计算进位加时,容易忘记进上来的1,为了避免遗忘,强调要把进上来的1先加上,但仍有部分学生要忘记。为此,在教学的初期,可教给学生口头表述演算过程的方法:个位上4加8得12,向十位进1,个位写2;十位上1加3得4,再加2得6,十位上写6;和是62。在学习新知识时,体验到独立思考的乐趣。学生思维的自觉性就会逐步提高,这是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前提。

二、在习题的联系中培养

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很重要,从一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要重视双基训练。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思考,想出合理、敏捷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基础题要教好练透

使学生弄清算理,掌握计算思路。在此基础上,整理提供组织一系列的有效训练,使学生能正确地、比较迅速的进行口算和简便计算。

(二)简缩口算思维过程,提高口算速度

简缩思维过程,就是口算时中间环节的计算要短暂地保留在记忆中,这需要一定灵敏的瞬时暗记能力。开始小学生缺乏这些能力,通过训练,就能逐步适应,从而提高口算速度,达到了口算训练过程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例如第四、六册的减法与乘法口算,例题:68—26=42(想:68—26=42,42+26=68),14×3=42(想:10×3=30,4×3=12,30+12=42)。以上两道例题,分别是两步和三步的口算题,先让学生按照教材要求进行口算训练,到了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把口算中间环节——口算结果暗记来来,以最后一步口算出得数。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数学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找出其知识之间存在着的内在联系、规律性的东西。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学生学习9加几。初学时9+3需要详尽表述口算过程(9和1凑成10,把3分成1和2,9加1得10,10加2得12)。经过一些练习,学生掌握口算步骤以后,引导学生在题组9+2、9+3、……9+9的练习中,找规律简化思维过程。经过观察比较,学生就会领悟到“9”加几,只要把加上的数分出1与9凑成10,剩几就是十几。找出了规律,最后省略思维过程,直接得出结果。这样既使计算准确又提高了速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三、在数学教学中探索能力的培养

“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而创造思维的产生,都不同程度来源于教师设计的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例如教学“通分”时,为了让学生比较3/4与5/6的大小,一般情况下,教师预先设计如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3/4与5/6的分母一样吗?能否直接比较大小呢?

(2)能将3/4与5/6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吗?应以什么数作为公分母?

这样提前引导、指令,使学生亦步亦趋,毫无自主探索的权利可言,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为此,在教学工作中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善于引导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第二,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第三,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第四,引导学生自己研讨,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第五,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手脑并用。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多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就会使学生逐渐养成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注意观察分析,努力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总之,数学是一门培养思维能力的基础课。思维的训练不是靠灌输,而是靠启发,引导和点拨。教师应不断分析、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在改革中,探寻开展思维训练的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郭恩乐.数学思维教育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互维生.数学的思维方式[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3]窦盼英.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法的研究与实施[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4]杨波.浅析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11(8).

猜你喜欢
敏捷性个位口算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部级优课)
牢记方法大量练习
组织敏捷性研究述评及展望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我会口算100减几了
智趣
借助选择性注意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供应物流协同与供应链敏捷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