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品质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文本解构思路

2018-04-26 05:39
小学教学设计(英语) 2018年4期
关键词:解构语篇文体

俞 林

一、小学英语阅读课教学现状

观察目前的小学英语阅读课现状,多数阅读课停留在帮助学生解决语言难点、理解语篇大意、分析提炼语言项目点上,大多从what,when,how,why等这几个向度分析梳理,最后教师在课堂的结尾部分呈现文本的寓意。在后续的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输出环节,也以同样的向度what,when,how,why书写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设计有这样一些特点。

● 停留在字词句段和信息的简单理解上。

● 忽略了学生的认知基点。

● 忽略了学生的思维参与。寓意的提炼直接来自教师的呈现,并没有基于学生的思考。

● 没有结合具体的文体提供不同的文本解构路径。

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字词句段和信息的简单理解上,还需要通过信息提炼文本的观点;需要了解并激活学生的认知基点,让学生在语篇学习之后实现认知的增长;需要引领学生分析文本观点,并进一步评价阐释观点。要做到这些都需要教师基于思维品质设计不同的文本解构路径。

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思维品质

北师大程晓堂教授在解读核心素养的语言能力时提出,英语阅读课教学不仅需要强调对语篇的理解,还要关注不同思维层次的目标,如阐释和评价语篇中的主要信息和观点;评价事实与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和比较语篇中的主要信息和观点;理解事实和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区分语篇中的事实与观点,找出语篇的主要信息和观点。即对语篇内容有自己的思考、判断和分析。基于语篇的思维层级如下:

程晓堂教授提出的语言思维目标呈阶梯式上升状态,指向的是基于阅读的思辨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在完成了帮助学生找出重要关键信息之后,我们并不是一定要按照图谱逐级进入,要依据不同的文本找到不同的切入口,从独有的角度解构文本,帮助学生在学习不同类型文本的同时,思维品质得到提升,语言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也得到相应的发展。如何基于思维品质设计不同的文本解构路径。

(一)解构信息,从信息比较到分析判断

每一篇阅读文本都含有独特的想要传达的信息。有些文本信息直白清楚,有些文本信息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整理,让其所属的分类凸显出来。为接下来观点的提炼提供明确的方向。再由信息指向文体,得出这样的文体需要表达清楚怎样的信息,培养学生从信息比较到分析判断的能力。进一步思考:如果是你,在这样的文体中你可以怎么来设计信息分布,提升学生基于语篇的个性化处理信息能力。

如PEP Book 7 U5 Read and write一课,是四则社团广告。教师可以先从广告标题入手,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社团,然后找出谁在什么社团,进一步判断他们的爱好是什么。接着从第一则广告中找出社团活动的时间、内容和地点。告诉学生要写清楚广告,这三点必不可少。于是带着这三个角度来看其他三则广告,发现第三则少了时间,第四则也少了时间。请学生尝试完善广告。最后,请学生阅读另一则广告,更好的广告其实还可以包括语言的幽默和排版的醒目,于是请学生从这几个角度自己创作一则广告。

这类从解构信息的角度解构文本思路,适用于广告类、招聘类、海报类和新闻报道类文体,有了这样的一条思维路径,学生能学会如何找到并判断重点信息与关键信息,并在日后自己的书写与表达中学会表达关键信息。

图一 PEP Book 7 U5 Read and write

(二)解构寓意,从文本信息到文本内涵

信息的解构架为文本与读者之间搭起了桥梁,读者能够更加准确地获取作者想要呈现与表达的信息,文本的结构也脉络分明地得到展现。接下来需要帮助学生从文本信息提炼文本观点,因为信息只是文本的表象,而为什么要讲这些信息,是为了说明什么、告诉读者什么,是读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图二 PEP Book 7 U6 Read and write

如PEP Book 7 U6 Read and write Robin and the Ant一课,这是一个故事类型阅读题材。为了增加阅读期待,教师要先引发学生对题目的兴趣。“Robin and the Ant,what happened to them?”教师出示一些句子,让学生判断回答“I believe./I don’t believe.Robin and the ant are good friends.Robin can help the ant.The ant can help Robin.”文本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带着探究式阅读期待,学生进入文本学习。在理解文本语义之后,教师尝试要求学生给故事分段。学生能轻松地找到两段,第一段是讲Robin帮助小蚂蚁,第二段是讲小蚂蚁帮助Robin。 这样,文本的整体寓意清晰地指向了“We should help each other.”的观点。在提炼了观点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This is a story about_____.In the story______.From the story I know______.

怎样帮助学生从文本信息提炼文本观点,可以采用分段的方式,分段是更上位地归类处理信息,能帮助学生比较清晰地看到文本观点,同时提升归纳总结能力。第二种方式是给文本选择题目,也是淬炼文本观点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在全文理解基础之上的整体概述。第三种方式是找出文中的关键句,关键句也常常隐含了文本的观点。

(三)解构逻辑,从信息观点到逻辑理解

有些文本的信息与观点一目了然,并不需要过多解读。对于这类阅读文本,教师要帮助学生对信息观点之后的背景出处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理解能力。

如PEP Book 7 U2 Read and write Different ways to go to school一课,文本清晰地呈现了四种上学方式,表达世界上有各种不同的上学方式的观点。可是为什么有的地方是乘雪橇,有的地方是乘渡轮,有的地方还要乘飞机?让学生自己猜测,然后提供文本与图片辅助理解,再让学生回答为什么,请学生发表感想,你认为这样的方式怎么样?提供事故的图片,请同学们给出建议。最后请学生基于自己的理解完善这篇报道。最后引领学生感知不同的上学方式是由天气、喜好、时间、地方的地理条件和经济条件决定的。

在引领学生探究原因时,教师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能帮助学生理解,把一切思考的过程与结果都代替学生做了,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要调整教学思路,把探究的过程交给学生,先提出问题,再提供图片解释说明,最后请学生基于自己的理解完善文本。探究类的文本适合这样的逻辑解构,比如描述现象类文本、世界见闻类文本、文化现象类文本、科普知识类文本都需要通过逻辑解构,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图三 PEP Book 7 U2 Read and write

(四)解构观点,从事实观点到逻辑思辨

通常教师在帮助学生梳理文本时都是从信息到观点,再到现实评价。这样的路径符合逻辑,符合认知规律。但是如果试着倒过来,也能取得不一样的对思维的触动效果。也就是先从剖析观点出发,引发自己的元认知,再回到文本中去找相应的信息,始终带着自己的思考用一种批判思维的角度来解读文本,对基于学生自我认知、批判地阅读文本有较好的作用。

如PEP Book 7 U5 Read and write Hobbies and jobs一课,此篇阅读文本的内容是爱好与工作,解读文本时就需要以爱好与工作一以贯之。开篇时虚构一个人物Tim,自我介绍说,我现在需要找一份工作,我能做什么工作呢?我的爱好是看书。请同学们提出建议:If you like reading,you can be a...接着Tim继续介绍:I’m good at telling stories.继续请学生为他提出建议可以做什么。学生继续给出建议:If you are good at telling stories,you can be a...最后Tim说:I don’t want to work in an office.I don’t want to work at school.I want to work at home.答案最终指向:You can be a writer.还有教材文本内的三个人,他们可以成为什么呢?读图,猜测他们可以成为……再读文本,依据文本的描述确定他们可以成为……这样,学生对文中的“I want to work in a...”会理解到位,并抓住这些核心信息辅助支撑自己的观点。书本里提供了三个Tips,引领学生思考并提问:你同意这三个Tips吗?为什么?你有什么Tips吗?一直用一种思辨的视角解读文本。

图四 PEP Book 7 U5 Read and write

对这种观点性文本,可以用这种解构思路,先引发学生对某一问题的认知,再带着自己的认知基点去解读文本。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先打开学生的思路,对观点有自己的个性化解读,在此基础上进入文本阅读。在文本学习结束后,学生的自我认知有了生长点,让学生进一步总结表述观点,挖掘文本学习带给自己的认知增长,这个表达可以是写的形式,也可以是说的形式。

这是从演绎到归纳的思维路径,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还需要从归纳到演绎的反向思考,在这样的观点下,作者提供了哪些信息。最后把问题提升为个性化思考点,如果是你想表达这个观点,你会提供哪些信息?学生学会了归纳与演绎的个性化解读与表达。这样的文体解构路径适合生活类议论文体。

(五)解构意境,从信息观点到阐释评价

重大社会节日的后面都有其独有的社会文化背景,背景常常又指向一种文化专有标志,比如月亮象征团圆、兔子象征春天、鸽子象征和平等。帮助学生从标志出发,发散思维联想到与其相联系的仪式感强的节日或活动现象,激活学生从对节日事件的回忆,伴随阅读文本的学习逐步进入有音乐、有图片、有实物的意境体验,唤醒心灵感受。再启发学生带着这样的体验表达节日或活动带给自己的感受,阐释标志和节日活动的关系,评价对节日文化现象的个性化理解与思考。

图五 PEP Book 7 U3 Read and write

如PEP Book 7 U3 Read and write一课,这是一篇关于中秋节的阅读文本。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了解文中Wu Yifan一家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更要帮助学生懂得中秋节的意义和文化内涵。先提问月亮代表什么,看见月亮,你能想到什么?想到嫦娥,想到月饼,想到中秋节,想到家,我还想到诗歌,什么诗歌。中秋节我们一般都会做什么?激活了学生对中秋节各种事件的再现,为学习有关中秋节逐步营造氛围。Wu Yifan一家在做什么呢?在学习完文本之后,体会Wu Yifan一家将会有一个温暖快乐团圆的中秋节。T:(引领学生思考)现在看到月亮,我们除了想到中秋节,还想到什么?Ss:想到团圆,family get together.T:The moon is round.And we should be around together.所以中秋节是一个怎样的节日?Ss:团圆的节日、温暖的节日、重要的节日、思念家人的节日……

从意境出发,通常适合文化现象、节日活动类文本,这样的文本在处理时需要从意境出发,配合音乐、图片,让学生通过文本的阅读更加感受到一种文化意境的意味,并能进一步感受并阐释其后的文化与心理。

基于思维品质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文本解构思路聚焦于文本文体特征,采用个性化解读思路,帮助学生获得思维品质的提升。教师要先解读文本、确定文体,思考这样的文体需要从哪个角度解构。在教学时需要注意,生生间的讨论非常重要,它保证了生生交流和在短时间内全体参与的可能性,改变了师生之间单一互动占主导的低效现象。学生思考结果的表达与反馈应注重全体性,教师单一地让几个学生回答问题太狭窄,可以采用听后写一个词汇表达、读后画思维导图、读后讨论回答等全体参与的活动。最后还需要搭建一个表达的梯度,步步层递,分析时可以分块面,但是表达时需要有层递与建构。

猜你喜欢
解构语篇文体
还原
解构“剧本杀”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于强 保持真实,从生活中解构设计之美
彭涛形而上的现世解构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