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评价在组织学与胚胎学中的应用和探索

2018-04-27 05:50苗玉荣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胚胎学总成绩实验报告

苗玉荣

(宜春学院,江西 宜春 336000)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医学教育不断发展,各种教学改革层出不穷,但评价机制却相对落后。传统教学通过期末考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不能如实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真实掌握情况,而且传统评价模式导致学生不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注重考前突击,考试结束后对所学内容很快忘记,不利于其他医学课程的学习与衔接。形成性评价最早由美国的评价学专家斯克里芬于1967年在他的《教育方法论》一书中提出,后被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引入教学领域[1]。所谓形成性评价,是指通过研究分析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或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组织学与胚胎学内容抽象、名词繁多,多年来实行的终结性评价显示,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对教材内容理解不深,很容易忘记。基于此,我们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采用了形成性评价,并对其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

1 研究对象

以我校医学院2015级临床专业本科6个班共24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3个班为实验组(120人),采用形成性评价;另外3个班为对照组(120人),采用终结性评价。两组学生入学成绩、年龄、性别、家庭背景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学生均在第二学期开课,教材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8版《组织学与胚胎学》,授课教师、教学大纲、理论学时完全相同。

2 研究方法

授课结束,对对照组采用终结性评价,即以期末考试成绩和实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期末考试成绩×70%+实验考试成绩×30%=总成绩,期末考试试卷和实验考试内容均与实验组相同。对实验组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形成性评价的意见,形成性评价具体操作如下。

2.1 课堂提问

孔子曾经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是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成为教师了。每次上课前教师利用10分钟时间,对以前学过的内容以提问方式进行复习,随机选10名学生提问,每人一题,题目不重复,保证课程结束每名学生被提问4次,力图做到公平公正,期末取平均成绩计入总成绩。

2.2 阶段性测试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时间为9周,每3周测试一次,实行闭卷笔试方式,题型与期末考试题型一致,包括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以及论述题,要求60分钟内完成。考试后及时对试卷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找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正。期末将3次阶段性测试的平均成绩计入总成绩。

2.3 期末考试

两组学生均采用闭卷笔试方式考核,考前不做任何形式的辅导,由题库统一出题,题型、难度系数一致,满分为100分,采用双盲法集体流水阅卷。

2.4 撰写综述

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学生应该初步掌握撰写论文、综述的能力[2],目前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学生的学习也必须紧跟医学发展前沿,因此,在学期末可就组织学与胚胎学发展的某一方面,要求学生写一篇综述,并鼓励学生积极投稿。如心肌细胞的再生、神经干细胞、调节性T细胞、细胞自噬与神经退行性疾病、人兽嵌合胚胎等。综述题目每年更换,以免不同年级学生之间抄袭。

2.5 翻译英文材料

医学学习不能仅局限于已有教材,应鼓励学生多阅读国外原版教材和优秀的期刊文献,不但可以紧跟医学发展前沿,更有利于提高专业外语水平,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及今后科研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选取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章段落交由学生翻译,要求先抄写英文原文,同时附上英语单词注释,最后是汉语翻译。课堂上随机抽查几名学生讲出文章的概要,以检查是否独立完成,防止抄袭。

2.6 实验成绩

实验成绩包括实验报告和实验考核。实验报告是反映学生实验课学习效果的主要形式[3],实验课上教师先示范讲解,然后学生观察切片,最后将本次课的重点内容以绘图形式完成,作为实验报告,当堂提交[4],学期末取各次实验报告的平均成绩为实验报告总成绩。实验考核能检查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组织切片内容的掌握情况,考试时间定在实验课结束之后、笔试之前,内容为20张切片,实行百分制。实验成绩=实验报告×50%+实验考核×50%。

2.7 期末总成绩及各项权重

期末考试×60%+课堂提问×5%+阶段性测试×10%+撰写综述×5%+翻译英文材料×5%+实验成绩×15%=期末总成绩。授课后自拟问卷对实验组进行调查,采用无记名方式填写,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2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本次研究数据录入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

3 结果

3.1 实验组与对照组期末总成绩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期末总成绩比较(±s,分)

表1 两组学生期末总成绩比较(±s,分)

?

3.2 实验组问卷调查结果(见表2)

表2 实验组问卷调查结果(n=120)

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期末总成绩比对照组高(P<0.05)。从表2可以看出,80%及以上的实验组学生对形成性评价持认可理解的态度,认为通过形成性评价可以显著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端正学习态度,支持更多学科开展形成性评价;但同时在问卷中也看到有48.3%的实验组学生认为形成性评价占用较多课余时间,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应及时与之沟通,使之消除顾虑。

4 讨论

教学评价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可以检验学生这一阶段的学习情况,还可以反映本阶段教师的教学效果。好的教学评价不但可以反映学生和教师的学习、教学成果,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起到反馈及促进作用。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教育主要采用终结性评价,像我们熟悉的期末考试、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大学英语等级考试等均属于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由于其操作简便,一直受到传统教育的青睐。这种“一考定终身”的评价方式不仅会让教师的教学方法逐渐变得单一,还会使教学目的变得简单,更会禁锢学生的思想,最后使我们的教育变成应试教育,也把学生培养成不会思考只会复制知识的“考试机器”。形成性评价关注的不仅是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更关注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查,包括学生学习的态度、方法等。通过对学生各章节重点内容节段式、阶梯式的评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找到差距,弥补不足,端正学习态度,改善学习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也是形成性评价的意义,即“评价最重要的目的不是证明,而是改进”[5]。

本次调查显示,实验组期末总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且80%及以上的实验组学生对形成性评价持认可理解的态度,但在本次实验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1)学生自评和互评以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做得不够,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逐步完善,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2)形成性评价不但使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增加,而且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在实施前要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充分的动员及宣传,强调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及必要性;(3)有些形成性评价把课堂考勤作为评价的一部分,笔者认为对于合班上课的情况,每个大班有一百多人,点名要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不但浪费时间,而且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因此建议把考勤融入课堂提问中,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进行了复习。

形成性评价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很有帮助,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而牢固的基础知识是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等其他医学生必备能力的前提。

参考文献:

[1]贾军红.形成性评价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1):106-109.

[2]王雅娟,陈光亮.药理学教学形成性评价体系研究[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4):292-294.

[3]周爽,杨耀琴,真智伟,等.形成性考核在医学生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J].解剖学杂志,2014,37(1):130-132.

[4]苗玉荣.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初探[J].宜春学院学报,2015,37(3):119-120.

[5]徐洁,宋英,武静茹,等.麻醉设备学课程开展形成性评价的方案设计[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15):39-41.■

猜你喜欢
胚胎学总成绩实验报告
武汉大学泰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
实验报告
全国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举重锦标赛顺利举行
谢文骏与刘翔110m栏分段成绩与总成绩的灰色关联度对比分析
组织学与胚胎学无纸化考试的实践与体会
项目教学在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报告书写综述
飞镖比赛
实验报告无纸化管理平台研究初探*
虚拟实验中半自动实验报告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