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产科临床带教中的效果探析

2018-04-27 05:50刘肃霞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产科实习生孕产妇

刘肃霞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甘肃 兰州 730020)

产科是临床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实习的重点科室[1]。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以及医疗服务意识的增强,传统的带教模式所培养的产科医生已经无法满足产科工作量大、风险性高、应急性强以及孕产妇和孕产妇家属对医疗服务高质量的要求[2]。因此探究积极有效的产科医生临床带教模式,对于临床产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以实践为导向作用,以任务为驱动条件,以学生为行动主体,以教师为行动主导的临床教学方法[3],主要包含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在临床带教中广泛应用,然而行为导向教学法应用于产科的实习带教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在产科临床带教中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将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产科实习的临床专业学生88人作为研究对象,实习生年龄在 20~24 岁,平均年龄(21.53±0.80)岁,中位年龄 21 岁;本科生64人,专科生24人。按照随机等量化原则,分成对照组(44人)和观察组(44人)。对照组年龄20~24岁,平均年龄(21.59±0.76)岁,中位年龄21岁,本科生32人,专科生12人;观察组年龄 21~24 岁,平均年龄(21.48±0.85)岁,中位年龄 21 岁,本科生32人,专科生12人。两组实习生在年龄、性别以及学历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孕产妇及产科实习生均对此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床带教模式[4],即临床医师首先组织实习生对产科理论教学知识进行简要回顾。接着临床医师对实习生进行集体讲解并演示临床实际操作,然后部分实习生进行操作练习,由医师进行指导。根据教学大纲完成带教任务后进行相关考核。

观察组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本研究中的行为导向教学法融合了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分为:(1)准备阶段:由我院产科主任医师以及科教人员根据教学大纲,制订可行的带教方案;由责任教师介绍产科的日常工作流程及科室制度;进行医德以及医疗安全教育。(2)实习教学阶段:带教教师通过多媒体模拟教学课件告知实习生本次带教过程中的任务,确定本次实习的项目内容,例如胎心音的检测方法及注意事项。引导各实习小组通过所学的理论知识,集思广益、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以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任务。必要时带教教师进行相应的答疑或指导,避免实习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跑题,舍本逐末。最后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各组人员结合该组讨论的结果,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汇报。(3)模拟阶段:将实习生进行分组,分别扮演孕产妇、孕产妇家属、责任医师以及责任护士,通过换位思考,学会交流的技巧。(4)实习阶段:提前将病例发放到实习生手中,以便实习生能够了解孕产妇的基本情况,在征得孕产妇及其家属的同意后,带教教师指导实习生进行简单的查体操作,例如针对胎心音的监护,指导实习生在孕妇腹部涂抹耦合剂,将探头紧贴腹壁,根据胎心的声音判断胎心位置,直到出现清晰的“噗噗”声时,确定胎心位置并进行监护,观察胎心率的波动情况,并对胎儿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操作结束后,由带教教师进行必要的纠正和点评。(5)考核阶段:根据教学内容和大纲的要求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并由实习生和带教教师进行考核结果的点评和出科总结。

1.3 效果评价

1.3.1 临床实践行为能力 通过本科生实践过程行为评价表评估实习生的临床实践行为能力,该评价表主要包括应用相关学科知识、使用他人研究成果、明确孕产妇权利和义务、证实自己的专业能力、与孕产妇沟通交流、分析影响孕产妇的因素、对职业角色的认知、明确自己的学习需求及应用实践程序共9个维度。评分越高表明临床实践行为能力越强。

1.3.2 实习生对带教模式的满意度 采用问卷方式调查两组实习生对带教模式的满意度。非常满意:能完全掌握临床操作,并将理论知识与临床相结合,带教教师授课内容系统、全面、丰富,教学质量高;满意:能够有效掌握临床操作,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带教教师授课内容仅涵盖大纲内容,教学质量较高;较满意:掌握部分临床操作,仅将部分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带教教师授课内容较丰富、全面,部分大纲内容遗漏,教学质量一般;不满意:不能掌握临床操作,无法将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教学内容散乱,教学质量差。满意度=(非常满意人数+满意人数+较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两两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实习生对带教模式的满意度差异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实践行为能力比较

采用不同的带教模式后,观察组应用相关学科知识、使用他人研究成果、明确孕产妇权利和义务、证实自己的专业能力、与孕产妇沟通交流、对职业角色的认知、明确自己的学习需求及应用实践程序维度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分析影响孕产妇的因素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临床实践行为能力比较(±s,分)

表1 两组临床实践行为能力比较(±s,分)

?

2.2 两组实习生对带教模式的满意度比较

两组实习生采用不同带教模式后,对照组对带教模式的满意度低于观察组(χ2=19.745,P<0.05),见表 2、图 1。

表2 两组实习生对带教模式的满意度比较

图1 两组产科实习生对带教模式的满意度

3 讨论

产科实习可帮助临床实习生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临床实际操作技能,并将理论与临床实际操作融合起来,以达到提高实习生专业素养的目的[5]。尽管在传统的临床带教模式中,带教教师会将临床知识串联起来讲解,但实习生依然停留在理论阶段,无法得到有效锻炼,这导致在实习生参与临床工作后的适应能力差、临床操作水平低,无法满足产科正常的工作需求。因此,行为导向带教模式对于满足产科实习需要、有效保障孕产妇以及新生儿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6-7]。

在本研究中,针对教学大纲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文献报道,我们在产科临床带教中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发现接受行为导向教学法的观察组实习生在应用相关学科知识、使用他人研究成果、明确孕产妇权利和义务、证实自己的专业能力、与孕产妇沟通交流、对职业角色的认知、明确自己的学习需求及应用实践程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可以使实习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理论知识,掌握临床技能,将理论知识有效地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去。同时在进行自我探究解决任务的过程中,更加明确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学习需求。此外,我们采用以实践为导向作用、以任务为驱动条件的模式,在问题探索过程中训练实习生,使其能够有效查阅他人的研究成果和相关文献,提高实习生的自学能力。不仅如此,实习生由于进行了角色扮演的模拟演练以及实际操作,在有关孕产妇人文关怀的评价指标中,他们能够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位置,同时又拉近了与孕产妇的距离,愉快地与孕产妇交流,消除了孕产妇的疑虑,取得了孕产妇及其家属的信任。表2显示,观察组对带教模式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提示行为导向教学法能够激发实习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能够切实学到临床知识,积极进行临床实践,掌握临床技能,全面系统地学习教学内容,同时肯定了教学质量。

然而在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过程中,需要带教教师实时指导实习生探究任务的主线,避免实习生因片面理解任务的概念或者在探查过程中主线不清晰而出现无法完成任务的情况,影响教学进度。

综上所述,将行为导向教学法应用于产科学生的临床带教过程中,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巩固了临床实习生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实习生的临床实践技能,提升了实习生的综合专业素养,是一种有效、科学的临床带教模式。

参考文献:

[1]林胜华.人性化带教模式在妇产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2):287-288.

[2]谢燕芬,石崛.产科临床护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6):869-870.

[3]吕琴,李信玲.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文化与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2):75-76.

[4]孙雪.妇产医院产科实习生临床路径带教模式构建及效果探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11):101-103.

[5]黄慧嫦,叶桂颜,苏爱英.行为导向教学法对提升初产妇育儿技能和母乳喂养率的作用[J].现代临床医学,2017(3):226-228.

[6]蒋贝格,孙亮亮.临床路径式教学在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5):396-399.

[7]陈秋玲,梁志兵,赖春妹.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骨科临床带教中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9):9-10.■

猜你喜欢
产科实习生孕产妇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孕产妇死亡24例原因分析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浅谈心电图医学实习生带教体会
探讨护理干预在妊高症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儿科实习生四诊能力的培养
最牛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