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情悟理读散文

2018-04-28 05:08谢芬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张望梅花安静

谢芬

散文虽然取材广泛,表现手法多样,但所要表达的主题明确而集中。也就是说,无论一篇散文的内容多么广、结构笔法如何散,总有内在的情(理)趣笼罩着全篇。教学散文就是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受其中蕴含的情(理)趣。

抓住细节品味道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同版本教材以下只注明年级、册数)的《梅花魂》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主要写一位身在异国他乡的老华侨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及眷恋之情,表露出他坚贞不渝的中国心。为了突出这种情感,文中多处运用了细节描写。如:当“我”不小心弄脏了外祖父书房中那幅墨梅时,他第一次训斥了“我妈”,然后“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绸子慢慢抹净”。

教学时,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这幅墨梅图,让学生观察它是否有特别之处。学生仔细观察后并没有发现特别之处。问题随之产生——“外祖父为什么如此喜爱这样一幅在我们看来并没有特别之处的梅花图?”围绕这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品析“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这段话。在学生读出梅花迎难而上、坚贞不屈的精神后,教师总结提煉出“梅花魂”,并顺势迁移到有“梅花秉性的人”上来,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具有这种秉性的中国人,进而总结提炼出“民族魂”。然后,教师让学生思考“外祖父为什么把如此珍爱的梅花图送给‘我”,由此提炼出“中国心,思乡情”。最后,在《我的中国心》旋律中,学生动笔为这幅墨梅图题词。有的学生写下了“不须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在乾坤”的对联,有的写下了“睹梅思外公,品性两相同。不论身何处,魂魄在其中”的诗句。从这些文字来看,学生是真正品出了“梅花图”中的味道。

揣摩内涵明心境

梁实秋先生说,散文的第一要素是“表现自我的真情实感”,其关键点不在记叙、描写的客体,而在记叙、描述中所灌注的作者主体的思想感情。阅读散文就是要通过文中的人、事、景、物来触摸作者的心境。

六年级上册的《山中访友》是一篇文质兼美、构思新奇、想象丰富、生动展现大自然美景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古桥、树林、山泉等),并与“朋友”互诉心声。经过作者的动情叙述,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仿佛走到了读者心中。

为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这种情趣,教学时,笔者结合课题,用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从哪些描述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围绕这两个问题,学生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揣摩、欣赏文章精彩的词语,与文本、作者展开了内在的沟通与交流。然后,教师让学生交流自己类似的体验,再次回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在文本中找到了自我,又让他们悟出了作者的心境。

放飞想象悟情感

作者的思想、情感是通过具体的文字表现出来的。教学时,教师抓住关键词语或者句子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能帮助他们触摸到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

四年级下册《触摸春天》中,“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这句话很重要,因为它最能反映盲童安静的内心世界,表现她对生活的渴望,但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捕捉到文字背后的这种信息并非易事。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教师抓住“张望”设计了一组层层深入的问题:“张望”是什么意思?安静在张望什么?她是用什么张望的?她为什么张望,想看到什么?你听到她的心里话了吗?你能说一说她想说些什么吗?

围绕这组问题,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入,最终体悟出安静对生活的渴望之情。

(作者单位:咸宁市咸安区教育局教研室)

猜你喜欢
张望梅花安静
深入敌后,保持安静
《地中海之三》
楼上请安静
双樱
水(外一章)
梅花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