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习作密码,触发灵性作文

2018-05-02 02:34江苏省张家港市青龙小学须惠琴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8年4期
关键词:日记细节习作

江苏省张家港市青龙小学 须惠琴

习作与生活,就像庄稼与阳光空气。习作,就是儿童用笔去触摸生活、记录成长的过程,是儿童生活的真情表述。那么是否由此推论:有了生活即有习作?观察当下习作教学现状,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还是学生习作时的常态。

一、断层——追问习作和生活链接的现状

现实生活中,学生的生活是何其广阔,但有为什么学生一提起笔,就无话可说,无情可抒呢?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习作常常是选材较好,但总是缺了一点灵动,少了一份活力。有米不会炊,是习作和生活链接的断层所在。

1.缺乏细节。平时习作中,学生最常用的方法是记述,围绕着人物、事件将相关内容进行粗略陈述,作文就写完了。因为缺少细节描写,习作中人物的形象无法鲜明,事情内容也不够生动具体。

2.缺乏抒情。写作是情感的抒发,但小学生的情感体验还在随着阅历不断发展中,而且他们的情感体验往往带着较强的情境性,所以学生在提取生活素材时能回忆过程,但素材所必需的鲜活的感受、丰富的情感变化往往是无法复原。抒情,成了学生习作中的拦路虎。

3.缺乏表达。学生通过听和读积累语言,通过说和写进行输出。但在习作中,因为遣词造句能力的缺失,导致了他们平时积累的内容并不能合理及时地输送,甚至想不起来用,积累和表达分割断裂。

看来,习作教学链接生活,让学生将生活素材转化为写作素材,还需要借助一种外力—“触发”。

二、触发——寻找习作与生活链接的支点

所谓触发,就是习作教学中教师有意地借助一个支点,引导学生去还原、去感悟、去抒怀,将生活体验与叙述表达有机链接,推动学生写作动机,点燃学生表达火花。叶圣陶先生的《文心》一书中将“触发”这一习作教学环节放在显要的位置:“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事,进而洋洋洒洒,连缀成文,“这种触发就是作文的好材料”。

1.触化内容:从生活细节入手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是课标中的习作要求。生活是习作的源泉,但观察才是习作的路径,事事留心,时时注意,才能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因为细节往往是稍纵即逝,教师更要有意培养学生善于捕捉细节的习惯,引导学生运用多感官,留意观察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场景、气氛等生活素材的细节之处,让精彩细节如画面般一幅幅定格在学生脑海中,生活才会成为酿制习作的甜蜜。

苏教版六上习作《记一次有趣的科学实验》,我将“水的张力”科学小实验带进课堂,教学时有意地把观察水涨水漫的过程拉长一点,变细一点,并随时穿插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细节观察点拨,突出细节,学生顺利地摄取了丰富的习作素材,细节观察转化为生动具体的文字:

老师每滴下一滴,杯子里水的表面就“震颤”一下,我的心也跟着颤动一下。

“97、98……”教室里数数的声音变得越来越轻,仿佛再响一点,水会被我们喊出来。我的手心在冒汗,我的眼睛一眨不眨,生怕眨眼的一瞬间,水就悄然溢出了。

2.触动真情:和个体感受相融

台湾作家张晓风认为,世界上灿烂的光辉,最能够燃起情感和生命的光辉,只能是源自人心。习作是学生用书面语言表现自我精神,抒发心灵体验的行为。习作和生活链接,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同时,更要有意地引导他们体验生活,去感受事情发生过程中自己内心的喜悦、激动、轻松、紧张、焦虑等独特而丰富的情感变化。

如三年级习作训练重点写对话,我以“饭桌上的对话”为题,引导学生将目光聚焦到父母身上,听听他们说的话,观察他们的神态、衣着。父母的辛苦激荡着孩子的心,触动表达的欲望:

爸爸挺辛苦的。每天起早贪黑,有时晚上回到家,都已经9点多了。坐在饭桌上,我看见他疲惫的脸上还隐隐渗出汗渍。干干的嘴唇,黄黄的皮肤,衣服上还沾着点点污渍,让我忍不住想帮他擦擦汗,捶捶肩。

3.触生语言:与主动阅读勾联

郭沫若先生写过这样一句诗:“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习作与生活接轨,还需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中对语言材料的主动积累,内化吸纳。通过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的途径,在朗读、背诵、复述、转述等形式多样的阅读实践中,引导学生感悟、吸收、内化典型的语言,有新鲜感的表达,丰厚语言积累,发展语感。

三、实践—建构习作与生活触发之策略

把握习作与生活链接的触发点,引生活之源,将传统授课式的习作教学置换成“每天一记、活动参与、读写互动”等教学策略,增加学生个性积累内存,点燃言说生活的激情。

1.写写画画微日记,为生活素材保鲜

日记是记录生活的最好载体,将平时的日记稍加转换,画个表情,配张图画,贴幅照片,旁边配上小段文字,记录当时心情,描写那刻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情日记、照片日记、录音日记、图画日记……化长为短,化艰为趣,“游戏”包装的微日记强化细节描写训练,生活转化为习作素材,学生没有觉察习作之苦,反而不亦乐乎。

2.做做玩玩微游戏,为真情表达催化

在习作指导时,根据习作内容、目标要求开展课内体验:实验、活动、比赛……以游戏的方式作为习作教学的起点,还原生活场景,触动学生感情神经。

特级教师郭学萍执教《桔子》习作指导课,让学生看、摸、闻、吃来感受桔子的美妙,链接出学生笔下生动的文字。我在教学三下习作2《我来为你画张像》时,教学一开始创设情境:有三个人被魔法公主关进了魔法口袋,我们来“猜一猜”把他们解救出来。猜测、证实的过程学生兴奋不已,思想、情绪、语言形成一股合力。习作素材活动化,丰富了学生的观感,他们的言语积累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复活”,还级弥补学生的生活体验不足,以“亲历者”的身份积极步入习作过程。

3.读读写写微阅读,为创生语言领跑

读与写,一吸一纳,相辅相成。学期初,根据一册教材的习作内容,有意识地制定读写结合计划,挑选推荐同类文章开展群文阅读。主题阅读让学生更有适切性、导向性,学生在阅读中寻找习作养料,在模仿起步,在潜移默化中触发、涵养、化育表达能力。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向读学写”微阅读计划

读写结合的思想指导下,学生的习作表达结合生活阅读,以仿带写,以仿促写,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促进学生逐步向自主独立写作过渡。

习作教学中依托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多形式、多渠道触发,寻觅习作与生活链接的最佳路径,“孵化”出学生的灵性习作。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2】 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3】 宋道晔.小学习作教学文体序列与主题设计【M】 .北京:语文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日记细节习作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细节取胜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