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国茶叶产业发展特点分析

2018-05-03 09:40胡林英陈富桥姜爱芹
中国茶叶 2018年4期
关键词:毛茶茶类乌龙茶

胡林英,陈富桥,姜爱芹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310008

2017年末,在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的帮助和支持下,产业经济研究室开展了全国茶叶产销形势问卷调研,通过对省级和区县级政府问卷的整理分析,本文总结了我国茶叶产业2017年发展特点,以资参考。

一、生产规模增速放缓,结构继续调整

1.生产规模增长明显趋缓

2017年我国茶叶生产总规模绝对值继续惯性增长,但在农业部关于“一稳定三提高”的政策引导下,同时在市场消费趋势调节下,茶园面积扩张速度已明显放缓,增长率下降到4%以内,远低于近年8%的平均增长速度。根据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调研数据估算,2017年全国茶园总面积约为303.6万hm2,比上年增加7.07万hm2,同比增长2.38%,其中开采面积约247.1万hm2,同比增长3.61%。根据调研数据测算,2017年全国干毛茶总产量约为261.44万t,同比增长6.91%,产量增长主要来自于新投产茶园面积的扩大与部分中小茶类的高速增长。在产量惯性增长与价格恢复增长的带动下,全年茶叶一产产值约为1904亿元,同比增长11.87%。

2.茶类结构继续调整

2017年茶类生产结构小幅调整,干毛茶产量中绿茶占比基本稳定,为62.05%;乌龙茶占比继续下降,为10.65%;红茶、黑茶(不含普洱)占比小幅提升,分别达到12.37%、8.58%(图1)。其中,绿茶产量约162.21万t,同比增长7.49%;红茶、黑茶(不含普洱)、白茶产量约分别同比增长8.60%、9.55%和36.93%,分别达到32.35万t、22.44万t、2.77万t;乌龙茶产量约为27.84万t,同比增长2.66%。普洱茶产量约为13.33万t,同比增长2.54%。2017年名优茶产量继续突破100万t。

图1 2012—2017年各茶类占比情况

二、国内外市场同步回暖,价格刚性增长

1.茶叶销售市场开始回暖

在中档茶市场持续扩大,高端茶市场恢复增长带动下,茶叶整体销售开始回暖。从调研数据看,2017年仅8%的产区显示销量有所下滑,92%的产区显示销售量有所上升或持平。高端礼品茶销售方面48%的产区与上年同期持平,24%的产区销量上升,28%的地区销量下滑。从绿茶批发市场交易数据看,浙南茶叶市场2017年交易总量76 774t,交易总额57亿元,分别同比上涨了0.77%和13.00%;新昌中国茶市2017年交易总量和交易总额分别为16 632t、5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15%和24.65%。

2.茶叶价格刚性增长

全年1—4季度茶叶生产者价格指数分别为105.02、101.60、102.63和100.78(图2)。2017年春茶期间干毛茶平均价格同比上升8.73%;其中绿毛茶均价同比上升10.26%;乌龙茶和红毛茶均价分别同比上升13.86%、7.20%。2017年全年干毛茶均价约为71.00元/kg。名优绿茶销售方面,58%的产区价格同比上升,仅9%的产区价格有所下滑;大宗绿茶均价基本与2016年持平,约为76元/kg,54%的产区售价同比上升。乌龙茶整体均价继续保持平稳,茶价在100元/kg左右。2017年全国红茶均价约105元/kg,同比上涨5.02%,低价位红茶销量占比有所减少。黑茶(不含普洱茶)毛茶、普洱成品茶均价分别约为28元/kg和89元/kg。

图2 近三年茶叶生产价格指数情况

3.茶叶出口量价齐增

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茶叶出口35.53万t,金额约16.10亿美元,分别同比上升8.08%和8.42%(图3)。其中,绿茶出口29.46万t,金额11.34亿美元,分别同比上升8.78%和6.50%;红茶出口3.56万t,金额2.78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7.31%、8.36%;乌龙茶出口1.62万t,金额达1.18亿美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44%和31.28%;普洱茶出口量继续下滑,为0.27万t,出口额为0.29亿美元,分别同比减少7.50%和增加12.20%;花茶出口量较上年有所回升,达0.62万t,出口金额为0.51亿美元,分别同比上升6.22%和6.69%。

图3 2011—2017年我国茶叶出口变化情况

三、消费热点逐渐明晰,产业融合趋势明显

在消费升级与市场引导下,2017年以红茶、黑茶等为代表的中小品类持续成为消费热点,在档次结构上,中档价位茶发展势头迅猛,高档价位茶市场开始恢复。各品类茶叶品牌企业间合作不断加强,呈现了渠道共享、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态势。新的商业模式探索继续进行,吸引年轻群体的新型茶空间扩展迅速,以小罐茶为代表的新创茶叶企业引入了新的营销模式,在产业内外的影响日益扩大。多元化产业经营模式备受推崇,茶旅融合,跨界发展,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速度加快。茶产品继续推陈出新,主题茶成为市场新宠,茶叶饮用方式和功能继续多样化发展,茶叶衍生品市场被持续开发。

四、供求结构性失衡与劳动力短缺问题仍较为突出

经历了几年的深度调整,我国茶产业发展中的结构性失衡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数量与质量、总量与结构、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效益、生产与环境、当前与长期等方面矛盾不断激化。首先是供求数量失衡,现有茶园总面积已完全可以满足国内外茶叶总需求,低端产品产能过剩与高品质茶叶供给相对不足的现象仍较为明显;其次是生产结构调整滞后于优质化、多样化的需求结构变化,生产者与消费者对产品的标准与品质定义不匹配。

当前“谁来种茶”“谁来采茶”的问题日益突出。产业经济研究室2017年的调研数据显示,85%的产区存在采工短缺,平均短缺比例约为20%。此外,茶叶生产成本在劳动力成本推动下快速提高,2017年春茶期间我国采工均价约为116.9元/d,同比增长4.94%,部分经营主体由于劳动力成本提高导致经营利润下降,可持续发展问题十分严峻。采茶工短缺和生产成本的持续攀升仍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猜你喜欢
毛茶茶类乌龙茶
安化七个山头的土壤肥力状况及黑毛茶品质比较分析
基于HS-GC-IMS法研究干燥方式对黑毛茶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仁化红山镇白毛茶亮相央视《新闻直播间》
茶类植物在园林景观艺术设计中运用
不同茶类加工工艺对福建水仙茶儿茶素组分和生物碱的影响
试论乌龙茶供应链模式的选择机制
自制蜜桃柠檬乌龙茶
“荒野茶”红茶品质形成探究
常喝白茶益处多
茶类产品央卫视广告投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