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性信息素的茶树主要鳞翅目害虫防治技术

2018-05-03 09:40罗宗秀李兆群蔡晓明边磊辛肇军陈宗懋
中国茶叶 2018年4期
关键词:诱剂斜纹尺蠖

罗宗秀,李兆群,蔡晓明,边磊,辛肇军,陈宗懋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310008

茶叶是我国重要农产品之一,我国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均位居世界首位。统计资料显示,2017年我国的茶园面积已达303.6万hm2。茶产业是我国茶区的传统农业主导产业,在茶区当地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和出口创汇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茶叶良好的经济效益,茶农为保证稳定的产量,生产中过分依赖于化学农药,以灰茶尺蠖为主的鳞翅目幼虫对化学农药已经产生了抗性[1],防治效果并不理想,此外过量使用化学农药带来了茶叶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因此生产上亟待一些新的防控技术。利用昆虫性信息素对有害昆虫进行管理,是保护环境,有效控制害虫的可行途径之一[2]。

一、原理及简介

性信息素是众多昆虫信息素种类中的一种,又称性外激素,是由同种昆虫的某一性别个体的特殊分泌器官分泌于体外,能被同种异性个体的感受器所接受,并引起异性个体产生一定的行为反应或生理效应(如觅偶、定向求偶、交配等)的微量化学物质[3]。自1959年第一种昆虫性信息素蚕蛾醇的化学结构被报道以来,目前全世界鉴定和合成的昆虫性信息素及其类似物已达几千种,并被广泛应用于农林害虫的监测、检疫和防治。昆虫性信息素防治技术是通过人工合成昆虫的气味物质进行诱杀或者干扰交配,从而达到绿色防控目的的一种新技术。应用昆虫性信息素进行防治具有灵敏度高、防治效果好、使用方便、不污染环境、不杀伤天敌及价格低廉等特点,目前国内外已有大量成功的实例,其中如茶小卷叶蛾、斜纹夜蛾、棉红铃虫、舞毒蛾等蛾类的性信息素已经在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4]。

到目前为止,茶树害虫中共有15种昆虫的性信息素被成功分离鉴定,其中鳞翅目昆虫12种,同翅目昆虫2种,半翅目昆虫1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通过近几年的研发,已经成功研发出灰茶尺蠖、茶尺蠖、茶毛虫、斜纹夜蛾和茶细蛾等茶树鳞翅目害虫的性诱剂,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几种主要鳞翅目害虫的性信息素

1.灰茶尺蠖性信息素

灰茶尺蠖是我国茶区发生最为严重的鳞翅目害虫,其外形与茶尺蠖极其相似,危害面积覆盖我国大部分茶区。灰茶尺蠖性爆发时可以将茶树所有叶片食尽,远看呈火烧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成功鉴定出灰茶尺蠖信息素,在此基础上研发出以异戊二烯橡胶塞为缓释载体的灰茶尺蠖性信息素诱芯,并对比发现性诱剂结合船型诱捕器效果最佳(图1)。

图1 江西省南昌灰茶尺蠖诱捕器引诱效果(中茶所诱芯24h效果)

2016年全国茶区8个代表性地区进行的对比试验显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制的灰茶尺蠖性信息素诱芯效果是市面上3种现有性信息素产品的4倍至上百倍(图2)。

2.茶尺蠖性信息素

茶尺蠖是我国茶区最为主要的害虫之一。据前人的调查发现,该虫分布遍及各主要产茶区,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但是经过分子特征鉴定发现,目前仅在江苏、浙江和安徽的少部分地区有茶尺蠖发生。虽然茶尺蠖的性信息素已有过报道,但田间诱捕效果不理想,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对茶尺蠖性信息素进行了重新鉴定,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新发现一个性信息素活性成分。新的茶尺蠖性诱剂对雄虫具有较好的引诱效果(表1)。

表1 茶尺蠖性信息素的田间引诱效果

3.茶毛虫性信息素

茶毛虫主要发生在山区、丘陵地带,属于易小范围暴发成灾的鳞翅目害虫。由于其毒毛易导致人体过敏引起奇痒红肿,因此影响茶园管理人员农事操作。茶毛虫的性信息素最早由日本科学家鉴定并应用,此后中国科学院也开始尝试利用性信息素防治茶毛虫。为了得到更为高效的茶毛虫性诱剂,笔者进行了配方优化工作,通过与不同厂家茶毛虫性诱剂使用效果进行比较试验,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茶毛虫性诱剂效果更好(图3)。

4.茶细蛾性信息素

茶细蛾又名三角苞卷叶虫,主要危害特点是将茶叶整片卷成三角苞,幼虫藏于苞内取食叶片并产生虫粪。该虫在我国以及日本小范围危害发生。茶细蛾性信息素已有报道,为了得到更为高效的茶细蛾性诱剂,笔者也进行了配方优化工作。试验结果表明,经过配方优化后的茶细蛾性诱剂效果远好于同类产品(图4)。

图2 8个试验点的不同厂家灰茶尺蠖性诱剂效果比较

图3 不同厂家茶毛虫性诱剂效果比较

图4 不同厂家茶细蛾性诱剂效果比较

5.斜纹夜蛾性信息素

斜纹夜蛾是一种食性很广的暴食性害虫,可危害多种农作物。近年来斜纹夜蛾对茶树危害越来越大,该虫喜欢取食茶树嫩梢的茎,但不咬断,严重影响茶树生长。斜纹夜蛾性信息素已有报道,为了得到更为高效的斜纹夜蛾性诱剂,笔者也进行了配方优化工作,并与其他厂家的斜纹夜蛾性诱剂进行了效果比较试验,结果如图5。

图5 不同厂家斜纹夜蛾性诱剂效果比较

三、使用方法

1.使用时间

性信息素通过调控成虫的虫口密度进而影响下一代幼虫的种群密度,因此性诱剂需长时间连续使用。茶树鳞翅目害虫性诱剂建议春茶结束后即开始布置使用,直至11月中旬结束,实现茶树生长期内对害虫的持续控制。为保证诱杀效率,性诱剂需2~3个月更换1次。

2.诱捕器安装方法

首先,将4个塑料挂钩向内安装到诱捕器4个角上,中间孔洞插入1个诱芯固定装置,并旋转90°卡紧。然后将性信息素诱芯橡皮头安装在诱芯固定装置上。将诱虫粘板撕开,安装粘板上的压线窝成船型后,将粘板4个角上的孔挂在诱捕器的塑料挂钩上。最后,选择木棍或竹竿作为支架,将安装好的诱捕器固定于茶树叶面上方25cm左右处即可。诱捕器过高或过低均会对引诱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图6)。

3.应用方式

(1)大量诱杀

大量诱杀法是通过性诱剂大量吸引一种性别或雌雄两种性别昆虫,再结合大容量的诱捕器或化学农药将被引诱的昆虫消灭。该应用方法建议根据田间害虫发生情况以30~60套/hm2(间隔13~20 m)的密度使用。

(2)虫情监测

性信息素诱捕器内是否有目标昆虫可准确反映相应区域范围内是否存在目标昆虫,以及成虫的孵化情况。利用性信息素进行虫情监测可为化学施药提供指导,如确定防治阈值、防治时机等。该应用方法建议以3套/hm2的密度使用。

图6 诱捕器安装方法

四、注意事项

1.性信息素属于挥发性物质,其挥发速率与温度成正比,因此性诱剂在未使用时应保存于-20°C冰箱里,以减少其有效成分的挥发损耗。打开包装未使用完的性诱剂应重新封口保存。

2.在安装诱芯时应洗净双手或戴上一次性手套操作,以尽可能避免污染性诱剂,影响其效果。

3.蛾类成虫一般有羽化高峰期,因此在诱杀的高峰期应及时更换诱捕器的粘板,在成虫羽化低谷期可以降低粘板的更换频率。

4.由于蛾类具有较强的飞行能力,如果性诱剂使用范围较小,可能会将周围茶园的害虫吸引到使用性诱剂的茶园。因此性诱剂的应用以大面积连片使用效果最佳,且综合经济效益最高。

[1]周铁峰,杨青,毛宇骁.茶树害虫抗药性及抗性机制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36):199-200.

[2]韦卫,赵莉蔺,孙江华.蛾类性信息素研究进展[J].昆虫学报,2006,49(5):850-858.

[3]Raina A K.Neuroendocrine control of sex pheromone biosynthesis in Lepidoptera[J].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1993,38(1):329-349.

[4]Ando T,Inomata S,Yamamoto M.Lepidopteran sex pheromones[J].Topics in Current Chemistry,2004,239:51-96.

猜你喜欢
诱剂斜纹尺蠖
新衣软又暖
生物食诱剂监测田间稻纵卷叶螟发生的效果初探
果实模型诱捕器外观及颜色对实蝇引诱特性的影响
生物食诱剂监测稻纵卷叶螟试验研究
两个EoNPV毒株对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毒力差异
EoNPV对茶尺蠖两近缘种的毒力差异
茶园害虫“双胞胎”
——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识别
省植保站派员参加 生物食诱剂应用技术培训班
为尺蠖寻求庇护
清新格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