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基因型烤烟在江西烟区的适应性研究

2018-05-09 09:03丁永亮苑举民陈仁霄张启明何宽信
广东农业科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中烟烟区烤烟

丁永亮,苑举民,陈仁霄,张启明,何宽信

(江西省烟草科学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0025)

浓香型烟叶是中式卷烟的主要原料[1],虽然全国烟叶生产总量存在供大于求的现象,但优质的浓香型烟叶产量仍无法满足卷烟工业需求[2-4]。品种是彰显烟叶质量特色的关键因素之一,对烟叶品质起主导作用[5],且品种与环境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由于同一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表现出显著的质量差异[6-8],不同品种在同一生态条件和相同栽培措施下也表现出很大差别[9-11],全国大部分烟区根据其生态特点,开展品种适应性引种筛选研究,以充分彰显当地烟叶质量特色[12-16]。经多家工业公司重复论证江西烟叶风格特点,确定江西烟叶具有“生态浓香,甘甜低焦”的风格特征,但目前江西烟区栽培品种主要为云烟87和K326,其中云烟87种植面积占80%以上,存在品种单一的问题。常年种植同一品种易造成土壤结构的破坏和流行病害的发生,不利于江西烟叶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农业的推进[17-18]。因此,需结合江西烟区的生态条件和栽培方式,引进并筛选新品种以进一步彰显江西烟区烟叶风格特征。本研究通过引进6个烤烟品种在江西省乐安县开展品种比较试验,旨在明确不同烤烟新品种在江西生态条件下的适应性、抗病性、经济效能、质量特点和工业利用价值,筛选出适应性良好的优质品种(系),为江西产区生产推广后备品种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15—2016年在江西省乐安县戴坊镇村前村开展,试验田土壤肥力均匀、地面平整、排水方便、肥力中等。参试品种(系)包括 CC27、FJ209、20810、中烟 204、F31-2、NX0914,以当地主栽品种K326为对照。

1.2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40 m2,行距1.2 m,株距0.5 m,区组周围设保护行。2015年12月13日统一播种,2016年3月15日统一移栽,同当地主推肥料品种和施肥方法统一施肥,田间管理按照当地烟叶生产技术方案执行。

记载各参试品种主要生育期,包括播种期、小十字期、大十字期、移栽期、团棵期、现蕾期等。成熟期调查植物学性状,包括株型、叶型、叶色、茎叶角度、主脉粗细、成熟特性等,初烤采收前调查单株有效叶片数,采收时测量腰叶长、宽,采收完毕后,考查株高、茎围和节距。按照GB/T 23222-200调查田间自然发病率及发病等级,采烤后按照GB 2635-1992分级、计产,并按当地烤烟收购价格计算产值。选取C3F等级烟叶样品各1.5 kg由江西省烟草科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进行化学成分测定,由江西中烟技术中心组织感官质量评吸。

试验数据利用Excel 2010和SPSS 20.0软件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比较

由表1可知,小十字期FJ209比K326对照早 1 d,CC27、20810、F31-2、NX0914比对照晚1 d;大十字期各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中烟204比对照早5 d到达大十字期,FJ209比对照早3 d,其他品种则均比对照晚1 d;CC27、F31-2、NX0914、FJ209团棵时间与对照相同,而20810团棵时间比对照晚1 d,中烟204团棵最晚、比对照晚3 d;现蕾期各参试品种均比对照晚1~3 d,其中中烟204和F31-2现蕾最迟。

2.2 主要植物学性状分析

由表2可知,各烤烟品种株型均为塔型、叶型长椭圆形,分层落黄成熟特性明显。其中,中烟204叶色浓于对照,FJ209、F31-2、20810叶色浅于对照,CC27、NX0914叶色与对照相当;成熟期各品种SPAD值均小于对照,其中20810、中烟204 SPAD值比对照略小、大致相当,CC27、NX0914 SPAD值小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FJ209、F31-2 SPAD值显著小于对照;FJ209茎叶角度稍大于对照,其他品种茎叶角度与对照相当;CC27主脉粗细与对照相当,其他品种主脉均比对照稍细。

表1 各烤烟品种主要生育期比较(2016年)

表2 各烤烟品种植物学性状比较

2.3 主要农艺性状调查

各品种农艺性状调查结果(表3)表明,不同基因型烤烟田间生长特性存在差异。其中,中烟204、FJ209有效叶片数少于对照K326,CC27和NX0914多于对照;各参试品种株高均显著高于对照,以F31-2株高最高,达107.4 cm;茎围以中烟204最大,达10.9 cm,与对照差异极显著;除CC27外,其他参试品种节距均显著大于对照;腰叶叶面积以中烟204最大,CC27最小,但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CC27叶长最短,F31-2叶宽最大、长宽比最小,均与对照差异显著。

表3 各烤烟品种主要农艺性状

2.4 田间自然发病表现

由表4可知,田间病害主要包括烟草普通花叶病(TMV)、马铃薯花叶病(PVY)、赤星病等。其中,FJ209、20810、NX0914有少许TMV发生,FJ209、F31-2有少许PVY发生,病情指数较低,各品种间无显著差异;各品种均有赤星病发生,除F31-2外,其他品种赤星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其中CC27、中烟204极显著低于对照。

2.5 外观质量与物理指标测试

由表5可知,各参试品种结构疏松,单叶重均大于对照K326,含梗率均低于对照。其中,FJ209颜色略差于其他品种,CC27和中烟204身份优于对照,NX0914身份略薄,F31-2色度较好,对照K326油份表现最好,20810和中烟204单叶重较大,F31-2含梗率明显低于K326。从综合表现来看,FJ209、20810、中烟204中部叶外观质量稍逊于对照,CC27、F31-2、NX0914与对照相当。

表4 各烤烟品种主要病害发病率和病情指数

表5 各烤烟品种C3F外观质量与物理指标

2.6 主要经济性状分析

由表6可知,20810和NX0914各项主要经济性状均显著优于对照。其中,FJ209上等烟比例、中上等烟比例、均价显著高于对照,中烟204除上等烟比例外其他经济性状均极显著高于对照;产量和产值均表现为20810>中烟204>CC27>NX0914>FJ209>F31-2>K326,CC27的667 m2产值、产量、均价均显著高于对照,且产值极显著高于对照,F31-2各项经济指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表6 各烤烟品种主要经济性状差异

2.7 主要化学成分分析

由表7可知,各参试品种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偏高;CC27、FJ209和20810烟碱含量均高于对照,以FJ209烟碱含量最高;除FJ209外,其他参试品种总糖含量均高于对照,其中CC27总糖含量最高;中烟204和NX0914还原糖含量略高于对照,F31-2还原糖含量最低;FJ209、20810和CC27总氮含量高于对照,其中FJ209总氮含量最高;各参试品种钾含量均高于对照,其中中烟204钾含量最高达2.41%,中烟204和NX0914氮碱比、糖碱比均高于对照。

表7 各烤烟品种主要化学成分分析

2.8 感官质量评价

由表8可知,20810和NX0914香气质优于对照K326,香气量略低于对照;中烟204、F31-2浓度与对照相当;F31-2和NX0914刺激性优于对照;NX0914杂气较轻,余味优于对照,劲头与对照相当,感官评吸总分高于对照。综合来看,NX0914香气质中等偏上,香气量尚足至较足,浓度适中,杂气和刺激较轻,余味较干净舒适,有回甜感,感官评价最好。

表8 各烤烟品种感官质量评价

3 结论与讨论

由于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不同基因型烤烟在同一生态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生长特征,如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感官品质等[9-11]。在本试验条件下,各品种的主要表现为:CC27叶片数较多,叶面积较小,田间自然发病率低,烤后烟身份较好,感官评吸质量相对较差;FJ209叶色较浅,叶片数较少,有TMV、PVY和赤星病发生,综合抗病性较差;20810株高较高,有TMV发生,产量、产值高,均价较高;中烟204团棵较迟,现蕾较晚,叶色较深,茎围较大,叶面积较大,赤星病发病率低,发病较轻,单叶重较大,烤后烟身份较好;F31-2现蕾较晚,株高较高,色度较好,有PVY发生,赤星病发病率较高、发病程度较重;NX0914有TMV发生,上等烟比例较高,产量、产值适中,均价较高,评吸质量最好;对照K326现蕾较早,株高较矮,叶面积较小,产值、产量低,烤后烟油分较好,评吸质量较好。

在乐安烟叶产区,烟苗移栽后出现了持续低温和降雨天气,因此宜选择早生快发、不易早花品种[19-20]。各参试品种团棵期与对照相近或迟于对照1~3 d,未表现出早生快发的特点,除20810和中烟204外,其他参试品种快速生长期均比对照多2~4 d。农艺性状方面,茎围反映了烟株的生长状况,中烟204茎围显著大于对照,叶面积大,生长势强,与张勇[21]的研

究结果不一致,反映出同一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和栽培措施下的不同表型特征,且该品种经济性状好,但感官质量中等,宜控制其施肥量,提高其烟叶内在品质。田间自然发病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不同品种的抗病性,由于试验田往年未曾种植烤烟,早期花叶病发病率低,后期未有青枯病发生,其中CC27表现出较好的抗病性,与左业华等[22]的研究结果一致;参试品种均有赤星病发生,FJ209、F31-2、对照的发病率和病指较高,宜加强对赤星病的防控。在经济性状方面,20810产值、产量和均价较高,与刘国侠等[23]的研究结果相一致;NX0914产值、产量中等,其中NX0914中上等烟比例最高。在感官品质方面,感官评吸总分NX0914>对照>中烟204>20810,说明产量过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烟叶内在品质。综上所述,20810、中烟204、NX0914综合表现较好,可扩大种植面积,优化栽培措施,以进一步加强验证研究。

参考文献:

[1]李雪君,郭芳阳,李耀宇,等.浓香型风格烤烟品种的筛选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0,39(11):45-49.

[2]徐维红.提高质量挖掘特色满足中式卷烟原料需求[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1):85.

[3]徐安传,胡巍耀,李佛琳,等.中国烤烟种植品种现状分析与展望[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26(12):104-109..

[4]卢秀萍.培育特色烤烟品种夯实中式卷烟原料基础//云南省烟草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昆明,2004:355-362.

[5]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中国烟草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6]许志文,张小全,张林,等.不同烤烟品种在河南不同地区的适应性比较[J].天津农业科学,2017(1):99-103.

[7]刘中威,杨铁钊,李洪臣,等.不同浓香型烟草品种(系)产量、质量比较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4):87-89.

[8]王洪云,刘洪祥,樊在斗,等.烤烟新品种中烟104在大理烟区的适应性及其品质特色[J].中国烟草科学,2014,35(1):13-18.

[9]卢江,陈鹏,董均方,等.3个烤烟品种(系)在盘县烟区的适应性[J].贵州农业科学,2017,45(3):37-40.

[10]潘旭,陈锦,杨永吉,等.7个烤烟品种在盘县烟区适应性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7,29(10):78-82.

[11]李艳英,甘秀芹,韦本辉,等.5个淮山品系比较试验[J].广东农业科学,2015,42(11):55-58.

[12]王育军,周冀衡,李强,等.昆明烟区烤烟主栽品种海拔适应性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5,23(1):52-60.

[13]吴兴富,肖炳光,巫升鑫,等.清香型产区5个烤烟品种适应性分析[J].中国烟草学报,2016,22(1):32-41.

[14]汪清泽,杨兴有,史宏志,等.达州烟区不同白肋烟品种适应性和烟叶致香成分比较[J].农学学报,2015,5(7):87-92.

[15]官宇,谢华英,潘浪,等.攀西烟区津巴布韦烤烟新品种引种试验初报[J].广东农业科学,2017,44(5):26-31.

[16]金浩,刘彦中,张加建,等.云南昭通不同烤烟品种的工业可用性评价[J].广东农业科学,2015,42(22):17-22.

[17]朱峰,蒲秀平,党军政,等.安康烟区烤烟优良新品种(系)适应性筛选试验[J].农学学报,2016,6(11):32-36.

[18]奚柏龙.安康山地烟区现代烟草农业的路径选择[J].西部大开发,2012(10):3-4.

[19]王军,谢玉华,罗慧红,等.“前膜后草”覆盖栽培对烟田土壤环境及烟株生长发育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07(5):29-32.

[20]王海波,叶荣生,凌寿方.不同形态氮肥配比对烤烟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09(5):86-88.

[21]张勇.湖南省邵阳烟区烤烟品种适应性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3.

[22]左业华,雷庭,李昕建,等.黔南山地烤烟品种筛选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25):43-46.

[23]刘国侠,李云,朱启法,等.皖南烟区全国烤烟良种区试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5(22):54-56.

猜你喜欢
中烟烟区烤烟
湖南中烟联合湖南大学揭示植物维持代谢平衡的机制
嫁接对烤烟烘烤特性的影响
名校毕业卷香烟 “卷”到了什么程度?
打顶调控对烟叶碳氮代谢主要产物的影响
甲金水库烟区水源工程灌区输水项目的设计优化
烤烟上炕机械研制
不同追肥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上杭县烟区土壤肥力现状分析
宝鸡烟区气候条件对烤烟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