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A模型的银行贷款服务湛江蔗糖产业的效率分析

2018-05-09 09:04张岳恒
广东农业科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糖业糖厂银行贷款

黄 颖,张岳恒

(1.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225;2.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湛江是我国三大产糖区之一,湛江蔗糖业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特别是农业银行的支持。据统计,2016至2017年榨季以来,湛江市农行累计向本地蔗糖业发放贷款39.53亿元。银行服务糖业也需要提高回收率和收益率,降低金融风险。2017年在湛江市农行对湛江糖业的39.53亿元贷款中,尚有6.4136亿元未到期,已累计收回贷款33.0096亿元,到期收回率占99.7%,贷款不良率为0.3%。同时,湛江蔗糖业发展有多种经营模式和生产环节,银行支持何种糖业模式和产业环节更符合糖业发展规律、更有利于释放银行资金效率有待研究。2008年“中谷事件”使湛江市糖业受到重创,银行业也蒙受重大损失,导致银行服务糖业的态度更加谨慎。因此,在蔗糖业资源剧烈整合大背景下,研究银行在支持糖业中如何规避市场风险、提高服务糖业效率和提升糖企竞争能力,对促进湛江糖业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对糖业发展的研究多侧重糖业发展现状[1-2]、问题与对策研究[3-5]、糖业竞争力解析[6-7]、产业链延伸[8-9]、应对 WTO[10-11]、金融危机及产业发展等[12-13],系统研究银行与糖业发展的文献较少,而从研究方法看基本都是规范分析[14-16]。从以上产业链及产业环节的文献看,学者们对农业产业化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产业化与农民的利益关系、产业化模式的运行机制、治理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订单农业等方面,其结论多为各种模式之间的对比,特别是分析何种模式对农民增收更有意义,其判断标准多是从促进农民增收出发和根据农业的一般性质判断,而这些前提条件对于研究蔗糖产业不同经营模式中银行贷款利用效率的发挥明显不适宜,不能利用对农业整体的研究结论来套用蔗糖产业,应根据蔗糖产业的实际即糖厂不同模式和生产环节下利用银行贷款的效率差异去考虑,以确定何种经营模式和生产环节更适宜糖厂利用银行贷款。从蔗糖业发展的解决对策与金融支持方面看,已有研究大多证明甘蔗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银行支持,如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水利投入、甘蔗综合技术实验站和良种繁育站的建立都需要银行资金,而将计量方法和前沿方法结合起来研究资源配置效率的文献很少,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研究银行与糖业发展的文献几乎没有。本文采用DEA模型评价银行贷款功能释放的效率,研究对银行系统而言,何种糖业经营模式更需要资金支持,哪个糖业生产环节更适宜资金发挥作用,从而促进银行资金更有针对性服务糖业发展、提高银行贷款使用效率和降低风险,弥补该领域研究不足。

1 材料与方法

1.1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选取2016年各糖厂的产糖量或蔗糖企业利润为产出变量,以金融贷款为投入变量,利用DEA-SOLVER pro5软件,采用CCR模型、BCC模型和NIRS模型计算不同产业模式和生产环节下银行贷款服务蔗糖行业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在产业模式上,确定湛江市粤华糖业有限公司(简称粤华)、广东金岭糖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金岭)、广东恒福糖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恒福)为“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广东华海糖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华海)、湛江市金丰糖业有限公司(简称金丰)、湛江市广华糖业有限公司(简称广华)为“农垦”模式,廉江市雅糖糖业有限公司(简称雅糖)为“公司+农户”模式。

甘蔗属于具有较强加工潜力的农产品,根据蔗糖产业的详细分工,本文将蔗糖产业特有的生产环节划分为种苗推广、种苗引进、机械耕作、甘蔗种植、蔗糖加工、食糖物流、食糖销售、肥料生产、酒精酿造及蔗机制造等10个环节。粤华、金岭、华海、金丰、雅糖的产糖量数据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恒福、广华的贷款数额为电话调查数据。利润数据主要来源于企业,贷款数据皆为相关单位财务人员提供。

1.2 研究方法

衡量效率的非参数或称“前沿”方法首先由 Farrell提出[17]。在 Farrell基础上,Charnes等[18]发展出带分式的线性规划DEA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Charnes和Cooper等学者在1978年提出和证明的[18]。其目的是利用数学规划模型比较决策单元之间的相对效率,评价具有相同类型的多投入、多产出的决策单元是否技术有效、规模有效的非参数估计方法。本文利用调研的微观数据,采用DEA中基于投入导向的CCR模型、BCC模型和NIRS模型研究不同产业模式和生产环节下银行贷款服务蔗糖产业的效率情况,通过研究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以确定银行贷款在何种产业模式下更能促进糖业发展、在哪个生产环节产生更大服务效能,从而为银行贷款服务蔗糖产业提供参考。模型选择的依据在于,CCR模型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由于外界环境的复杂性,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过于严格,导致对效率的估计与实际情况差距较大,可以放宽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BCC模型能将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区分开,可以衡量受评估单位在既定生产情况下是否处于最适合生产规模状态。用CCR模型计算出的技术效率值除以BCC计算出的纯技术效率值,得到各决策单元的规模效率值。

2 实证分析

2.1 银行贷款对湛江市糖业不同经营模式的服务绩效比较

2.1.1 银行贷款在糖厂不同经营模式下的综合技术效率 以2016年产糖量为产出变量,以金融贷款为投入变量,采用糖厂的调研数据,分别利用CCR模型、BCC模型和NIRS模型,得到综合技术效率值、纯技术效率值及排名(表1)。

表1 农行贷款的综合技术效率值

由表1可知,湛江市7个糖厂利用农行贷款的综合技术效率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雅糖、广华、金丰、华海、恒福、金岭、粤华。从糖厂经营性质的分类看,7个糖厂呈现出严格的层次性,“公司+农户”模式、“农垦”模式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的平均综合技术效率分别为 1、0.37、0.09。

雅糖属于“公司+农户”模式,由于蔗糖产业自身的特性,“公司+农户”模式最有利于银行贷款效率的发挥。广华、金丰和华海是典型的“农垦”模式,利用农行贷款的综合技术效率分别为0.48、0.43、0.19,效率值低于雅糖,显示出农垦在利用银行贷款的效率上尚未发挥应有的水平,蔗糖产业经营的“农垦”模式属于纯国有经营模式,对银行贷款的利用水平低于“公司+农户”模式。粤华、金岭、恒福效率值分别为0.16、0.05、0.07,效率水平很低,3个糖厂均属于“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反映出该模式在对银行贷款利用效率方面水平有限。7个糖厂利用农行贷款的平均综合效率值为0.34,说明糖厂对银行贷款的综合利用效率水平很低,农行贷款也未对糖业发展的整体形成巨大推动力、利用效率不高。从企业性质来看,广华、金丰、华海是由国有企业控股的纯国有糖厂,粤华、金岭、恒福为纯私人糖厂,只有雅糖是混合经营的股份糖厂。数据显示雅糖利用银行贷款效率为1,可见国有和民营合作的糖厂性质更有利于银行贷款效率的发挥,这种“公司+农户”的直接经营模式也降低了更多中间环节的费用支出。

2.1.2 银行贷款在糖厂不同经营模式下的纯技术效率 从表1可以看出,农行贷款在不同经营模式糖厂的纯技术效率上,“公司+农户”模式的雅糖和“农垦”模式的广华并列第一,“农垦”模式的金丰、华海分别位居第3、4位,粤华、金岭、恒福分别位居其后。由此可见,各糖厂在农行贷款的纯技术效率值测算结果与综合技术效率值测算结果基本一致,但雅糖、广华的银行贷款利用效率分别达到技术有效,说明两个糖厂在利用已有银行贷款方面能力较强,反映出雅糖这种混合股份糖厂具有更强的资金利用和监管能力,更有利于银行贷款发挥更大效率。虽然金丰也以地方甘蔗为蔗源,属于国有糖厂性质,但由于经营主体的不同,导致金丰与雅糖相比在利用银行贷款上略有技术差异。而广华是广东省最大的糖厂,属于“农垦”经营模式,也是纯国有糖厂,其银行贷款利用效率较高,这使得广华拥有类似于雅糖的经营模式。

2.1.3 银行贷款在糖厂不同经营模式下的规模效率 根据CCR和BCC模型计算可得到综合技术效率值(θc)、纯技术效率值(θv)、规模效率值(θs)、规模报酬非增NIRS模型效率值(θn)。其中,θn =θc/θv,θc =θv*θs,θs =θc/θv。通过比较θs与θn的值,可得到生产的规模报酬状态:当θs≠θn时,生产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当θs =θn时,生产处于规模报酬递减或不变阶段。各糖厂的规模效率和规模报酬状态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农行贷款服务糖厂的规模效率和规模报酬状态

从农行贷款服务糖厂的规模效率看,具有国有企业所有权而被民营企业经营的雅糖贷款规模效率最佳,银行贷款能够匹配该糖厂的规模和“国有+民营”的经营模式。广华的农行贷款的规模效率明显过低、为0.48,仅高于金岭;从利用规模上看,广华是广东省第一大糖厂,为国有糖厂性质,应该能够取得足够的银行贷款,但是广华明显没有使用应该使用的资金,与其强大贷款能力和信用额度不匹配,原因在于该糖厂的国有性质要求其发展具有稳健性,主管部门不主张糖厂进行大规模贷款,而是要求稳健型发展,求稳的心理决定国有糖厂会谨慎利用贷款。由于广丰糖厂周围的蔗源已基本稳定在60万t左右,即使糖厂还有剩余的压榨能力也不会去选择贷款去“抢购”甘蔗。此外,广华也是唯一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的糖厂,说明该糖厂已经处于原有技术体系末期,迫切需要技术改进。数据显示,最需要银行增加贷款的是粤华,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且规模效率较高,增加贷款额度更有利于该糖厂效能的发挥。金岭和华海虽然也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增加贷款金额有利于蔗糖产量增加,但由于其利用贷款资金的规模效率处于较低水平,故需要银行谨慎考虑对其的贷款,两糖厂还应考虑规模效率不高的原因,改善财务管理和投资方向以提高贷款的利用效率。

2.1.4 银行贷款在糖厂不同经营模式下的效率评价 一是银行贷款在不同蔗糖产业模式下呈现出不同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效率值表明,银行贷款在“公司+农户”模式下能够发挥最大效率,其前提是公司所有权为国有、经营权为民营,这种模式更有利于银行贷款效能发挥。纯国有的“农垦”模式也因具体情况而异,“厂场分离”模式能够取得与“公司+农户”同等的资金使用效能,贷款的规模效率略微降低。而“厂场合并”和“厂村合并”模式的贷款利用效率低于“公司+农户”模式和“厂场分离”农垦模式,但高于“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二是综合技术效率均值为0.34,反映出两个问题:(1)湛江市银行贷款服务糖厂

发展的整体效能不高,银行贷款服务糖厂存在较大改进空间。(2)银行贷款支持糖厂的差异性大。根据数据包络分析的特征,导致平均效率低的还有一个原因是决策单元之间的投入产出比例大,不同模式下糖厂利用银行贷款的效率水平差距太大,即银行贷款服务糖厂需要调整服务结构。三是绝大部分糖厂利用银行贷款的规模报酬处于递增阶段,增加银行贷款的服务质量和力度有利于更多蔗糖的供给。

2.2 银行贷款对湛江市糖业不同生产环节的服务绩效比较

2.2.1 银行贷款在糖厂不同生产环节的综合技术效率 以蔗糖产业各环节的生产单位为决策单元,以银行贷款为投入变量、蔗糖企业利润为产出变量,得到银行贷款在蔗糖各生产环节服务效率的CCR模型,根据模型计算得出银行贷款服务蔗糖产业各环节的综合技术效率值、纯技术效率值及排名(表3)。

表3 银行贷款服务蔗糖各环节的技术效率

从表3可以看出,各环节的银行贷款使用效率存在差异,蔗机制造环节使用银行贷款的效率最高,效率值为1;其次为食糖销售、酒精酿造和种苗引进环节,其值分别为0.860、0.641、0.509;再次为食糖物流、种苗推广和机械耕作环节,综合技术效率值分别为0.445、0.366、0.137;最后为甘蔗种植、肥料生产和蔗糖加工生产环节,综合技术效率值分别为0.085、0.033和0.016。首先反映出在各环节中,企业利用银行贷款的水平差异较大,处于生产有效的为蔗机制造环节,此为唯一的生产有效环节。生产效率低但效率值在0.5以上的为食糖销售、酒精酿造和种苗引进环节,其利用银行贷款的水平高于大部分生产环节。食糖物流、种苗推广和机械耕作环节的银行贷款利用效率值较低,而利用效率最低的却是甘蔗种植、肥料生产和蔗糖加工等3个环节。各环节综合技术效率的平均值为0.41,反映出糖企利用银行贷款的综合水平不理想,导致综合技术效率低的原因可归为三类:一是能力问题。现行的银行贷款服务糖企的水平不高或者糖企利用银行贷款的能力有限。二是结构问题。银行贷款投资各环节的结构不合理,资金分布不均衡。三是技术问题。由于技术效率的前提是不存在技术进步变动即技术进步体系平等的条件,某些效率非常低下的企业可能存在面临利用银行贷款的技术、思维、管理等体系变更。

2.2.2 银行贷款在糖厂不同生产环节的纯技术效率 由表3可知,对银行贷款资金使用的纯技术效率与综合效率有些不同,蔗机制造、酒精酿造和食糖销售环节的效率值分别为1,实现利用银行贷款的技术有效,说明这些环节的银行贷款都能用在蔗糖产业生产的关键位置。而蔗糖加工利用银行贷款的纯技术效率最低、为0.017,其他生产环节利用银行贷款的纯技术效率相对处于中等水平。利用银行贷款的纯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49,表明蔗糖产业各环节对银行贷款利用总体水平不高,各环节间利用银行贷款的能力和水平差异较大。

2.2.3 银行贷款在糖厂不同生产环节的规模效率 表4反映了银行贷款服务蔗糖各环节的规模效率情况,蔗机制造环节利用银行贷款的规模效率最高,处于有效状态,说明代表该环节的企业根据企业规模和生产实际充分利用了银行贷款。平均效率值为0.87,说明处于蔗糖产业各环节的企业利用银行贷款的规模处于较合适状态,银行贷款在各环节之间的配置较为合理,各环节利用银行贷款的规模效率相差不大。从经济意义上看,各环节利用银行贷款规模效率整体水平较高,说明蔗糖产业整体是需要银行贷款作为支持的,现实中银行业也给予了蔗糖产业各环节相应支持。

表4 银行贷款服务蔗糖各环节的规模效率和规模报酬状态

由表4可知,除食糖销售和酒精酿造两个环节处于利用银行贷款的规模报酬递减之外,其余各环节的企业整体上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增加银行贷款的投入有利于蔗糖产业获得更多比例的产出。导致销售、酒精两个环节处于递减的原因可能是,销售企业有着一定的食糖市场可控制范围,当超过企业可控范围时,企业将不能有效把握市场,即当前该销售企业已经接近最大可能的利润值,如同生产可能曲线一样,该企业盈利曲线已经超过了“∩”型的顶点,开始出现斜率为负即规模收益递减的阶段。酒精酿造环节利用银行贷款的规模报酬也处于递减,可能是受产能的限制。蔗糖产业的其余环节利用银行贷款的规模报酬皆处于递增阶段,可见,增加对蔗糖产业的贷款投入对于糖业而言是有利的,对于银行而言风险是有限的。

2.2.4 银行贷款在糖业各生产环节服务效率的评价 根据以上测算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1)从蔗糖产业各环节利用银行贷款的综合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看,甘蔗机械化与自动化的设计与生产环节处于效率最高状态,食糖销售与交易、利用废糖蜜酿造酒精、甘蔗新品种的引进与试验以及食糖运输等产业环节利用银行贷款的效率相对较高,甘蔗种植业和蔗糖加工业利用银行贷款的效率相对较低。(2)从蔗糖产业各环节利用银行贷款的规模效率看,各环节利用银行贷款的效率较高,基本上做到了与各环节企业规模相匹配,说明银行在提供贷款数量上充分考虑了企业规模和盈利能力。(3)从各环节利用银行贷款所处的规模报酬趋势看,大多数环节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增加银行对蔗糖产业各环节的贷款额度有利于湛江糖业整体的发展。尽管酒精酿造和食糖销售环节处于递减状态,但只说明利润增加的比例没有投入比例增长快,虽然总量仍在增加,但由于酒精技术改造、食糖价格上涨等因素存在,在此两个环节增加银行贷款也还是有利的。

3 结论与对策建议

3.1 结论

本文将蔗糖产业经营模式划分为“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农垦”模式3种类型。分析发现,在经营模式上,国有和民营合作性质的糖厂更有利于银行贷款效率的发挥,即“公司+农户”模式下银行贷款综合服务效率最高。在纯技术效率上,“公司+农户”和农垦的“厂场分离”模式效率相近,农垦“厂村”和“厂场合并” 模式、“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分别次之。说明在蔗糖产业中,银行贷款在高度组织化的农业模式下利用效率会更高。

蔗糖产业各环节利用银行贷款的整体效率较高,甘蔗机械化与自动化的设计与生产环节处于效率最高状态,食糖销售与交易、利用废糖蜜酿造酒精、甘蔗新品种的引进与实验和食糖运输等产业环节利用银行贷款的效率相对较高,甘蔗种植业和加工业利用银行贷款的效率相对较低。说明蔗糖产业各生产环节存在利用银行贷款效率的差异,主要在产业前端和末端环节利用银行贷款的效率更高。绝大部分糖厂利用银行贷款资金的规模报酬处于递增阶段,大多数环节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增加银行贷款的服务质量和力度有利于更多蔗糖的供给。

3.2 对策建议

3.2.1 企业应因地制宜选择现代糖业经营模式 根据银行贷款服务蔗糖产业不同产业模式下的效率值,本文认为国家应根据糖业发展自身的特点,重点支持农垦经营模式,针对性推广“公司+农户”模式和类似于“农垦”模式的集团化模式。其原因在于这两种模式都有利于糖业生产总成本的降低,“公司+农户”模式属于将交易双方放任型经营模式,企业不承担额外的交易成本,农户会按照蔗区的划分将甘蔗拉入相应的糖厂,交易成本的外置化导致这种模式总成本降低,银行贷款相对为企业带来了更多利益;“农垦”模式属于集团化模式,即糖厂与蔗源统一于集团公司内部,通过行政命令、生产计划等将巨额的交易成本转化为管理成本,导致总成本降低。

3.2.2 重点支持糖业再加工企业 银行贷款服务蔗糖产业各环节的效率反映酒精酿造等利用榨糖废料进行的再生产产业更利于银行资金效能的发挥和糖企发展,存在更大的提升空间。根据《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规划》中对糖业发展的规划,要重点发展精炼糖(精制幼砂糖、单晶冰糖、赤砂糖等)加工业;鼓励开展以低成本糖料为原料生产燃料酒精的研究;支持采用生物膜和基因工程等高新技术,开发精细化工产品等,提高食糖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开展甘蔗渣造纸研究和开发等。此外,对于蔗糖产业的产前环节(如甘蔗产业的全程机械化设计与开发)应该充分扶持,同时对甘蔗全程机械化的试点也需要有重点支持,因为在用工成本逐渐增加的背景下,没有机械化,蔗糖产业发展很难实现现代化;相对于甘蔗种苗的推广,银行贷款更应将重点放在种苗引进环节,数据表明银行资金在引进环节比推广环节更能发挥效能。

参考文献:

[1]邓军.文山州甘蔗糖业发展现状及趋势[J].中国糖业,2014(7):174-180.

[2]王世辉.世界糖业发展现状与台湾糖业发展策略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5.

[3]闫逢柱,于海龙.国际糖业发展趋势和对策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4(10):14-17.

[4]李国凤.浅谈糖业公司营运发展问题及对策——以南宁糖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J].时代金融,2016(5):129-130.

[5]陆树繁.当前广西糖业经济发展问题形势与对策[J].江西农业,2016(3):92-94.

[6]侯佳.广西甘蔗糖业产业竞争力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2.

[7]潘海利,梁健爱.基于钻石模型广西制糖业竞争力分析[J].广西轻工业,2009(1):117-118.

[8]张怡宁.蔗农参与糖业全产业链模式的文献综述[J].河南农业,2017(10):1-2.

[9]梁丹丹,王炳锻.浅谈甘蔗制糖业产业链的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J].轻工科技,2014(9):28-29.

[10]段维兴.广西蔗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糖料,2016(1):65-72.

[11]唐珺钰.糖价波动对糖业产业链金融影响及策略研究[J].金融经济,2016(7):123-124.

[12]覃泽林,孔令政,李小红.广西蔗糖产业技术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14,41(6):195-199.

[13]陈耀丰.湛江地区蔗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J].广东农业科学,2010,37(7):407-409.

[14]胡益.中国糖业产业链竞争力解析[J].商场现代化,2013(20):128-129.

[15]王克岭,马春光.产业链视角的云南制糖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0(2):72-76.

[16]梁戈夫,刘炫,杨亢.蔗糖产业价值链分析及创新价值导向研究[J].广西蔗糖,2010(6):19-23.

[17]Farewell.Three backyard fruit trees test positive for PPV:Discovery a setback to getting a diseasefree foothold[J].Fruit & Vegetable Magazine,1957,65(2):235-262.

[18]Charnes,Coorer N.The impact of tax reforms designed to encourage healthier grain consumption[J].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1978,28(3):57-59.

猜你喜欢
糖业糖厂银行贷款
终于中了
广西财政厅聚力促糖业高质量发展
广西多举措阻力糖业发展又好又快
广西召开推动糖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糖厂检验室的改进与提高
“合格”
糖厂锅炉补充给水除糖净化新工艺
糖厂锅炉减排节能的研究与实践
一起由质押监管骗取贷款的贷案及风险防范
当前宏观经济政策下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