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

2018-05-09 01:44卢亮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2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德育策略

卢亮

【摘要】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孕育出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与丰富的人文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弘扬。通过比较分析,传统文化与当代德育在道德原则方面具有某种一致性,在道德内容方面具有一定契合性,传统文化应是当代德育的重要资源,蕴含着丰富的德育价值。本文对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及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策略进行相关探讨,以期推动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德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2-0072-02

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孕育出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与丰富的人文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弘扬。一直以来利用传统文化开展人格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传统,尤其是以儒家思想为主文化倡导的君子人格是良好的德育典范,这种德育典范对当今人格教育都是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的。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中小学生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正在进一步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改革,着力构建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课程“四位一体”的中小学德育课程实施体系。在此德育体系中,弘扬传统文化,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将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德育之中,是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基于笔者理论思考与小学德育工作实践,本文就如何深层次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德育内涵,发挥其德育价值,让学生汲取传统文化的有益成分等问题展开阐述,以期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

一、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

2017年8月17日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该文对德育目标提出了要求,要教育和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对德育内容方面作出了规定,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学校要进一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由此可见,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与重要的。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的民族,中华民族历来以德服人,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情感、道德原则、道德品质、道德理想。正如钱穆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所作的评价所言:“中国传统文化之内顷,主要从理想上创造人,完成人,要使人生符合于理想,有意义、有价值、有道德。”在道德上培养人,塑造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教育功能。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应是当今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文化资源,具有丰富的德育价值。

1.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德育在道德原则上的一致性

中华民族在形成之时就有着集体意识,并一直以来尊崇集体主义原则,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从未中断。这种原则具有集体倾向、重义轻利,与西方个人主义原则是不同的。集体主义原则、集体主义精神也深深烙印在中华民族身上,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之中。集体主义也是当今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德育在道德原则方面具有某种一致性。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育过程中,有助于明确德育工作的根本方向,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树立集体主义原则。

2.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德育在道德内容上的契合性

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优秀道德传统。这些道德传统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具有丰富的道德内容。在个人与集体方面,崇尚整体,提倡个人对整体的责任,注重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强调个人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责任与奉献。在个人自我修养方面,推崇“仁爱”原则,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推己及人,追求人际和谐。在待人处事方面,讲求谦敬礼让,克骄防矜,要言行一致,恪守诚信。诸多此类的内容既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也是当今社会所倡导的道德内容、道德要求,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德育在道德内容方面具有某种契合性。将传统文化融入德育工作中,既能增进学生对文化的理解、认同、自信,又能为中小学生道德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策略

小学生是国家、民族的希望,是未来的接班人。小学德育工作的成效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基于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应该重视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将其融于德育工作之中。

1.重视传统节日,创设德育的文化氛围

环境与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感染对完善人性、促进人的思想道德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学校是小学生生活与学习的主要场所之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重要环境。因此,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是必要的。学校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要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之中,营造良好的德育文化氛围。而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如何优中选优,确实是一个大问题。笔者认为应立足于学生立场,所谓学生立场是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尽可能挖掘最贴近学生的文化因素,那么切入点自然会转移到传统节日上。学生对于传统节日较为熟悉,且传统节日内涵丰富,具有丰富的道德要求。学校应该重视传统节日,借助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校园宣传平台,通过举办手抄报比赛、书法比赛、经典诵读比赛、节日小报展示等方式,让学生明白各个传统节日的由来、发展、内涵、人文精神。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华传统节日,既增强了学生传统节日的体验感和文化感,又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加强校园的传统文化底蕴,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德育的文化氛围。

2.结合学科知识点,传统文化进课堂

要发挥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就要推进传统文化进课堂,推动传统文化与各学科教育融合。在德育课程一体化的背景下,各学科教师要精心准备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紧密结合学科教学,将课本知识点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如在讲中国人尊老爱幼的优秀传统观念,可以适时引入我国“报喜”、“十二生肖”、老人“过寿”等风俗,让学生在回忆、感知这些风俗,体会风俗背后蕴含的长辈对于晚辈,或者晚辈对于长辈的美好祝愿,增强学生对尊老爱幼的道德要求的理解。再如在语文讲解“尊师重道”词义时,教师以传统故事的形式,引入《程门立雪》典故,讲述北宋大学问家杨时请教陈颐的事故。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以“读好书,做好人”为主题经典诵读活动,将国学经典搬上课堂,还可以为学生推荐传统经典书籍,充分发挥传统文化育人的价值。

3.加强教师学习,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

教师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是德育工作开展的关键人物,而小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要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树立德育工作意识,将德育摆在教育教学工作首位。正教风引学风,立师德育生德。倡导学生“向老师看齐”,用以德育德。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工作对小学教师也提出了要求,要求教师具备传统文化的修养,对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并且将其融入自身的教学工作之中。作为小学教师,承担着育人的重要使命,如果自身对传统文化不甚清楚、不认同,更不用说通过教师言传身教来进行影响学生了,这势必降低德育工作的成效。教师应该加强自身对传统文化的学习,钻研传统经典书籍,提高教(下转244页)(上接72页)师的知识素养;加强优秀傳统师德师风的传承与弘扬,提升师德水平,积极参加“中华传统文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等类似主题活动。在教学过程避免空洞的道德理论说教,而尽可能地从传统中寻找典范,以经典故事教育人,以名人成长事迹激励人,提升德育效果。教师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促进学生成长。

三、结语

传统文化是当代德育教育的重要资源。传统文化教育浪潮逐渐兴起,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与之前各种各样的国学热不同,这次是在国家相关部门顶层设计下指导,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来开展的,给予了高度重视。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应该考虑如何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将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学生道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养成的有机融合,提升德育教育的工作,丰富德育工作内容,拓展德育工作方法与模式,开创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孟燕丽,吴丽.中华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32):25-28.

[2]施建平.利用传统文化促进小学生德育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5(02):259-260.

[3]魏晓霞.巧妙利用传统文化发展学生现代人格[J].课程教育研究,2016(38):77-78.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德育策略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Passage Four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