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单元整体目标制定研究
——江阴市城中实验小学“基于课程标准的新目标教学”课题新论

2018-05-11 01:58刘晓瑜
教师博览 2018年4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课标课程标准

刘晓瑜

(江阴市城中实验小学,江苏无锡 214400)

“基于课程标准的新目标教学”是江阴市城中实验小学一直致力研究的学科课题。“基于课程标准”,是指通过研读课程标准,理解其基本理念和内涵精髓,分解课程目标,再依据学情分析,将课程标准中抽象的课程目标细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课堂教学目标,用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动词,准确、精练地描述教学目标,从而全面落实课程目标。“新目标”体现在:目标新,设定目标的价值立场更接近于教育本质;表述新,目标的表述更注重直观;达标新,达标的过程实现深度学习,由低阶思维走向高阶思维。

基于课程标准的新目标教学研究,从指向学习结果到目标细化、目标达成、目标评价,这一系列的研究都是围绕课时教学目标制定展开的。通过研究,教师对每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都能够做到准确、规范和可测,但是随着对《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单一研究每课时的教学目标设定还存在着许多弊端,有必要在课时目标设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因此,单元整体目标设计成了我们“新目标教学”系列研究的新重点。

一、反思中归纳问题

1.教材方面

(1)内容分配不均衡。教材设置的课时内容,有的比较多、散,这样我们的教学目标就多,一节课的时间来不及完成所有的教学目标,目标评价就形同虚设。有的内容比较少,教学目标少了,课上太轻松,许多学生都吃不饱,白白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

(2)难度分配不均衡。例题相对比较简单,但是练习却难度大增,缺乏铺垫,这样导致部分新课教学时轻轻松松,到做练习时却困难重重。就题论题的讲解会产生许多不良后果,教师越教越累,学生越学越困惑,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都没有得到良好发展。

(3)知识衔接有断层。部分知识点的横向、纵向衔接都出现了断层,知识系统性欠佳,导致课上突发事件增加,预定的教学目标无法完成。教学时间拉得长,学生无心学习钻研;课后再补,学生的学习效果肯定不如课堂上,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2.教学方面

(1)缺乏对数学知识的整体认识。教师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时,主要是依据教材的课时划分,根据教材编排的知识点、例题、练习,结合课标中对本知识点的目标陈述,制定出课堂教学目标。这样“点状式”的教学目标研究会导致教师缺乏对数学知识整体结构的认识,局限于单课时教学,割裂了知识结构,削弱甚至偏离了数学学科的课程目标,这样对课标的理解也只是浮于表面。

(2)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整体设计。教学目标的确立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把握课堂教学的方向标。课时教学目标的实施导致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整体设计,满足于当前情境或活动的设计,策划的视野短期化,忽略甚至局限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学习能力的长期培养。

(3)缺乏对学习主体的分析和认识。教学过程中,我们总会潜意识地从教师的角度去设计教学流程,“重点讲够”,“难点讲透”,却忽略了学生的认知主体性。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厌其烦地对教学内容中的“细节”进行讲解和讨论,常常要求学生去关注一些知识的细节,所带来的弊端就是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严重缺乏学习兴趣。

(4)缺乏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课时目标的制定,对学生学习的结果有了直观的评价,这样导致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却忽略了学生探究、思考的过程;评价时注重学生会不会解题,忽略了学生会不会思考。这种教学与我们课时目标制定的初衷相悖。缺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养成的课堂,不是我们所想看到的课堂。

二、研读中完善目标

1.研读课标,罗列课标陈述

研读课标,要罗列出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只看知识技能目标,并不是将总目标和学段目标这两个课程目标摒弃,因为知识技能的操作性强,对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同时课程目标的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如“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个单元,课标上的教学目标只有这样几条:

2.研读教材,完善知识目标

研读教材,教师不仅要了解课时划分情况,了解各课时的知识点,还需要拓宽视界,挖掘隐藏在练习中的教学目标;既要把握小学数学教材的整体结构和编排体系,还需要深入研读本单元知识结构中的各部分知识点在这个小学阶段学习的前后联系、作用地位,同时还要适当了解该知识与本学科其他领域知识、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把教材读丰厚,完善课标中简单的目标描述。在此前的课时目标制定研究中,我们对教材中新授课和匹配练习钻研已经很深入,此次主要是挖掘隐藏在练习中的目标,以及挖掘关联知识的目标。

3.研读学生,寻找最佳教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上述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掌握知识点的同时,提升数学核心素养。根据各条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前,要思考学生已经有什么,还缺什么,教学要提升什么。教师带着这些思考来设计教学,课堂中尽量把学生学习的困难、障碍、差异等都释放出来,学生基础资源的生成就丰富起来,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形成认知连贯性、思维主动性等都大有裨益。

三、探讨中确定目标

一个单元研究下来,形成多条教学目标,我们还要将这些知识技能的目标细化,同时结合总目标和学段目标的四个方面,进行“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补充和完善,合理划分内容体系,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制定出分课时的教学目标,力求为学生制定“板块式、螺旋式”的学习,为学生思维从低阶认知(记忆、理解、应用)走向高阶认知学习(分析、评价、创造)提供条件。

“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中,由于练习题中挖掘的隐藏目标比较多,课时安排就比教材多,本来教材安排的6课时变为9课时。现列举第四课时的目标为: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吴亚萍.“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曹一鸣,张生春.数学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马兰.整体化有序设计单元教学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12,(02).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课标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课程目标来源理论的批判与重建:从“小三源”论走向“大四源”论
基于不同主体的课程质量综合评价
——以“交通运输规划”课程为例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定量评价研究
——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