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比较”的民间故事教学
——人教版四下第八组民间故事类课文教学

2018-05-11 06:05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8年5期
关键词:阿里山文成公主日月潭

张 南

【教学目标】

1.借助文中有鲜明特色的地名概括主要内容。

2.通过表格梳理故事主要情节,学习简要复述。

3.通过群文比较,了解民间故事的叙事结构,以及想象奇特、写法夸张的特点,并尝试给民间故事《日月潭的传说》创编结局。

【教学流程】

板块一:先后比较,简要复述

1.解读课题

(1)提问:第八单元是故事长廊,《文成公主进藏》是其中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呢?(学生发表观点)

(2)小结:民间故事没有具体的作者,它是由老百姓口耳相传,流传至今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组民间故事。

2.学习概括

先研究少数民族民间故事《文成公主进藏》。这个故事很长,我们可以借助文中出现的少数民族地名概括主要内容。谁能试着说一说?

提示:文成公主从( )出发去( ),经过( )、( )、( ),来到( ),与松赞干布结成夫妻。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我们也可以先找到表示地方或地名的词语,借助这些词语,说说大致内容。(学生先后说两个民间故事的主要内容)

3.学习复述

(1)反馈预习:这是一位同学独立完成的课前预习,请大家仔细对照,表格里面的内容是不是填写完整了?文字表述是不是简练明确?(见右上)

(2)自我修正。

(3)比较发现:看着这张表格,你发现人们是怎样创编这一类民间故事的?

预设:先写主人公遇到哪些困难,再写怎么做,最后写结局。

民间故事 遇到哪些困难 怎么做 结局怎样《文成公主进藏》1.河挡住去路2.沼泽地3.乌鸦说坏话4.乃巴山挡住路1.用树干搭了一座桥2.剪一把羊毛撒在地上3.修石屋,写血书4.把乃巴山背到旁边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结为夫妻。《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1.妖怪占据整个大山2.遇见妖怪3.大地下陷、武夷山断为两半1.练就高超的射箭本领和一手好刀法2.射眼睛、砍脖子3.跳到山的东边妈妈变石头,花珊变红桧树,眼泪就是日月潭水。

(4)练习复述。

①我们可以抓住故事中这些主要情节进行简要复述。请你选择其中一个民间故事说给自己听。

②指名说。

【设计意图:当新的文体第一次出现在学生面前时,教师有必要引导他们探究细节现象,形成初步认知,这也是本节课的核心任务。把一部分阅读思考前置到课前,既可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又可以方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使课堂教学真正聚焦重难点。课堂上,舍得花费时间,充分展开反馈预习作业的过程,其目的是立足学生作业原初状态,从而引发同伴间的相互启发与借鉴,使学生经历观察、发现、对比、修正等学习层级,其最终目的均指向“概括”和“复述”的有法。】

板块二:同步比较,领略传奇

1.发现写法

(1)默读画句:文成公主和花珊克服困难后,发生了哪些变化呢?默读《文成公主进藏》6~12自然段以及《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6~8自然段,画一画描写变化的句子。

预设《文成公主进藏》:

①后来,老百姓就把公主亲手搭的这座桥叫做“内地桥”。

②大家说,因为文成公主撒了这把羊毛,所以路纳这个地方的牛羊一直都长得又肥又壮。

③因此,这个地方北岸的树木稀,南岸的树木密,两边长得不一样。

④直到现在,乃巴山下还有公主的脚印。

预设《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

①山上的树木、瀑布、良田又苏醒了,人们重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②天长日久,她变成了一棵红桧树。

③据说,日月潭水就是女儿想念母亲流下的眼泪!

(2)比较句子:读一读这几个描写变化的句子,它们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预设:想象神奇,这些结果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出现的。(板书:想象神奇)

(3)小结巩固:为了突出神奇,人们还会用夸大的语言描写一个事物或一种现象,这样的写法叫夸张(板书:写法夸张)。默读这些句子,想一想:句子中哪些事物或现象被夸大了?

2.发现规律

(1)读句圈词:运用夸张手法描写神奇的变化时,人们一般会用到哪些连接词语呢?请你默读句子并圈一圈。

预设:后来、所以、因此、直到现在、这以后、天长日久、据说。(板书)

(2)小结:描写变化时用上这些连接词,可以使叙事更通顺,想象更神奇。

(3)师生对读:老师读“遇到哪些困难”和“怎么做”,请你们读“神奇的变化”,感受这种写法的魅力。

【设计意图:“比较是一切思维和理解的基础。”《文成公主进藏》和对应单元中的选读课文《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同属民间故事,具有相同的叙事结构和写法特点。教学中,有意识地凭借阅读关键段落、圈画重点语句、师生合作朗读等学习途径,组织学生对照、归类,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有利于学生把握这一类文章的“共性”,捕捉特有的语言现象。教学还要注意前后关联,这个环节的教学是后续学习的铺垫——在独立创编时,学生可以运用夸张写法和这些词语,使书面表达言之有理、言之有序,实现语言学习有增量。】

板块三:多元比较,创编故事

1.比较结局

(1)拓展阅读:让我们再来读一个民间故事《日月潭的传说》。

(2)回顾前文:大家已经发现,这个故事没有结局,需要我们创编。那么,怎么创编呢?先让我们快速重读前两个故事的结局部分,想一想它们的结局分别是怎样的。

预设:《文成公主进藏》的结局比较美好,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幸福美满;《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结局悲惨,母女分离,妈妈变成了石头,女儿变成了一棵树,女儿的眼泪还变成了日月潭水。

2.探讨结局

你喜欢哪个故事的结局?你有没有产生什么疑问?

提问预设:为什么有的民间故事结局美好,有的民间故事结局悲惨?《文成公主进藏》的结局能不能改成“乃巴山挡在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之间,他们永生永世不能相见”?《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的结局能不能改成“花珊和她的妈妈终于历尽千难万险,紧紧拥抱在一起”?

(1)回答预设:文成公主进藏这件事发生在唐朝,她和吐蕃首领松赞干布结成夫妻后深化了汉藏关系。人们创编故事符合真实的历史,也表达人们对他们的祝福。

(2)回答预设:(指着地图)武夷山在我国福建省,阿里山在我国台湾省,台湾与我们大陆隔海相望。这样编写,表达了人们希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的心愿。

(3)小结:是啊,人们在创编民间故事的结局时往往会结合真实情况,也会带入自己的情感和希望。

3.学习创编

《日月潭的传说》这个故事的结局究竟是美好的,还是悲惨的呢?请你尝试写一写。要求展开奇特的想象,运用夸张的写法描写变化。描写变化时,可以选用“后来”“所以“”因此”“直到现在”“这以后”“天长日久”“据说”等词语。

4.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教学的第三板块引入一个没有结局的民间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作期待。先启发学生发现两个民间故事结局的不同之处,再抛出问题“你喜欢哪个故事的结局”,通过比结局、讲背景、换结局等,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在进一步思辨中,积极挖掘民间故事结局的内涵:无论美好还是悲惨的写法,都必须与现实紧密结合,饱含人们内心的情感需求,如此才会传递给读者不同的体验感受。课堂练笔作业则围绕“教什么,练什么”而设计,要求具体明确,让学生明白写什么、怎么写,学用结合,有章可循,在激活他们野性思维的同时,经历了阅读再创造的愉悦。】

猜你喜欢
阿里山文成公主日月潭
日月潭日月盼
天目湖日月潭演绎的佳话
《日月潭》中的“像”
布达拉宫是为文成公主而建的吗
新时代“文成公主”
——西北民族大学于洪志教授
“大陆阿里山”春正浓
阿里山
西北民族大学原创歌剧《文成公主》创作背景及剧情介绍
前后左右
教学游记散文不妨增添一些趣味——以《阿里山纪行》教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