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与能力提升

2018-05-14 09:06方韵诗
丝路视野 2018年4期
关键词:职业能力民办高校辅导员

【摘要】新形势下,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与职业能力提升遭遇瓶颈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本文以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与能力提升为研究对象,旨在从现状中找出成因,提出促进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降低职业倦怠的可行性策略,促进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健康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校;辅导员;倦怠;职业能力

辅导员是高等院校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作为学生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是高校教师队伍中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管理工作也是学院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是大学生的良师益友,为学生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保驾护航。但是辅导员职业倦怠情绪是目前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笔者试就从职业能力提升入手谈谈如何克服民办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

一、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诱因探析

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的核心工作,不仅包括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参与和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还在基层党团组织建设、班集体建设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除此之外,辅导员工作内容还涉及学生的方方面面,包括安全稳定、学风建设、学生科技活动、社团管理、社会实践、宿舍管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贫困生工作、催缴学费、查到课率、查寝等。学生学习生活中,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辅导员随时有可能需要赶到“事发”现场。辅导员的工作离不开校园,更离不开学生。

民办高校学生个性发展呈多元化趋势,具体表现为个性强、缺乏集体观念和组织纪律性、责任心较差等。再加上在激烈的学习竞争和社会竞争中,许多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跟不上,导致他们极易产生心理问题,这些都大大增加了辅导员的工作难度。

辅导员的传统“权威性”受到挑战,新媒体技术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传播的实时性和高效性,基本不受时空的限制,这容易引起学生对某些敏感话题与事件产生过激反映,学生在获取、辨别和选择与内化的过程中都强于辅导员老师。然而,新媒体所带来的信息量爆炸所产生的超负荷压力也会给民办高校的辅导员带来一些消极的作用,如情绪衰落、身心催病、工作懈怠、成就感低落等。

二、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改善策略

首先,培养辅导员个人多方面的兴趣与能力。由于民办高校学生具有多方面的兴趣与能力,辅导员要想管好自己的学生,就得融入到学生中去,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与能力,积极参加学生的各种活动。民办高校辅导员应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主动发挥环境对心理的积极影响,积极参加一些艺术、体育、旅游等活动。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调剂缓解和宣泄压力引发的苦闷、焦虑等消极情绪,达到心情愉悦舒畅。

其次,学会自我身心调节。民办高校辅导员应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努力学会自我身心调节。一是纳新顺变。面对瞬息万变、精彩纷呈的世界,辅导员应以敏锐的目光,对社会上出现的新人、新事、新思想、新观念、新时尚,以欣赏的视角观察、探究,善待百花齐放,宽容百家争鸣,使自己的思想信念与时代的主旋律保持一致,学会与“另类”学生相处,促使自己和周围环境保持协调一致。二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辅导员在民办高校承担多重角色,在人际交往中应注意角色转换,学会调节情绪,释放心情,以减轻心理压力。要善于培养站在他人立场上进行思考的能力,养成立体思维,善于换位思考,乐于合群,积极助人,与学生、同事、领导和学生家长友好交往,与亲朋好友和睦相处,使自己的人际关系水乳交融。三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成功的开始。习惯影响细节,细节往往决定成败。辅导员应加强个人道德修养,衣冠整洁、仪态端庄、从善如流、为人师表,工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就会产生高质量和高效率。四是适当安排娱乐与休息。适当的娱乐与休息是身心健康保持“弹力”的良方,是紧张生活节奏的缓解剂,要科学合理用脑,避免过度疲劳。

再次,民办高校应根据辅导员工作特征,在职位评价与业绩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公平的内部竞争机制,制定合理的分配制度,薪酬激励机制、晋升筛选机制等,客观公正评价辅导员的能力与业绩,建立和完善适合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评价机制。同时,还要采取多种形式的物质激励方式,如外出考察、职业培训等。这些形式的物质激励除了具有激发工作热情的意义外,还有利于提高辅导员的技术水平,增强辅导员的职业素养,培养辅导员的职业使命感,通过宣传辅导员工作的先进事迹等途径,让人们认识到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培养人们对辅导员工作的认同感,让辅导员从外界看到自身工作的成绩,增强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从而对工作充满热情。要拓宽辅导员的晋升发展空间,坚持“优出”原则,形成合理的流动机制,推选优秀辅导员到学校管理岗位任职,输送优秀辅导员到校外单位挂职锻炼,使辅导员真正成为后备干部选拔和培养的重要来源。

最后,从心理健康方面帮助辅导员。提供职业咨询与辅导是一种非常有效地办法,既能帮助辅导员正确对待工作压力,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又能及早发现倦怠精神情绪问题。学校管理者要采取有效地减压管理措施,帮助辅导员正确认识工作压力,防止他们向严重心理疲劳方向发展,使他们保持身心健康。学校管理者应做到以下三点:一是给辅导员分配合理的工作量;二是对辅导员进行“生命安全”教育;三是给辅导员安排调剂和放松自己的时间和机会。学校可以适量增加一些娱乐活动,让辅导员在工作之余得到一定的放松,辅导员心理状态良好可为学校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三、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

职业能力是民办高校辅导员成长发展的重要支撑,辅导员在职业实践中拥有“擅长”的、“专长”的和“特长”,掌握方法与技巧,使得学生工作游刃有余,探索专长,实现学生工作的专家化发展;要发展特长,更好地彰显个人魅力。民办高校辅导员应注重自我发展,根据个人興趣特长和人生奋斗目标制订短、中、长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当短期职业目标遇到挫折时,要面对现实,审视自己的优、劣势并分析未达目标的原因,及时对下一步人生目标进行调整,通过寻找新的“职业发展阶梯”和“职业生涯通道”,增长自己的知识与技能,使职业目标更加切合实际。辅导员自我发展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是从横向上看,要注重辅导员自身的社会化发展,努力使自己成长为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工作能力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民办高校发展的社会人,既通过社会实践提高自身工作适应力,又通过发展自我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二是从纵向上看,辅导员作为学生教育和管理的工作人员,要努力缩短从初任辅导员无经验状态,到有一定经验,再到专业化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过程,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更是一个探索奉献的过程。

职业能力的提升会降低辅导员的职业倦怠。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可以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一是信心,不管任何工作,有信心是事情成功的开始。学生工作繁杂细致,如果在繁杂的工作中不能调整好心态,工作中的失望和失落情绪很快就会使辅导员的工作面临困境。对工作充满信心,是辅导员工作的优势和动力。二是沟通,了解学生,沟通是最重要的一种心理方式。心灵的沟通能使学生心悦诚服,也能使辅导员的工作变得更有效率。三是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持续发展的活力。辅导员的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需要辅导员在工作当中不断总结,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坚持理论和实践发展相结合。四是合作,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是事物向前发展的必要条件。辅导员与学生、领导、学校之间的合作是辅导员能力发展的又一影响因素。辅导员的团体协作能力,能更好地提高辅导员队伍工作的的整体效能。

参考文献

[1]林伟毅.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现状及提升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1).

[2]刘宏达.整体性视角下现代大学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高校辅导员,2016(03).

[3]庄晨忠,谢武.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压力及对策探析[J].高校辅导员,20016(02).

[4]焦佳.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探究[J].思路理论教育,2016(02).

作者简介:方韵诗,广州工商学院经济贸易系,辅导员,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职业能力民办高校辅导员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