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机的雷电绕击分析与防护

2018-05-14 09:06高金芳
丝路视野 2018年13期
关键词:风力发电机防护

高金芳

【摘要】风力发电因其清洁无污染、可永续利用等特点,对于调整我国能源结构、加强资源节约利用、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我国幅员辽阔,风能资源丰富,发展风力发电优势得天独厚。为了能保障风机发电系统在一个可靠的环境下安全运行,对风机采取相应的雷击保护措施是不可避免的。对此,本文针对风力发电机雷击及其防护进行了研究,以雷击风机桨叶暂态特性仿真分析为案例,提出了防雷整改措施,希望为雷击事故应对和处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风力发电机;雷电绕击;防护

风力发电是将风能进行较为直接地开发利用,风电场一般建立在山顶、荒漠、滩涂等自然地理环境复杂且容易受到雷电灾害影响的地方,雷击事故时有发生,风力发电的蓬勃发展正在受到日益严重的雷电灾害的威胁。国内外相关案例都表明雷击是严重威胁风力发电场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雷电击中风机后,雷电流将会对风机叶片等结构造成严重破坏,导致高昂的经济损失,如维修费用、人工成本和停运损失等。为避免雷击事故中雷电流对风机的损害,风电场的雷击防护至关重要。

一、雷电放电概述

雷电具有非常强大的爆发力,也具有很大的随机性,雷电的放电主要是雷云和雷云之间或者雷云内部进行的,其中雷云放电是在某些适当的地理和气象条件下,由于比较强烈的潮湿热气流不断上升进入稀薄大气层后冷凝的结果。雷云对地放电是从下行先导放电阶段开始的。如今的风电机组容量已经从几百千瓦扩大到兆瓦级的,高度也已经达到了一百多米,属于高体结构,其雷云在下行先导通道中负电荷的感应作用下,风电机组会出现感应正电荷。当下行先导头部接近机组时,风机的叶片尖端部分会发生畸变作用,伴随着电场强度快速扩大,附近的大部分空气产生游离,就会发生上行先导。其中上升放电先导是分布正电荷,向上的速度是(0.05~1.2)×106m/s。接着上升先导和下升先导在空气中会合之处就产生了回击放电,于是风机就遭受了雷击,会合之处就是雷击点。

二、绕击模型

目前较为常用的绕击分析模型包括经典电气几何模型和Eriksson提出的改进电气几何模型。电气几何模型在分析输电线路屏蔽失效的方面获取了较好的效果。电气几何模型是基于击距概念,击距是将线路引雷能力与雷电流幅值联系在一起。在电气几何模型的基础上,相关的学者又通过完善提出了引雷空间法开展线路防雷保护的分析。引雷空间法中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是吸引半径,具体说的是引雷的结构物包含一定的雷电吸引范围,一旦雷电下行先导进入吸引半径区域内,结构物会产生迎面先导从而拦截下行先导,否则雷电先导击中地面。吸引半径较击距更能看出建筑产生的上行先导所产生的雷击影响。

三、雷击风机桨叶暂态特性仿真分析

由于风机高耸的结构和桨叶顶端突出的特点,风机桨叶是比较容易遭到雷击的部位之一,而又因桨叶通常处于旋转状态,受雷击后,其雷电流泄放通道更难形成,所以桨叶也很容易击坏。可以把整张叶片看成一条传输线,并且等值成一个RLC电路,选取的叶片仿真模型在工程中实际长度为60m。在ATPdraw仿真电路中,把叶片依次从上往下等分成A、B、C三段,雷电流从桨叶的顶部注入,在每相隔的RLC电路中添加节点电压测量仪,设置每段20m的单相分布传输线。

为更接近实际风机情况,对风机进行模拟计算时,选取风机的部分参数为:整机总体直径是130m,塔体高80米,叶片长度为60m,叶根弦长4m。设雷电流波形为我国电力行业规定采用的2.6/50μs,且在仿真软件中参数设置幅值为100kA,波头时间为4E-6,半波时间为5E-5。在ATPdraw仿真软件中,设定仿真参数后,进行仿真。

另外,雷电流沿壳体内部路径传导时常会出现电弧,弧道附近的壳体材料,同时高温可能高达几千度,这样高的温度会严重烧损弧道附近的壳体材料,同时高温也会在壳体内部产生高压力的冲击波,对桨叶壳体产生机械损伤,这种损伤连同电弧通道高温的烧灼作用,常使受雷击后的桨叶出现裂痕。

四、风电场防雷整改措施

(一)风机基座基础与箱变设备防雷接地系统设计

风机基座基础与箱变设备防雷接地要依据风机的所在的地理环境、土壤电阻率、雷电灾害发生的频率等条件,并根据IEC61400-24-2010等的相关规范和要求来设计。

风力发电机组的接地系统不仅是风机与箱变的防雷接地,同时也是系统接地(防静电接地)、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首先,要利用风力发电机基座基础接地装置当作自然接地体,其次,依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和土壤电阻率在风机基础接地体外进行敷设,接地铜引线穿过基座时与基座里的钢筋有效的连接,并与箱变设备的接地连接在一起,将风机基础内的接地和基础外接地网联系构成完整的接地体。最后,埋设垂直接地体以及外延接地体当作扩散雷电流的人工接地网,通过利用厚度不小于4mm的热镀锌扁铁,且埋地的深度不小于80cm,以符合接地电阻阻值小于4Ω的要求。

结合风电场的实际现场环境,通过利用半球接地原理,在风机基础外延一定数量的水平接地体,并在外延水平接地体上均匀地布设相应数量的接地高效降阻产品DK-AG/Fb防腐电解地极,利用电解质向地表深层和四周的泄放,可使导电率极差的地质结构,形成一个很好的导电通道,大大降低接地电阻。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风电机组设备损坏当中,叶片的损坏对发电量的影响最大,所需要的维修费用最多,维修工艺也最复杂。严重的雷击叶片事故甚至可能导致整台风电机组报废。而风机的雷击特性又和叶片密切相关,因此叶片的防雷是风电机组防护的重点和难点。针对雷电对风机叶片的致灾机理和防护技术还需要不断开展深入研究,从而促进风电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健.大型风机叶片雷击特性分析[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7.

[2]王瑞峰.风机雷电监测及雷击暂态特性研究[D].上海:上海电机学院,2017.

猜你喜欢
风力发电机防护
水平轴风力发电机主要载荷的确定方法
浅谈风力发电机的维修与保养
风力发电机的叶片设计优化分析
新形势下风力发电机原理及结构分析
风电场无功控制中SVC和风力发电机的综合利用策略探析
木结构建筑的鉴赏与防护
浅谈如何强化灭火救援战斗中的安全防护
磁悬浮风力发电机发展及其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