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制聚丙烯发展对油制聚丙烯的影响分析

2018-05-14 09:06陈宏
丝路视野 2018年13期
关键词:原料成本

陈宏

【摘要】本文对聚丙烯产能情况、原料形式、市场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煤制烯烃如何良性发展,传统油制烯烃应对措施以及新的利润增长方向,建立区域聚丙烯专用料基地,并进行产品区域优化等建议。

【关键词】煤制聚丙烯;油制聚丙烯;产能;原料;供求;成本

一、煤制烯烃技术种类和进展

(一)MTO技术

1984年美国联碳公司(UCC)成功开发出磷酸硅铝分子筛催化剂SAPO—34,利用该催化剂可将甲醇转化成乙烯和丙烯。美国环球油品公司(UOP)与挪威海德鲁公司(Hydro)合作,利用分子筛催化剂SAPO—34于1995年建成了第1套UOP/HydroMTO示范装置。该装置负荷为0.75t/d,产物乙烯/丙烯配比可调。2008年,UOP公司与法国道达尔公司(Total)合作,在比利时建设了1套10t/d的MTO示范装置。UOP公司基于上述示范装置,开发了MTO工业化工艺包,向全球推广其技术,但目前尚未见项目建设报道。国内开展MTO研究的单位主要有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其开发的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技术已经成功商业化运行,分别建成了包头60万t/a煤制烯烃项目和宁波禾元60万t/aMTO项目,另有多个项目在建。另外,中国石化开发的SMTO技术在燕山石化建有1万t/a的中试装置,在中原石化建成20万t/a的工业装置,并规划多个项目。

(二)甲醇制丙烯(MTP)技术

20世纪90年代德国鲁奇公司利用南方化学公司研制的分子筛催化剂ZSM—5开发出固定床MTP工艺,该工艺采用3台固定床反应器,生产过程采用并联操作,其中2台进行合成反应,1台进行催化剂再生,切换操作。利用该工艺2001年在挪威的Statoil工厂建成了0.36t/d的中试装置,该装置运行11000h,催化剂寿命大于7000h。在此基础上,鲁奇公司进行了工业化设计,并向我国进行了技术转让,神华宁煤集团2套产能均为50万t/a煤制烯烃项目和大唐多伦的1套46万t/a煤制烯烃项目均采用该技术。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展了MTP相关的技术研究,后将研究的主要方向转为甲醇制烯烃(MTO)。目前国内从事MTP研发的单位主要有清华大学、石油大学、神华宁煤集团煤化工研发中心和大唐煤化工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开发的FMTP技术在安徽淮南建成了3万t/a的示范装置,神华宁煤集团煤化工研发中心和大唐煤化工技术研究院各自开发的技术分别建成了工业侧线。

二、原料形式

除去少量外采丙烯企业,2009年基本全部为油制聚丙烯。2010年开始煤制烯烃发展迅速,市场占比逐年增加,2015年煤制烯烃占比将达28.1%。2014年开始,丙烷脱氢(PDH)迅速崛起,2014年8月份,绍兴三园项目PDH项目投产,意味着绍兴三园上下游全部打通,是国内首套PDH制聚丙烯的装置。随着后期河北海伟以及东华能源聚丙烯装置投产,PDH装置在聚丙烯中占比也将不断增加,预计2015年占比将达到11.8%。

三、市场分析

(一)宏观经济

目前国际原油价格低位震荡,欧债危机仍未有效解除,部分地区政治经济动荡,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为了刺激经济发展,国内已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有效降低企业经营压力。同时国家实行的“一带一路”倡仪促进多边合作,推进多边跨境贸易交流合作,这将成为企业利润新的增长点。

(二)生产成本

2014年下半年之后,原油价格在2016年2月跌破30美元/桶,目前维持在40美元/桶左右震荡,原油价格累计跌幅近45%左右,油制聚丙烯的生产成本不断降低,生产企业利润较之前有所增加。而煤制聚丙烯企业的成本优势逐渐减弱。煤制烯烃路线的单位投资额是石油路线的2.5倍,固定成本在总成本中比重较高,可变成本所占比重较低,较高的财务成本要求其必须保持较高的利润。短期原油或将继续维持30美元/桶~45美元/桶震荡。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咨询报告数据表明,当煤炭价格為417元/t、原油价格为68美元/桶时,煤、油制烯烃的经济收益相同,为石油制烯烃和煤制烯烃的临界点。

(三)市场份额

近两年来,煤制烯烃凭借凸显的成本优势以及政府政策扶持,发展迅猛,中石油和中石化垄断地位将会逐渐被打破,据统计,2009年中石化市场份额为49.59%,中石油为29. 57%。但2014年中石化占比降至37.64%,中石油降至21. 85%,而煤制烯烃企业增至23.76%。前期看,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企业占国内聚丙烯市场总份额的79.16%,因中石化和中石油全部为销售分公司统销,中石化和中石油对市场的把控能力相对较强。其他民营及合资企业多数唯“中石化”是瞻。而部分地方炼厂也不断扩展产业链,增加聚丙烯装置,导致中石化和中石油市场份额缩减至59.49%。虽然其市场份额依旧较大,但是对市场的把控力度逐渐减弱,不能仅凭限量放货抬高价格了。而其他煤制烯烃企业虽然原料来源相同,但他们隶属于不同企业,各个煤企之间纷纷抢占华东、华北等市场,随着投产装置增多,竞争愈加激烈。

近几年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匮乏,新型煤化工工业得到快速发展。随着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发的DMTO技术在包头烯烃项目的成功应用及神华宁煤集团成功消化吸收德国鲁奇的MTP工艺,验证了煤制烯烃技术日趋成熟,商业化生产可行,这就导致了国内富煤省区纷纷规划煤制烯烃项目,将煤转化为聚乙烯、PP以提高产品附加值。但发展煤经甲醇制PP项目应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要全面考虑地方能源、水源分布及对环境的影响、选用技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PP产品市场的供需关系等,才能使煤制PP这一新型化工工业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孙中田.煤制聚丙烯发展对油制聚丙烯的影响分析[J].煤化工,2016,44(03):16~18,27.

[2]孙中田,李阳.煤制聚丙烯发展对油制聚丙烯的影响及建议[J].河南化工,2015,32(12):7~10.

猜你喜欢
原料成本
关于海上升压站经济成本的探讨
China
做拔丝菜四要点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拔丝菜肴怎么做
哲理漫画
揪出“潜伏”的打印成本
关键是要求出四个数的最大公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