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体育课堂中体操技巧教学内容的构建

2018-05-14 17:20陈英吴丹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小学体育新课标

陈英 吴丹

摘 要:体操项目是小学体育学科的有机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其相对复杂性和危险性逐渐成为小学体育课堂的“冷门”。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师只要秉承“以生为本”“健康第一”的新理念,重视学生的安全保护,在技巧练习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上做好创新,就能切实发挥体操技巧的身心教育价值。本文以小学体操技巧教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新课程下体操技巧内容改革的必要性,并从徒手练习和器械练习论证了技巧教学内容创新发展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体育 体操技巧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4(a)-0002-02

体育在新时期人才培养和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新课标在小学体育课堂的深入推行,体育各个项目的教学出现了新的趋势和变化。体操技巧作为小学体育的重要教学项目,新课标为其带来生命力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如何更好地贯彻“以生为本”“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新理念,是体操技巧教学推动自身改革,扎根于小学体育课堂,服务于学生身心成长实际需要的关键。

1 新课标下小学体育课堂中体操技巧教学的意义

小学体操作为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相对冷门的一个项目,在各类体育教育论坛和书刊杂志上露脸的机会并不多,关于体操技巧具体内容构建和教学方法的讨论更是鲜见报道。很多人认为体操并不是一项非常适合小学体育教学土壤的运动项目,在促进学生身心成长方面并没有太多实际价值[1]。这主要是由于体操教学在具有较高难度的同时还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很多教师在调解课堂氛围、教学设施布局以及把握练习密度方面做的不够好,逐渐产生想要放弃体操项目的错误想法,更倾向于使用其他的简单安全、容易实施的体育项目替代体操项目。实际上,体操技巧对于学生运动机能和身体素质的影响时很难替代的,而只要贯彻好新课标相关理念和要求,体操技巧的教学内容是能够很好地适应小学体育教学的客观环境的。

体操运动凭借其运动的特色能够对学生的身体进行全面和重点的锻炼,既能够发展学生欠缺的肌肉力量,还有利于学生健美体形的形成、灵敏程度的提升以及平衡能力的改善;同时还可以针对学生某些身体机能的缺陷进行重点练习以实现矫正某些畸形、推动平衡发展的目的,这些特点很难通过其他运动项目的替代而实现[2]。体操技巧的很多具体内容在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如体操技巧中的滚翻和滚动、器械练习中的各类上法下法,尽管不要求学生能够很专业地完成这些技巧,但却能够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帮助。

2 新课标下小学体育课堂中体操技巧教学内容的构建思路

新课标下小学体育体操技巧教学实践应该深入贯彻“以生为本”“健康第一”等教学新理念,不以技巧的掌握作为最终的教学目的,而是通过技巧的学习达成体操项目对学生身心成长的功效,发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有用技能。

2.1 徒手体操教学内容的构建思路

徒手体操是大部分小学体育教师教授最多的内容,这是因为徒手体操具有相对简单性,只要做好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在不兴师动众的条件下就可以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3]。徒手体操包含大量实用性很强而简单易练的技巧内容,如前后滚翻技巧、下桥技巧、燕式平衡技巧等,还有一些趣味性更强的象形动作,如蛙跳、象行、猴滚翻、鲤鱼打挺等,这些技巧很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其中部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很高的契合性,实用价值高,与新课标理念具有高度契合性,重要设计得当,强化实用性、淡化竞技性,是能够取得令人满意教学效果的。下面以部分徒手体操技巧内容构建进行说明。

(1)下桥技巧练习。下桥是体操技巧中一个非常基础的项目,对于提升学生的柔韧素质具有很好的效果,对学生的实际年龄也没有特殊的要求,是非常適合小学体操教学的项目。关于下桥的内容构建有3种思路:一是将学生分配成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各自区域的垫子上呈仰卧状躺下,自行保持手脚撑地并成反弓状态。二是对学生进行分工合作,参与练习的学生首先保持两腿分立站开,将体操垫放置在身后,负责保护的学生则在练习学生身体前方进行抱腰保护,练习学生逐渐向后仰使身体呈反弓状。三是寻找单双杠或者墙面作为依托,让练习学生顺着支撑物逐渐后仰缓慢下桥,这样既能够让学生通过有层次的练习感受到用力的技巧和顺序,也能很好地保护学生安全。

(2)跪跳起技巧练习。为了充分确保技巧练习中学生的安全性,没有采取后滚翻连接跪跳起的技巧练习,而是将其分析,降低练习难度。尽管如此,这个分解动作练习对于学生学习体操技巧是足够的,也能实现锻炼成效。当然,教师也可以设计拓展环节,可以向学生演示全套的较为复杂的技巧动作,由部分身体素质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选择性学习,更好地实现教与学的双向平衡。在具体教学环节,可以在立定跳远教学后指导学生练习这个技巧动作,实现用力顺序和摆臂动作的自然过渡,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设计既体现了难度提升的层次性,也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2.2 器械体操教学内容的构建思路

器械体操相对于徒手体操而言在难度上有所提升,且对教学的硬件设施要求更高,一般必须满足3个条件才能指导学生进行器械体操技巧的相关练习[4]:一是学校应该具备达到条件的器材和场地;二是必须优化练习技巧和方法,以适应学生特定生理年龄的发展需要;三是必须针对学生的练习过程做出完善的保护措施。

(1)小体操垫练习。小体操垫是一种较为简单的体操练习器械,基本上每所学校都有,只要教师放开思维,可以开发的练习方式很多。可以培养学生的速度素质,如设计步频、步幅或者变速跑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灵敏素质,如设计各种花样的滚翻练习或者绕垫子完成各种爬、钻、蛇形跑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跳跃能力,如设计各种花样的单脚跳或者双脚跳练习;此外,也可以运用体操垫开展跪跳起、前后滚翻、仰卧起坐、肩肘倒立等各种技巧练习。

(2)单杠练习。担纲是体操技巧项目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器械,其开发难度也比较低,对其练习内容进行优化设计,能够成为体操技巧教学的催化剂。可以将单杠设计成障碍物或者标志,让学生开展分队往返跑练习,并在跑动中去绕过和触摸单杠;以低单杠为辅助器械引导学生做靠杠手的练习,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和保护,帮助学生体会展髋、顶肩的要领;悬垂比耐力,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组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内进行挑起抓单杠练习,双脚离地、身体悬空,看看谁坚持的时间更久。

小体操垫和单杠是相对简单和容易获取的体操器械,体操器械的技巧练习不仅可以开发更多的器械种类,且针对每一种器械都可以开发出花样繁多的练习方法,只要体育教师摒弃重竞技的错误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在练习内容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上做好文章,必将使得器械练习衍生出更多受学生欢迎的内容。

3 结语

长期以来,小学体操教学在少数项目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较大的危险性,导致很多体育教师对体操教学逐渐疏远。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对体操技巧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构建,使其在安全性和可操作性上不断提高,是可以打造出适合体操教学的新模式的,在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长中其实发挥体操的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建华.北京体育大学参与5所小学体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运动,2015(4):55-56.

[2] 张丽华.试论体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以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小学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7,7(30):128-129.

[3] 倪静芬.谈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设置与中小学体育教学对接[J].考试周刊,2017(27):177-178.

[4]董玉泉,徐敏.教改在路上教研无止境——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初中组体操课堂教学引发的问题探讨[J].中国学校体育,2015(8):29-31.

猜你喜欢
小学体育新课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基于新课标的历史复习深度教学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基于新课标的历史复习深度教学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