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运动训练领域诸多理念的辨析及其发展新动向

2018-05-14 17:20王锦李海琴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运动训练辨析理念

王锦 李海琴

摘 要:运动训练领域存在着许多理念,而理念的发展对运动训练的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随着运动比赛的发展和进步,竞技运动训练的理念和方法也在不断改进,进而培养出了更多优秀的运动员。为了促进竞技运动的发展,必须要对运动训练方式和方法不断地进行创新,满足竞技运动比赛的要求。本文对我国运动训练领域诸多理念的辨析及其发展新动向,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为促进运动训练的发展,提高我国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提供可靠的建议。

关键词:运动训练 理念 辨析 发展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4(a)-0045-02

近年来,由于体育运动项目的推广和竞技运动的商业化,竞技体育的比赛数量大幅度增加,这给运动训练带来了较大的影响。由于运动员参加比赛的频率提升,因此训练计划和安排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传统的周期训练理念也遭到挑战和质疑,同时比赛和训练之间的联系也变得更加紧密,比赛不再是独立的一部分,而是成为整个训练过程中需要进行统筹计划和安排的重要内容。同时训练后的身体恢复情况,也成为运动训练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对“专项特征”重新审视

1.1 目前我国对专项特征的认识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在很多体育运动项目比赛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这与我国运动训练的发展和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尽管我国的运动训练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在专项运动特征的认识和把握上,仍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然的就是项目运动特征的完整性、准确性和针对性等方面的问题[1]。

在专项运动特征的认识上,普遍存在了解过于片面、没有准确的解释、定位模糊等问题,对教练员造成了极大的干扰,使其对项目的本质难以进行透彻的认识,进而影响了训练效率,使运动员的运动水平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此外,运动训练理论发展不够平衡,这也对专项特征的认识产生了一定的干扰。由于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没有紧密地结合起来,两者脱节的情况在运动训练领域中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特别是专项训练理论和实践同样脱节,因此导致了专基训练理论发展较为滞后,这也是影响人们对专项运动特征正确认识的一个重要干扰因素。

目前,在我国的运动训练理论中,对专项运动特征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认识误区:

首先,对专项运动特征的认识局限于专项技术的外在,没有对专项运动的内在特点,包括生理和生化两个方面,进行充分的了解。

其次,缺少从动态角度对专项特征进行深刻的认识,只认识了静态的专项模型这一方面。

最后,目前对专项特征的认识都是从宏观角度上进行的,只认识了一般或项群共性特点,没有认识到具体的、微观的、有针对性的专项特征。

1.2 目前对项目特征认识的发展新动向

1.2.1 由宏观向微观的发展

站在运动训练的角度上来看,每一个运动项目都有其独特之处,但同时又有共通之处,因此其特征也有一般和专项、宏观与微观的区别。目前,人们对项目特征的认识都是宏观上的,认识的也都是项目的一般性特征。对于项目的微观以及专项特征,却缺乏相应的认识。从微观角度来看项目特征,就是指对一个运动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认识,认识的是这个项目的内在和本质。从微觀上认识专项特征,就需要教练员对运动员训练的专项指导,为对于给运动员进行准确的项目定位,找准训练方向,从而快速地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

1.2.2 由外到内的发展

了解项目特征,不能够看专项运动的外在形式,而是要对人的神经、肌肉等内在运动水平,有着深入的认识。在外形上,运动项目只能反映出训练的结果,这虽然也是项目的特征之一,但所有运动项目都会反映出训练结果,因此这只是一般性特征,无法触及到专项运动的本质。

训练结果真正的成因,是机体的运动系统和能量供应系统,也就是指肌肉在神经的支配下,进行相应的收缩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对能量的需求。这一现象及过程,对运动的结果起到了关键性的影响。因此,想要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训练质量,就必须要对神经、肌肉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情况,具有深入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并根据神经、肌肉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运动过程中能量代谢系统的运转规律,选择和创造科学的运动训练方法,有效地控制训练负荷,从而在提高运动员运动水平的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运动训练对运动员造成运动损伤[2]。

1.2.3 由静态到动态的发展

时间或距离是专项运动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过时间或距离,能够在总体上对专项运动的特点有所反映,从而为教练员和运动员制定运动训练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不过时间或距离虽然能够以指标的形式反映出专项特征,但这只是对专项特征的总体描述,同样也是专项运动的结果,结果是静止的,但运动训练的过程却是可变的,是动态的,因此并不能从本质上反映出专项特征。所以,必须要加大对运动训练过程的重视,观察随着时间或距离的变化,运动员的肌肉收缩、能力量供给以及体能上发生的变化规律,从动态的角度来认识运动训练。

2 对耐力训练强度两种模式的澄清

对于训练台度与提高运动员耐力水平之间的规律,一直以来都是运动训练领域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以生理学为标准,最大耗氧量、心率、血乳酸的变化情况是衡量运动员训练强度的重要指标,并根据这一指标,对训练强度划分了3个区域,以血乳酸的变化数据为分割标准,分别是2mmol/L以下、2~4mmol/L以及4mmol/L以上。目前运动训练领域对耐力训练的观念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强调运用有氧到无氧的阈强度,也就是在血乳酸2~4mmol/L这一区域间的变化范围进行耐力训练的训练模式。另一种观点是强调避开有氧到无氧的阈区域,通常在低强度区域进行耐力训练,当然,也有少部分训练是在无氧阈值以上的区域进行的。在运动训练领域,针对这两种情况,分别称之为“乳酸阈模式”以及“两极化模式”。

3 对“刘翔创新式”训练观念的分析

“刘翔创新式”的训练观念,是我国著名教练孙海平,为著名运动员刘翔设计的“高强度负荷训练法”。这一创新的训练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由于训练手段非常多,不同的训练手段对身体的刺激也各个不相同,因此会造成神经肌肉的适应性反应分散,甚至导致反应混乱,为避免这一现象,所以要保证专项或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内容相对固定。

第二,由于身体素质训练中,某一动作即是训练的手段也是练习的方法,因此必须要坚持专项素质训练与实战相结合,对于专项素质动作的设计,要尽量与专项动作保持一致,从而保证动作设计的合理性,有效提高运动训练的质量和效率。

第三,运动训练动作的重复次数以及延续时间必须要充足,保证相对固定的刺激,从而使运动员形成一个稳定的竞技状态,可以有效保持高水平的训练平台,进而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运动水平。如果重复次数和延续时间不足,就无法保证运动员的运动状态始终保持在高水平状态,很可能会忽高忽低,甚至不断下滑,导致运动员的运动水平无法提高。

第四,对负荷刺激要分阶段安排,分为大、中、小三个阶段,中小阶段为大阶段服务,而大阶段要与实战强度相吻合,从而有效提高运动训练的质量,保持运动员的运动状态[3]。

第五,比赛和训练相结合,以比赛来检验训练、带动训练。

4 结语

通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运动训练领域必然会结合运动项目的实际发展情况,创造出更加科学的运动训练理念以及方法,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水平,从而促进体育运动项目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满庆寿.篮球运动训练理念研究[J].丝路视野,2017(24):177.

[2] 王彦成.竞技篮球运动训练理念探讨[J].运动,2016(10):21-22.

[3] 崔兵.竞技篮球运动训练理念与实施探析[J].体育时空,2016(19):126.

猜你喜欢
运动训练辨析理念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用心处事
正误辨析一例
浅谈运动训练中教练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浅谈田径短跑项目运动员训练后的恢复方法
本体感觉的研究进展与现状
同义词组辨析练习
现代陶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