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解剖生理学角度探析引体向上

2018-05-14 17:20剧红梅雷丹云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引体向上学生体质

剧红梅 雷丹云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归纳法,分析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反映上肢力量素质的项目“引体向上”现状,发现“引体向上”成绩普遍较低,甚至很大一部分学生成绩为零,评价结果为学生上肢力量素质问题严重,却无法准确反映学生上肢力量的真实情况。本文从“引体向上”运动过程中的肌肉工作的解剖学特点,从生理学角度分析影响引体向上成绩的因素,寻求即便于练习,又能全面发展学生上肢力量,有效评价上肢力量素质的指标。

关键词:学生体质 上肢力量 引体向上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2(a)-0008-02

2014年修订《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引体向上”是初中以上的男生必测项目。这一变化,专家解读为是向学生体质健康薄弱环节“开刀”,此信息释放信号——教育部希望通对必测项目的强制性要求,予以对力量素质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和监督[1]。查阅文献大量数据显示,男生“引体向上”及格率极低,甚至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成绩为零,甚至有些同学连双手握杠杆都握不住[1]。男生上肢力量退化在全国已成普遍现象。强制性要求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至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仍呈下降趋势,形式不容乐观可窥一斑。上肢力量的发展状况真的只能用“引体向上”这一指标来评价衡量吗?

1 关于“引体向上”

引体向上是克服自身重量的一种力量练习方法和能力,主要测试学生的上肢肌肉力量和耐力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男性体质的重要参考标准和项目之一。其锻炼价值高,通过练习能够增强上肢肌肉力量、悬垂和攀爬能力[2],锻炼练习者的握力、上肢力量和肩带力量,这些能力又是人体最基本生存能力之一,因此,发展上肢力量素质就显得的尤为重要。梳理1958—2013年新中国学生体质测试标准中上肢力量素质指标变化[3]情况,上肢力量素质一直是我国体质测试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几经演变,由于引体向上测试组织过程相对容易,技术动作学习难度较低,最终“引体向上”作为反映上肢力量的指标,成为必测项目保留下来。

2 “引体向上”运动过程的肌肉工作解剖学特点

在标准测试中,受试者需跳起双手正握杠,两手与肩同宽成直臂垂悬。静止后,两臂同时用力向上引体,上拉到下颌超过横杆上沿为完成一次。一次完整引体动作需要上肢各运动部位的协调合理的处理地心引力、自身重量和以手为支撑点的肌肉群收缩运动[4]。陈忠[5]分析了主动参与的关节和原动肌有:肩带肩胛骨的下回旋和后缩的肌肉(菱形肌、肩押提肌、斜方肌)、肩关节由屈变伸的肌肉(背阔肌、胸大肌、大圆肌、三角肌、后部肌群、小圆肌、岗下肌)、肘关节由伸变屈的肌肉(肱二头肌、肱肌、肱挠肌)、腕关节屈的肌肉(挠侧腕屈肌和尺侧腕屈肌)以远固定完成向心工作,挠尺近远侧关节--正握,使前臂旋内、旋前圆肌和旋前方肌做克制工作;屈指肌和抓握杠时的手肌也参与工作,共同完成拉引动作。颈部肌肉群、骶棘肌、臀大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完成静力性工作,维持上下肢平衡与协调,是辅助参与肌肉。看似简单的上肢运动,却涵盖了身体大部分肌肉群和关节的综合运动。

3 影响引体向上成绩的生理学因素

引体向上是锻炼上肢力量非常有效的方法,其力量效果的增长是显而易见的。纵观60年来力量素质指标的变迁,上肢力量一直备受关注。引体向上作为体质健康的力量素质评价指标,当作为选测项目时,大家回避它,当作为必测项目时,只能说是体质健康的薄弱环节。如此重要的评价指标,却让大家讳莫如深,原因何在?

3.1 克服自身体重

引体向上是自身力量克服自身体重的悬垂练习,用自身力量拉起自身重量,上肢力量的使用达到个人力量的極限状态,需要有较大的绝对肌肉力量,所以体重是影响成绩的重要因素。体重大的人一般绝对力量较大,体重轻的人据有相对较大的相对力量。在引体向上测试过程中,体重较轻的人,虽有较大的相对力量,但因为绝对力量较差,成绩并不理想。体重较重的人,虽有较大的绝对力量,由于自身体重过重,其相对力量较弱,无法克服自身重量完成动作,所以成绩也不理想。

3.2 肌肉力量训练的专业性

引体向上需要握力、上肢力量、肩带力量协同配合完成,练习涉及到很多大肌肉参与。持续完成达到标准的练习,不仅需要足够的肌肉力量,还需要一定的肌肉耐力,而这些大肌肉力量发展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形成的。

从生理学角度来说[6],决定肌肉力量的生物学因素包括:肌肉的横断面积、肌纤维的类型、肌肉收缩时动员肌纤维数量、肌纤维收缩的初长度、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性别、年龄。身体发育成熟后,肌肉力量只有超负荷训练才能增长,对于握力、上肢力量、肩带力量,需对其相关参与的主动肌、辅助肌进行分别训练,再通过协同训练将各部分肌肉整合统一,完成牵拉过程。整个训练过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查阅大量关于提高引体向上力量训练方法的文献发现,想要提高引体向上的成绩,第一必须有专业的指导老师,有计划安排力量训练,需要时间保证,训练内容保证。第二必须有多种辅助训练方法,需要器材保证,场地保证。

4 结论与建议

引体向上作为评价上肢力量的指标,其锻炼价值有目共睹。面对及格率低,甚至为零的现状,引体向上是否能真实有效的反映学生上肢力量情况亦或者人体的健康状况呢?任超群等[7]研究提出,如果一个项目普遍出现这样的情况,问题是出现在项目本身上,还是学生的身体素质确实达不到要求。体质健康标准指标必定以服务人体健康为根本,并不能说测试指标成绩越高,身体就越健康。而成绩差的人就被定为体质测试不及格,身体就不健康。既然引体向上与体重密切相关,为了更准确体现人体的上肢力量,是否可以按体重分级来设置标准成绩,亦或者寻求即便于练习,又能全面发展学生上肢力量新的评价指标。唐栋等[8]研究依据锻炼效果和学生喜爱的程度,认为斜身引体和俯卧撑是对全面发展上肢力量素质的更优化锻炼方法和测试指标。孙友平[3]等建议上肢力量素质测试指标可采用改进引体向上和俯卧撑,测试要求引体向上可参照美国佛蒙特州修正引体向上,俯卧撑参照标准俯卧撑(男)。学生既喜欢参与又有锻炼效果的项目,才更符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初衷。

参考文献

[1] 钱钰,张鹏.教育部新标准向学生体质健康薄弱环节“开刀”初中以上男生必测引体向上[J].基础教育论坛,2014(26):62.

[2] 穆道宏.引体向上的价值与练习步骤[J].中国学校体育,2008.

[3] 孙有平.梳理与反思:60年来中国学生体质力量素质测试的科学性考量[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3):7-12.

[4] 杨晨飞.何健康.基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下引体向上项目的训练方法探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11):165-166.

[5] 陈忠.从解剖学的角度看单杠正反握引体向上的教学特点[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354-355.

[6] 佚名.运动生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7] 任超群.体质测试的若干问题的重新审视.[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8):139-140.

[8] 唐栋.对普通高校大学生男生上肢力量素质测试方法的比较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5(6):58.

猜你喜欢
引体向上学生体质
上汽示范中国汽车“引体向上”
黔南民族地区农村中学学生体质状况与体育健康教育的调查研究
肋木在引体向上练习中的运用
提高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对策研究
影响初中生引体向上成绩的原因与对策
“0”的困惑
发挥学校体育优势,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浅谈我国校园足球计划对青少年健康的影响及发展现状
试论提高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