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对普通高校学生体育认知影响研究

2018-05-14 17:20王强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网络文化系统

王强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系统的观点来分析网络文化对普通高校学生体育认知影响,深入整体、部分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三个要素来分析,主要从系统的四个分类进行阐述,以期为加深普通高校学生体育认知促进其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网络文化 体育认知 系统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4(a)-0124-02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网络的不断快速普及,普通高校学生具有更加成熟的环境和条件,网络对其的影响也越来越深。高校学生普遍存在只关注国家学生体质测试成绩和体育公共体育课的成绩,忽略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习惯的培养。只有良好的身体状态,才会有创造更大价值的可能,尤其是大三、大四年级的在校大学生,面临着深造和就业,因此,时代不仅需要具有全新意义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出台,更需要借助文化来传承精神,体育就是一个很好的媒介。但在近10年,青少年的综合体质仍然在连年下降,问题主要集中在心肺功能、上肢力量、耐力素质上,学生的体育认知存在片面性。本研究利用系统观点针对性的探究分析网络文化影响普通高校学生的体育认知,旨在从不同层面找出主要的影响因素,为今后的学生转变体育观念,培养良好健身及工作习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文化系统的重要性

文化系统分成三个要素:物质文化系统、制度文化系统和精神文化系统。它们共同影响当代大学生,甚至是整个人类民族文化的发展。普通高校大学生无法形成自身较为完备的文化系统,且较西方国家而言,中国现有教育体制下,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性较弱,日常生活除了上理论课,课余时间都集中参加社团活动、文体活动、在宿舍打网络游戏、看电视剧、购物或闲聊等,这都或多或少的接触到网络文化。网络文化必然会作用于普通高校大学生,对其产生重大影响,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也会反作用与文化,决定其发展走向。

体育文化的形成需要不断的积累和完善,才会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发展自身综合素质,学生的体育认知会不断加强,并会借助自身的点影响整个面,甚至下一代人。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认识网络文化,利用其不同的分类进行分析研究,促使每个学生对自己行为有所了解,提高学生的体育认知能力,激发学生自觉地参加不同类型不受课程约束的体育运动,将终生体育思想植入到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最终提高每一个自我的健康意识。

2 网络文化系统分类

任何文化都是一个系统,都是由系统内部的各个要素组成。用系统的观点来分析文化系统,从三个方面来分析:第一,要把文化看做一个有机的整体;第二,要分析系统内部的各个子系统,以及各个子系统之间的联系;第三,从整体与环境,整体与子系统,子系统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处理,以达到最佳目的。本研究将在其基础上将网络文化影响普通高校学生体育认知的主要因素分为五大类:网络文化行为、网络文化产品、网络文化事件、网络文化现象及网络文化精神。从这些因素,全面的去分析原因。

2.1 网络文化行为

这是普通高校学生在网络中的行为方式与活动,大多数具有文化的意味,它们就是网络文化的基本层面,是网络文化的其它层面形成的基础。普通高校学生在网络中的行为方式多数为接收观看及传播相关体育人物、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游戏或赛事,而非及时反馈;活动是收藏、评选、讨论、点赞和转发。其不受時间、地点的限制。

2.2 网络文化产品

这既包括普通高校学生利用网络传播的各种原创的文化作品,例如体育相关赛事的稿件、比赛期间的运动视频、图片及动态图集,也包括一些校园组织或体育部门利用网络传播的文化产品。普通高校学生将有一定激励含义的内容转换为不同的方式进行传播,对其体育认知有积极的影响。

2.3 网络文化事件

网络中出现的一些具有文化意义的社会事件,他们不仅对于网络文化的走向起到一定作用,也对社会文化发展产生一定影响。普通高校学生在入学时进行的军事训练就可以很好的诠释这一点,在军训中不仅要面对骄阳烈日,还要对于规程保持绝对服从的态度,更对自身的身体素质是以个巨大的考验,若在军训中出现混到的事件,就必须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若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学生对军训的的态度就有可能影响到整体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基本目的,同时对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也是一个较好教材,这需要教官、辅导员对体育锻炼有一个积极的认识,对军训进行协调配合工作。

2.4 网络文化现象

有时网络中并不一定发生特定的事件,但是,一些普通高校学生行为或网络文化产品等会表现出一定的共同趋向或特征,形成某种文化现象。群体间相互影响,形成一定的群体行为,普通高校学生对电子产品、网络游戏、网络事件等方面都存在好奇心并围观的状态,甚至会选择去尝试。以宿舍为单位会对新的电子产品,如手机、PSP、平板电脑,其中下载的APP、网络游戏程序就会对舍友进行相互影响,形成一定规模的人群,将游戏语言、程序使用心得作为沟通交流的工具,这里还包括借助直播、短视频、相互模仿竞争及使用弹幕的方式就进行交流。

2.5 网络文化精神

网络文化精神是指,网络文化的一些内在特质。现有网络文化精神的主要特点表现为:自由性、开放性、平民性、非主流性、时效性等。但随着网络在普通高校,甚至社会家庭中渗透程度的变化,网络文化精神也会发生变化。技术的不断更新,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性能在不断的完善和优越,结合不受网络范围和速度的影响,网络文化的精神就体现的更为自由,无论你在任何环境,无论你在做什么都可以通过媒介进行传播,娱乐大众。隐秘性就逐步弱化,且不论任何阶层的人群都可以进行观看,有新的想法就立刻进行尝试,叠加进行尝试,稍加技术转换就可以形成一定的记录方式进行传播,它传播的速度之快,决定了它本身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没有及时的进行想法和形式的输出,就立刻会淡忘。只有非主流且出人意外的现象才会被观看者记录进行传播,普通高校学生及时接受者,又是传播者,它逐步形成了先接收——快速思考——即刻行动——不断完善——及时传播——再接收的多重闭环模式。这就要求普通高校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储备量才能进入到此种模式。

3 网络文化系统分类的意义

不同层面的网络文化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直观却复杂的网络文化景观。而网络文化的形成,有着自己具有独立特点的内部动力系统,也有外部推动力量。就像其他文化一样,网络文化的发展,除了其自身系统内部的动力外,外部力量的影响,是快速且必然的。高新技术、经济发展、政治制度,这三者构成了网络文化的外部力学系统。

网络文化形成的物质保障是数字技术。数字技术使得文化产品生产与传播的限制大大降低,也为满足个体诉求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方式和手段。技术是塑造网络文化的特质的一个重要工具。网络文化精神的自由、开放、相互影响,离不开互联网自身技术的完善、开放、共享、时效反馈等技术特性。网络文化的平民性,与技术自身的低限制也是一脉相承,相互转换,赋予不同的思想和内容就会使得平民性变得具有代表性。作为普通高校学生通过校园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QQ、直播软件等媒介接收信息,这本身就形成了独特的网络文化形式,通过一些正面积极的事件来对其产生相互影响,会促进普通高校在校时间的高效利用,形成一定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精神,加以传播,才能形成一定文化氛围,去影响更多的人。

4 体育认知的影响因素

4.1 人员因素

组织与传播人员对技术水平要求不高,组织与人员不需要经过严格或完整的培训就可以上岗,高校的相关组织与传播人员一般都由各级团委、学生会、学院办公室的负责人及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分类传播,短时间内体育文化活动的策划和统筹安排是关键因素所在,需要在傳播过程不断完善。普通高校组织的体育竞赛和体育相关的文化活动不少,相关参与人员更替频率较快,制约了对高校学生的体育认知。

4.2 传播与接收形式多样化

网络文化传播以爆发式传播,网页、视频、微博、微信公众号及相关竞赛模式,同步传播,不同的传播媒介的传播速度不同。对于高校在校生来说,接收传播的方式不同,再传播的形式以分享和推介为主,接收的效率有所下降。接收终端不同也会影响学生对体育的认知,例如条幅、版面、多媒体文件,出现频率影响其对体育的认知。

5 结语

网络文化有其多方位的系统性,在校园体育的范畴内有着丰富的资源融合,对学生的认知的影响从网络文化行为、网络文化产品、网络文化事件、网络文化现象、网络文化精神五个方面的典型来共同对高校学生产生体育认知影响,应该在传播人员、传播与接受形式上从积极正能量的方面进行影响。

参考文献

[1] 褚竹松.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对不同性别大学生体育认知影响的相关比较研究——以四川师范大学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2016.

[2] 柏曙邹.因特网体育信息对大学生体育认知影响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6.

猜你喜欢
网络文化系统
一种无人机缓冲系统
品“助读系统”之妙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研究
浅谈当代网络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
网络文化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与对策
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引领的路径探索
浅议网络文化视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
见“多”不怪的多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