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影响柔道运动在中国大众化发展的因素

2018-05-14 17:20鲁敏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奥运会

鲁敏

摘 要:柔道是一项技巧性极强的对抗性格斗运动,对运动员的意志力、应变能力、身体素质具有很高要求。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柔道运动在我国的发展还较为小众化、专业化。基于此,本文首先从社会观念偏差、发展机制不健全、客观因素限制三个方面入手,重点分析了柔道运动在中国大众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其次,围绕加强宣传力度、构建培养平台、营造竞技氛围三个角度,研究了实现柔道运动在中国大众化发展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柔道运动 大众化发展 奥运会

中图分类号:G88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4(a)-0199-02

柔道以其手、脚、脑三方并用的优秀运动方式,被纳入到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项目当中,成为了金牌数量仅次于摔跤的格斗类竞技项目。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影响柔道运动在中国大众化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致力于寻找出有效的柔道运动普及方法。

1 影响柔道运动在中国大众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1.1 在社会观念上存在一定偏差

从当前来看,柔道运动进入我国体育市场的时間还不长,人们认识柔道的渠道主要以电视、网络等非接触媒体形式为主,使得柔道缺乏一定的“土壤基础”。同时,受到乒乓球、羽毛球等大众体育门类的制约,无论是体育总局等国家部门,还是柔道馆、俱乐部等民间团体,都没有对柔道运动进行系统、大范围的宣传工作,使得人们对柔道运动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上[1]。因此,这类人在选择和学习体育运动种类时,往往会将乒乓球、网球、太极拳等危险性较小的运动作为首选;另一类人受到过多电视节目、影视剧的影响,认为柔道运动的“门槛”较高,只有身材健壮、“五大三粗”的人才能从事柔道运动,进而模糊了柔道运动由72公斤级下至48公斤级的等级划分,不利于柔道运动在中国的大众化发展。

1.2 缺乏良好的柔道运动发展机制

众所周知,柔道运动具有很强的对抗性和竞技性,它是奥运会当中唯一一项允许运动员通过扭脱关节、锁喉窒息等方式获取胜利的运动项目。由此可见,要想实现柔道运动的大众化发展,就必须要营造出充分的竞争环境,以满足柔道运动的竞技性要求。但从当前我国的大环境来看,无论是国家级、省级的大型柔道赛事还是市级、民间性的小型柔道赛事都较少,使得柔道爱好者们缺乏有效的提升、交流和斗技平台,大大降低了人们学习柔道、联系柔道的积极性。最后,在当前一些道馆、俱乐部等民间性质的教育机构当中,虽然配备有少量的柔道教练员,但其多为运动员或柔道爱好者出身,缺乏足够的教育经验和教育理念,使得其教育活动仍处在较初级的“摸索阶段”,大大降低了民间柔道教育的质量和效率[2]。

1.3 其他客观因素限制

第一,大众体育风向方面的限制。从哲学的角度上讲,环境对人的意识具有影响作用,人的意识又对其行为起决定性作用。据此,在我国以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足球等球类运动为发展方向的大众体育风向之下,社会人们对体育运动的追求和认知也受到了一定影响,进而缺乏对柔道运动的大量关注,使得柔道运动的中国化大众发展成为“空谈”。同时,各大体育电视台的赛事转播、体育新闻播报也主要以“热门运动”为主,也在很大程度上对柔道运动知识的普及造成了影响。

第二,少年儿童群体普遍特点方面的限制。在我国实施“独生子女”政策的国情之下,当前大多数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使得一家两口、四口长期“围着孩子转”,养成了少年儿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畸形品质。同时,当前一些家长对孩子成长的保护力度过大,使得少年儿童在面对挫折、伤痛时,往往抱以松懈、退缩的情绪,无法形成自立自主、坚韧不拔的性格品质,这与柔道运动对人员意志力的要求存在极大矛盾。

第三,教育功利化方面的限制。受到功利化的教育观念影响,一些家长错误地将运动技能看作是孩子升学的“砝码”,或是一门心思地将孩子培养成奥运冠军、体育明星。据此,淘汰率高、培养周期长、成材率较低的柔道运动自然而然不会受到此类家长的过多关注,进而造成了柔道运动选人面窄、缺乏“好苗子”的窘境。同样处于功利化的教育观念下,一些家长秉持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态度,会对孩子喜欢柔道、渴望柔道训练的情绪实施打压行为,以威逼利诱的方式阻碍孩子进行课外柔道学习,造成柔道运动训练出勤率低的情况,不利于柔道运动的大众化发展。

2 实现柔道运动在中国大众化发展的有效策略

2.1 加强柔道运动的宣传力度

为了端正社会大众对柔道运动的正确认识,引导人们发现柔道运动在身体、精神两方面的锻炼和促进作用,相关人员应加大对柔道运动的宣传力度,积极创新柔道运动的宣传方法。首先,在多媒体时代的背景下,相关人员可以将柔道运动知识以广告的形式投放到电视节目、微信、各大门户网站等多种媒体平台当中,为人们提供出多元化、频繁化的柔道认知渠道;其次,还可与专业的人员、团队、场馆进行合作,拍摄以柔道运动为主题的纪录片或电影,从而引起一段时间内的文化潮流和社会讨论,以此带动柔道运动的大众化发展;最后,还可以以奥运会、全运会等人们关注较多的综合型体育赛事作为切入点,加强对赛事冠军、突出人物的访谈和报道,从而建立起一定的“明星效应”,以此强化柔道运动对社会大众的输出力度,实现柔道运动的有效宣传[3]。

2.2 构建出优秀的柔道运动培养平台

首先,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基层柔道教育、柔道场馆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为柔道运动的大众化发展做出官方化的扶持表率。这样以来,将有更多的企业、民间团体顺势而行,积极加入到柔道运动建设的队伍当中,为柔道运动学习者提供可观的平台基础和资金资源;其次,要想构建高水平的柔道培养机构,就必须要引入优秀的人才团队。所以,为了加强柔道学员的技术规范性,减少柔道学员的伤病问题出现,柔道学习一定要配备有专业化的教练员人才、科研人才和医务团队,从运动技能发展规律、人体工程学、心理学等多个角度入手,创设出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教育策略;最后,作为一项内涵丰富、应变性强的竞技类运动,柔道对运动员的智力、思维具有很高要求。据此,柔道运动的培训工作必须要做到“体教结合”,在锻炼学员身体素质、技能技巧的同时,要对文化教育、思想教育引起重视,一方面能有效加强学员的运动思维灵活性,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消除学员家长在文教方面的“后顾之忧”。

2.3 营造良性的柔道运动竞技氛围

为了激发柔道运动训练者的学习兴趣和发展欲望,同时也为了使其在真实的体育对抗中取长补短、自我成长,还应从数量、质量上对柔道运动的比赛制度做出变革,营造出良性的竞技氛围和激励环境。对此,相关人员可采取“以赛带练”的方式,创设出多等级、多层次的柔道赛事,从而有效缩短赛事的举办周期,拓宽赛事的辐射范围,为不同区域内柔道学员的切磋交流提供便利。

3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柔道运动在我国的大众化发展困境是社会认识、发展机制、国情、教育观念等多方因素共同造成的。因此,相关人员也应从多媒体宣传、培训团队建设、赛事模式等多个方向入手进行优化改革,从而使社会大众正确认识到柔道运动的优点所在,为人们提供出良好的柔道运动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 蒋健保,朱双双,吴尔婷.我国沙滩柔道运动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5(11):33-37.

[2] 牛健壮,孙得朋,牛峥,等.从奥运会中摔跤、跆拳道及柔道项目的演变探究武术项目的发展趋势[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5,32(2):191-195.

[3] 李文涛,吴刚,闫炳才,等.由我国女子柔道项目发展的制约因素看其制胜规律[J].山东体育科技,2013,35(2):53-56.

猜你喜欢
奥运会
从刘翔到傅园慧:媒体心态变迁分析
里约奥运开幕式的“巴西”诠释
里约奥运会是中国男篮未来进步的契机
赛场外也能做出美味新闻套餐
赛场外下功夫,纸媒奥运也精彩
大选之夜,美国传媒业的“奥运会”
俄被禁选手自办“奥运会”
浅析媒介运行和公共关系在北京奥运会时期的功能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