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企业投资新农业所产生的联动效应分析

2018-05-14 12:19潘慧洁陈骏兰
山西农经 2018年2期

潘慧洁 陈骏兰

摘 要:在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农业已经打破传统农林牧渔业产业的发展局面,第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的现代化农业体系正逐步成型。大企业投资新农业,将先进的生产模式营销思维注入第一产业中,实现农业与其他產业融合,为新农业发展提供新思路。有实力的企业进入投资新农业使得行业规范起来,也能够带动中小企业更加规范。中国的现代化农业体系仍然处于发展初期,有强大的产业集团参与不仅增加自身的话语权,而且对于新农业的发展也是一种推动作用。

关键词:新农业;大企业;投资联动效应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2-0050-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832.51 文献标志码:A

在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农业已经打破传统农林牧渔业产业的发展局面,第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的现代化农业体系正逐步成型。大企业投资新农业,将先进的生产模式营销思维注入第一产业中,实现农业与其他产业融合,为新农业发展提供新思路,但在实践中也遇到不少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新农业与大企业投资的发展现状为切入点,探究大企业投资新农业的联动效应,并分析发展新农业存在的瓶颈与大企业投资新农业的成因,最终力图提出对策解决大企业投资新农业的发展难题,对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凡意义。

1 新农业与大企业投资的发展现状及联动效应分析

1.1 新农业发展现状

新农业是相较于小规模生产模式的传统农业,一种广发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高投入、高产出的可持续化农业形态。新农业自提出到发展至今,取得了明显的成就。首先,综合水平明显提高,各类农产品的人均产量已经可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其次,乡镇企业的出现和繁荣为中国特色的农业产业现代化探索出一条新道路,有效地推进了新型城镇化建设。最后,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国家积极通过多种扶贫产业帮助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在新农业发展取得成功的同时,仍然面临一些问题。第一,农业现代化普及程度较低,在某些地区农业发展未能成功实现现代工业技术和经济模结合的紧密模式,农业的生产集约化、机械化程度仍需加强。第二,农用耕地逐渐减少,受工业化及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影响,可用的农用耕地逐渐减少,严重影响农业产业发展。第三,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各种污染等问题和各类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严重影响了食品安全和国民健康。

1.2 大企业投资新农业产生的联动效应

伴随着新农业的发展,同时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从互联网巨头到房地产大亨许多大企业纷纷跨界做起了农业。网易丁磊养猪种茶叶、联想柳传志成立了卖蓝莓和猕猴桃的加沃集团、京东刘强东种起了大米、万通潘石屹开始卖苹果。以长秋山的丑柑为例,在未接触电商之前,种植丑柑的农户和众多传统农业相同,无法与消费者直接接触,利润被中间商赚取,并且贩卖果子时也不会考虑到供货时水果的大小、品质、农药喷与否以及运输途中的温度控制等。然而在与专门做原产地生鲜果蔬贩卖的电商接触之后,丑柑的销售多了层注重用户体验的互联网精神。为了提高用户体验,从肥料到用药都按照统一标准,水果的生产和运输环节都运用科技进行全程监控,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因冷风关闭而造成果子腐烂,从而提高水果的口感和新鲜程度,这一改变使所有果农的经济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同时也为本来生活网带来巨大利润。一些粮食巨头企业的发展经营为正准备投资的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大企业的投资在生产上也需要对分工细化,这就给予中小规模的企业以参与的机会,这样不仅保证了大企业获得丰厚的利润,中小企业也可以分一杯羹。

1.3 发展新农业所取得的突破和存在的瓶颈

在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前,我国的新农业发展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政策上,国家实施了一些列举措对粮食产业加大了支持力度,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加强主产区粮食生产力、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制度、严格保护耕地等。技术上,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普及,使得物联网、无线通信、3S等技术在农业生产里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农业生产实现了智能管理。产业发展上,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以及创意农业等新农业形态的出现和发展,推进了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增强了农村的经济活力,有助于今后形成更加完善的现代农业体系。

然而,发展新农业的路上仍有一些瓶颈有待解决。首先,农业生产耕地利用率较低,当前农业生产的方式仍以粗放式发展为主,随着可利用的农用耕地越来越少,提高耕地的利用率迫在眉睫。其次,信息技术运用普及率不足,虽然科技的运用逐渐广泛,但在某些地区仍然采用最原始的生产方式,农业发展以牺牲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最后,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缓慢,新农业的发展带动农民脱贫仅是少数,实现全村真正小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才是最终目标。

2 大企业投资新农业的成因

2.1 新农业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国家提出要大力发展健康产业,由于国内食品安全问题频繁曝光,有机食品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我国的食品业正处于绿色有机转型升级时期,市场需求稳步增长,供需方面存在空缺。消费者对于食品质量的重视远大于从前,居民的生活理念由温饱逐渐转向了对高品质健康生活体验的追求。同时,农业的生产方式由机械化进一步向设施化、工厂化的方向演变,农业生产更加智能化、可控化、工厂化,这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有效地减弱了突发性的不可控因素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产业链的发展为新农业向其他产业延伸打好了基础,高效的产业链经营,有利于农业产品品质的提升,并且帮助投资农业的企业在链条中获得更大的利润。许多大企业正是看到广阔的发展空间,纷纷投入到这一市场当中。

2.2 大企业资金能力雄厚,市场明锐度高

近几年来各大企业对农业地投资热情高涨,早在2009年以网游著名的九城集团就已成立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投建上千亩有机农场,后来传出了“网易丁磊养猪”、“京东刘强东种植有机大米”以及口碑网李治国创办“土鸡专卖网”等各大互联网大鳄投资农业。类似这种“养猪种米办养鸡场”式的田园营销模式,大鳄们似乎并未过多考虑盈利问题,相比较而言更是对于农业新模式的一种探索。同时,大企业更有效地根据自身的资源和外币竞争情况,从中选择自己具有比较优势或认为更具有投资价值的子市场作为企业的目标市场,这样就更准确地在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结合这样精准的市场明锐度,吸引大企业投资新农业。

2.3 政府政策福利支持

政府颁布一系列政策目的是为了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艰涩,增强农民信心,包括推行税费改革、农机具补贴等。十九大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一二三产业相融的现代农业体系正在形成。根据数据显示,国家在2013年以来,在农林水方面的支出达到八万多亿元,全面提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自来水普及率高达79%,已经通硬化路的村落超过了98%,互联网式的“一站式”“一体化”服务已在乡村迅速延伸。地方政府与大企业合作,帮助大企业与农户间进行谈判,为两者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方便了双方的合作,有效地联系了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关系。国家还加大了对于现代农业的宣传力度,对各地具有特色的农业产品进行大力宣传,支持品牌企业积极参与当地特色农产品的投资与销售。在强化宣传力度的同时,国家还通过建立销售网络拓宽农产品的营销渠道。

3 解决大企业投资新农业的发展难题

3.1 大企业与农民、合作社等之间良好地沟通与合作

在未来,大企业投资农业最先使农业的销售方式发生变化。可是就目前来看,通过网络的方式购买农蔬果品直接邮寄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和销售方式的改变相比起来,生产方式的改变更为艰难,在这其中最需要进行沟通的是大企业與农民之间:农民如何放心地将土地交给从未涉及过或稍有了解的企业去代理管理、如何将土地流转形成的租金成为固定收益的一部分,以及农民是否可以在大企业旗下的农业公司工作挣一份工资等,这些都是有待解决的难题。这样的切实好处如何使农民亲身体会旱涝保收,都是大企业投资时应该考虑并解决的。

3.2 政府加强行业监督,为市场提供良好环境

在这样有巨大盈利空间的市场环境下,不免会有企业间的竞争,挤压小型农业市场生存空间的忧患必然存在,也难以保证失地农民对于长期利益的隐忧。政府应该建立对于有机产品的行业标准,同时立法保证大企业雇佣农民工和有机小农的切身利益,防止大企业投资部分农业项目赚取暴利而农民却颗粒无收。将“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相互合作,有效地降低了隐患存在的可能性。

3.3 新思维和新技术与农业的真正融合尚需时日

由于互联网和先进科技给传统农业带来的不仅是思维方式和技术革新,更多的是农业在生产方式和销售模式上的变化。根据目前的形式来看,使中国的由粗放型经营变为互联网式的现代农业经营方式,仍有漫长的道路需要探索。在盈利模式方面,农业的盈利模式是长时间较为稳定的回本盈利,相比较还没有稳定可行盈利模式的互联网模式而言,农业可能比互联网更需要时间和金钱。在产品价格上,从生产到运输全程安全监督把控所需要的成本与农业产品最终售价的呈现,合理的定价与高质量的农产品如何让消费者买单,这之间的平衡也是个难题。农业是个慢工出细活的产业,大企业投资农业得到真正的硕果,还需要些时日。

参考文献:

[1]王辰越.IT大佬纷纷掘金农业互联网重塑农业产销模式[J].中国经济周刊,2014,14:70-71.

[2]谢群.中国农业高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

[3]朱孝忠.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的作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