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困境、诱因及对策研究

2018-05-14 12:19林兴涛
山西农经 2018年2期
关键词:虚拟经济民族复兴实体经济

林兴涛

摘 要:十九大指出,实体经济是国之大本,发展实体经济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经之路,更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基石。现阶段,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但我国的实体经济却面临着重大考验,而实体经济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国家鼎力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需要脱虚向实,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把实体经济放在重要位置之上。本文通过介绍实体经济相关信息,了解实体经济的重要性、现状,阐明实体经济增速缓慢的诱因,并针对性地研究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实体经济;虚拟经济;成本;民族复兴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2-0052-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124 文献标志码:A

1 实体经济的重要性

繁荣健全的实体经济,在改善民生、促进就业和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财富的数量和质量也是由实体经济的规模和竞争力决定的。因此,发展实体经济是增强我国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

实体经济是国强民富的根基。实体经济的发展不仅能丰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更能带动消费、促进生产,会产生社会生产连锁效应,提高人民收入,使人民富裕起来。民富则国富,民强则国强。发展实体经济是国富民强必由之路。

实体经济也是实现就业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不断从国外引进实体工业企业,不仅解决了就业问题,而且有利于社会稳定发展。相对于虚拟经济来说,实体经济能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人民有了工作,就能大大地缓和社会矛盾。在当下就业压力巨大的社会现状下,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更要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

2 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电子商务大放异彩,电商具有成本低、便捷性高、开放性高等优点,而且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加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人们去实体店购买商品的次数越来越少,这些都导致实体经济在现代化经济发展中整体处于衰退的现状。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我国绝大部分的实体经济产能过剩,供给过多,同业竞争压力大。且在虚拟经济的冲击下,实体经济面临着多重打击。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发展实体经济是基石、是根本,只有实体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才有实现的可能。

3 我国实体经济增速缓慢的诱因分析

3.1 房地產泡沫在膨胀,实体经济投资不足

自2015年实施“330”新政,全国各地几乎把所有目光和资金都投放在房地产上,社会投资资金有大半流向房地产。根据数据显示,2016年1~11月银行贷款的80%都流入房地产市场,今年也差不多。在实体经济迫切需要大量的社会资金来促进自身发展的情况下,却没有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这是导致实体经济得不到长远发展的根本原因。

3.2 虚拟经济的发展阻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就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来说,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虚拟经济的基础。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也可以相互独立发展。虚拟经济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等。从这些市场来看,都是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从而促进实体经济的良好发展。

近年来,“以钱炒钱”的虚拟经济迅速扩张,远远超过了实体经济这个载体,阻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当社会资金投入到虚拟经济之中,本来是想通过虚拟经济这一平台进入实体经济,但是这些资金却在虚拟经济中不停地周转,或是在不断的重复使用,没有落脚点。因此,实际资金不但只有很少一部分能进入实体经济,而且严重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效果反而有限。

例如近几年来,我国银行业发展迅猛,不可否认,银行的快速发展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对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是我们同样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近几年银行所贷的资金大部分流向了房地产市场,导致了房地产市场的畸形发展,楼市飞涨,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实体经济发展更加不稳定。另一方面,银行为了资金的安全性,喜欢把贷款给比较稳定的、盈利丰厚的大企业,而相对于实力弱小的中小型企业和民营的实体企业很难得到银行的资金支持。

3.3 实体企业成本负担大

首先,实体企业的税费负担重。企业不仅要缴纳增值税、房产税、消费税,还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等各种税种,合计下来的税额也比较大。根据世行和普法永道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企业的总税率达到了68%,在世界的排名为第12位。这使得企业不得不转稼税负,从而不断提高产品的价格。

其次,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力成本增加。根据数据显示,人口红利一般持续40年左右,由此计算,我们现在正处于人口红利的末端,再加上我国人口老年化加剧,而年轻一代的劳动力进一步减少。根据专家预测,到2035年我国大于60岁的人口为4亿人左右,约占总人口的30%,表明未来人口压力会更大。改革开放30年来,廉价的劳动力一去不复返了,导致企业用工成本不断增加。

最后,企业的用地用能成本和物流成本增加。实体经济需要更广阔的厂房和更充足的能源,而且生产的产品需要通过运输才能到达销售地。因此,随着物价房价的上涨,实体企业用地用能成本和物价成本也在飞涨。

总之,随着实体企业税负、人力和用地用能以及物流等成本增加,导致企业负担太重,这是实体企业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

3.4 产能过剩,供给过多,而需求相对下降

产能过剩就是指生产商品能力严重大于社会需求能力,从而导致社会上存在大量囤积产品的现象。这一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是显现不出来的,然而近几年经济下行,产能过剩的问题比较突出,这将导致企业不再需要生产大量的产品就能满足社会需求,实体企业在没有生产条件下,根本谈不上再生产。而且同行业企业数量多,竞争压力大,生产能力旺盛。加上市场相对饱和,居民的收入增加缓慢,社会需求跟不上。

4 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策略研究

近年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遇到瓶颈,而发展实体经济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经之路,更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道路。所以根据上述的原因的分析,接下来将从国家、社会、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自身等方面提出几条发展措施。

从国家层面,首先,更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不断推进税收制度的改革,全面实行增值税制度,相应的降低中小企业等实体经济的企业税率。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税收的透明度,加强税收地执行廉政队伍的建设。不断地简政放权,提高企业办事效率,更重要的是为企业减少生产成本。更要不断地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与之相适应,从而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其次,发挥财政的推动作用。对新型实体企业,国家要加强财政补贴,适当减税,降低成本。对于一些出口型企业,可以加强出口补贴以及相关鼓励政策,提高出口企业竞争力。最后,政府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降低虚拟经济的金融杠杆,控制金融机构的各种风险,监控资产充足率。严控房地产市场,不能一味地让资金进入楼市,要让实体企业得到更充足的资金。

从社会层面,一方面要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这是李克强总理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而喊出来的口号,对于我国现在社会实体经济萎靡是完全有必要的。大众创新要求我们不断地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万众创业需要我们实现实体经济重振的客观要求,要求社会每一个成员不仅要有创新意识,更要付诸实际行动。另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发展教育,实行科教兴国策略,注重培养有道德、有文化、有技术、有创新意识的现代化人才,这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

从金融机构层面,一方面,银行要不断创新经营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坚持经济效应的基础上更多地兼顾社会效应,不能盲目投资、过度投资,不能一味地关注所贷资金的经济效益,而把资金贷给国有大型企业,更多的关注中小微型企业,扶持中小微型企业,给予中小微型企业贷款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发挥直接信用的作用,不断扩大新三板的范围,增加中小型实体企业在新三板上市直接融资的可能性。

从实体企业自身层面,首先,要重视科技的作用,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这才是提高实体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根本之处。同业之间也要避免价格战,要公平竞争。其次要去产能,去库存。企业要不断的淘汰产能落后的企业,重组和改建落后企业等等。注重企业的生产效率,加强市场信息搜索,注重实体企业的产品研发,生产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产品,避免严重的产能过剩,浪费资源。再次,实体企业加强宣传、合作,刺激需求。现代实体企业完全可以增加广告的投入,开展各种促销活动等等。最重要的还是加强与电商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B2B、B2C和C2C等现代化市场营销模式,刺激市场需求。

结束语

實体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基础,在改善民生、增加就业和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虚拟经济不重要,实体经济重要性不可替代,而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只会导致一个国家没有根基,最终导致是经济衰落。因此,发展实体经济才能实现“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杨绍东.实体经济是经济稳定增长的根基[J].中国科技投资,2017.

[2]李曼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5.

[3]郑湘明.论我国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3.

[4]佟莉.大力发展实体经济[J].活力,2013.

[5]陈春雷.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学术交流,2013.

猜你喜欢
虚拟经济民族复兴实体经济
浅析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关系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特”在何处
我认为中国“虚拟经济”过火了(当事者说)
做好青少年人生扣子的“五道题”
传统射箭复兴中的民族主义
电商发展过快的成因及对经济的影响
虚拟资本理论发展探究
浅谈我国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实体经济在金融支撑下的重要意义
张志元:房产暴涨,警惕“虚拟经济”上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