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校园网络贷款现状及消费异化分析研究

2018-05-14 12:19王舟
山西农经 2018年2期
关键词:校园网贷高校大学生现状分析

王舟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网络金融行业犹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高校大学生网络贷款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网络贷款看似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了物质消费基础,但是背后反映的确是严重的高校大学生消费异化问题。所以加强对校园网络贷款的现状和成因进行系统分析,及时把握当代高校大学生的消费观,及时发现高校大学生消费异化问题,帮助大学生认识校园贷款的危害性,进而引导高校大学生合理消费,适度消费,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生活习惯。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校园网贷;消费异化;现状分析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2-0114-01 中国图书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1 高校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

当今高校大学生多为“95后”。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该群体正处在青少年的转折期,身心发展还处于稚嫩转换的过程之中”[1];思想方面,因为“三观”树立还处在构建期,社会阅历较为浅薄,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和影响,所以高校大学生在面对校园网贷的诱惑时只看到了对自己有利的方面,而忽略了校園网贷背后的邪恶黑手。从外界环境来分析:高校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年龄层次各有不同,生活背景及受教育的环境也不相同,所以他们对待物质消费有着千差万别的看法。再来从家庭的层面进行分析:很多家庭认为子女进入大学,上学的主要目标还是学业有成,所以很多家庭对于孩子的物质金钱的需求一般都能做到凡要必给的状态,更有甚者一学年给孩子一次性打入一年的生活费。

2 高校大学生校园网络贷款及消费异化分析

高校大学生经过12年的寒窗苦读,又经过高考的洗礼,成功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冠以“人生的成功者”“天之娇子”等称号,所以大学生进入大学的那一刻起,心理便无比的骄傲与自豪,再加上当代的大学生多为“95后”的独生子女,总体性格方面:争强好胜,唯我独尊,容易攀比。他们希望通过多个方面,多渠道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和突出个性。本身这样的个性特点要是用到学习方向可以说是如虎添翼,但是部分学生将这种攀比的心态,用错了方向,他们比较多是谁穿的是名牌,谁用的是苹果手机,谁敢铺张浪费,他们认为这样的消费方式是最酷炫的;再加之很多大学生来自工薪阶层,无法为孩子的奢侈浪费买单,所以大学生校园贷款便成为了大学生消费异化的温床,部分大学生通过校园贷款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满足自己的“个性需求”。

3 高校大学生盲目的消费观导致校园贷款和消费异化

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快提升,高校大学生的消费内容由传统单一的学习生活消费转为多元化的消费结构模式。从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分析大学生的消费需求可以理解为:生活学习需要,人际交往需要,文化娱乐需要,自我提升需要等。所以我们不难看出随着经济生活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消费理解也慢慢的发生着改变,大学生的消费更加多元化。高校大学生也意识到自己所处的小社会也是一个人情的社会,有时候维持一段感情或者维持一段友谊需要一定物质投入(消费投入)。比如:朋友过生日要送朋友生日礼物,蛋糕等。和女朋友外出要支付外出的相关费用,圣诞节,情人节也要送一些小礼物,每天晚上还要煲电话粥这样就产生了大量消费,这样的消费费用也不容小觑,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的主渠道。

4 高校大学生盲目的消费行为导致校园贷款和消费异化

校园网络贷款经常向大学生宣言的消费理念“花明天的钱,圆当下的梦”,从某些层面来讲:“适度的超前消费有助于经济良性发展,也为大学生个人消费提供了便利。”但是部分大学生还处于身心发展的稚嫩期,科学理性的消费观还未建立,正是在一些校园网络贷款的鼓动下,部分大学生产生了盲目的消费行为,造成了不良后果和影响。例如:一些学生不能科学客观的看到自己的消费能力和家庭收入水平,一味盲目的追求高端、个性、奢华的高消费。所以校园贷款正好满足了部分大学生的消费需求,校园里经常看到:某某校园贷款“无抵押”“1秒快速到账”“0风险”等,这些网贷宣传广告从某种程度上诱导了大学生消费,让他们陷入了盲目超前消费的校园高利贷陷阱里面。所以说高校大学生应理性看待校园网贷,坚决抵制不良网络贷款,理性科学看待个人消费,不要沦为校园高利贷的奴隶。

参考文献:

[1]刘松岳.大学生网络贷款 机会与陷阱并存[N].中国青年报,2016-4-12:3.

猜你喜欢
校园网贷高校大学生现状分析
校园网贷风险及其防控对策探析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唏嘘着悲情的担当:60万“校园网贷”一条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