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贵州民营企业参与农村产业扶贫的思考

2018-05-14 17:05申浩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脱贫攻坚民营企业

申浩

[摘 要]民营企业是农村产业扶贫的重要载体之一,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成效明显,促进了贫困地区农村的发展。通过分析贵州黔西县食用菌裂变式发展模式、恒大集团帮扶大方县模式、习水县“1+N”模式、特驱集团“141”精准扶贫模式、金沙县“富民贷”模式等实例,建议进行科学有效的组织引导,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积极引导多形式参与扶贫,争取构建开放式的农村产业扶贫新格局。

[关键词]民营企业;农村产业扶贫;脱贫攻坚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1 贵州民营企业参与农村产业扶贫的主要模式

近年来,贵州省农委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对农村产业发展的帮扶工作,将部门扶贫与民营企业扶贫统揽,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做好与企业的对接,提高企业对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效应。以发展产业为根本,带动二三产业的良性发展之路。在精准扶贫工作上,强化农企互动,推进互利双赢,推出了以“三變”、“产业裂变”“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脱贫模式。以黔西县食用菌裂变式发展模式、恒大集团帮扶大方县模式、习水县“1+N”模式、特驱集团“141”精准扶贫模式、金沙县“富民贷”模式为主要代表:

1.1 黔西县食用菌裂变式发展模式

以黔西腾馨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贵州水西瑶食用菌有限公司为例,建立食用菌裂变式发展种植基地,基地采取从“木料加工→菌棒→菌菇→成品干菇包装上市”一条链的生产流程。基地为贫困户提供菌棒、大棚技术,每户贫困户领种1个大棚,可以种植7000个菌棒,生产出的花菇统一由牵头企业收购包装销售,每个菌棒一次可以出菇1.2斤左右,一年出菇2次,花菇均价3元,除去菌棒2.6元成本,每个贫困户每年可以创收2万元左右。基地全面建成投入生产需工人100余名,贫困人员优先聘用,人均月工资可达2000元以上,实现贫困户就业人员精准,带动10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探索出了黔西县“1+10+N”模式、水西瑶食用菌“1+2+1+2+N”模式,实现裂变式发展带动脱贫,逐步实现全员覆盖。

1.2 恒大集团帮扶大方县模式

投入9亿元,计划三年内扶持1000个以合作社方式运营的肉牛、蔬菜、中药材等特色农牧业产业基地,帮助10万人就地脱贫;设立总额为10亿元的“恒大大方产业扶贫贷款担保基金”,专项为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设立“恒大大方贫困家庭创业基金”,用以奖代补的方式直接奖励给创业户。

1.3 习水县“1+N”模式

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公司+家庭农场(养殖大户)+农户(贫困户)”“公司+集体经济+农户(贫困户)”等“1+N”模式,建立完善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养殖大户、贫困户之间的利益链接机制,让贫困户搭上畜牧产业的“快车”。2014年以来,贫困户入股企业800多户,在企业务工1000多人,新增畜牧养殖贫困户9千多户。

1.4 特驱集团“141”精准扶贫模式

“1”就是一个产业链。建立从饲料研发、原材料采购、饲料加工,猪场猪舍建设、猪场猪舍管理、疫病防疫、市场销售的完整产业链。“4”就是四方合作。政府:是国家政策的制定者和施行者,是产业发展的引导者,主要负责顶层设计、资源整合、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协调服务、营造环境等工作;金融:产业要发展、基础设施要建设、农户发展启动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合作社:变简单“扶持到户”为重在“效益到户”,建立“政府引导——合作社带动——农户跟随”的产业化精准扶贫体系。农户:在合作社的带领下,参与畜牧养殖,实现早日脱贫。“1”就是保险。保险在化解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能通过及时充分的保险赔款,使农户得以迅速恢复;减少农户收入波动,安定农户生活,增加农村消费。

1.5 金沙县“富民贷”模式

以贵州尚土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和贫困户模式为例,按照每户农户贷款5万元的标准,积极引导双兴、金新、桃园等村92户贫困户争取到富民村镇银行发放“富民贷”贷款460万元入股到该公司发展油用牡丹种植,合作期限为三年,由公司分别按照6%、7%、8%的比例对入股贫困户进行保底分红,贷款入股本金由公司代为偿还银行,确保贫困户无风险、稳增收。建立“贫困户+合作社(公司)+支部”的联动发展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土地入股分红、整合“特惠贷”入股分红及基地务工等多渠道增加群众及贫困户收入。

2 贵州民营企业参与农村产业扶贫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贵州省民营企业参与农村产业扶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由于对民营企业参与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缺乏统一的资料收集与数据分析,笔者只是在农村产业扶贫的事例上定性,总体指标上不好定量。但是当前工作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缺乏组织引导

目前,大型企业集团和部分小型企业等积极参与农村产业扶贫工作,但少数企业参与意识不高,认为参与到农业产业扶贫无利益可图,不愿意做出相关投入。当前贵州民营企业较多,由于缺少政策宣传和引导不足,导致参与扶贫的比例较少。

2.2 认识还需进一步提高

就总体情况来看,部分企业参与农村扶贫的认识上还存在单一性、简单化、程序化现象。其中:表现在单一性上,主要是面对“三农”工作,一些工业企业不知道该干什么;而企业如果本身是从事第一、三产业的,因为与“三农”接近,所以参与的热情比较高。但多表现在简单性上,大多数企业还是捐资捐物,参与实质性的产业发展、生态农业、新农村建设上不是很明显,产业基地建设、技能培训等深层次延伸还不强。

2.3 受援方存在“重援助轻共建”发展思想

在企业参与扶贫工作中,受援方总希望企业能在资金、物质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而轻视与企业共同建立支柱产业,共同发展。要使企业在农村产业扶贫中富有生命力,不仅仅看企业直接拿了多少钱,帮助修了多少条路、建了多少个水渠,更重要的是企业能把贫困村和企业自身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共同推进产业发展,实现贫困村、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促进、互惠共赢”,才能使企业在农村扶贫的领域中常做常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3 贵州民营企业参与农村产业扶贫的几点建议

3.1 进一步科学有效的组织引导

要将企业参与农村扶贫工作纳入重要议程,统一部署,统一协调,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指导;建立企业参与农村扶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有关部门的具体职责,定期召开会议,及时研究解决企业在参与扶贫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同时,政府部门要结合分工积极主动抓好企业与扶贫村、贫困户的牵线搭桥工作,引导企业结合各自实际,选择相应的产业发展项目,在方式上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等产业扶持模式。

3.2 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推动企业参与农村扶贫更多地需要通过政策激励、建立互惠互利机制,引导、鼓励企业主动参与。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台对企业参与农村扶贫开发的优惠政策,对企业参与扶贫的项目开发,在政策范围内给予大力支持,优先安排农业产业化资金等产业扶持政策;对在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农民培训、基地认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给予一定的补助或奖励,不断优化政策环境,以调动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

3.3 进一步创新扶贫模式

企业参与农村扶贫可以不拘形式,不论内容,应根据企业自身的条件、能力开展。鼓励、支持更多基础较好、能力较强的企业,直接参与定点帮扶贫困村,实行“整村、整乡、整县推进”产业帮扶;条件具备的可以与贫困地区进行结对帮扶,开展“村企共建”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属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可以将产业基地建在贫困村,通过产业的发展带动贫困村群众脱贫致富;基础稍差、条件稍欠的,可以直接帮助建设一个具体项目,为产业扶贫增添力量。

[参考文献]

[1] 许汉泽,李小云.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产业扶贫的实践困境——对华北李村产业扶贫项目的考察[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

[2] 黄承伟,邹英,刘杰.产业精准扶贫:实践困境和深化路径——兼论产业精准扶贫的印江经验[J].贵州社会科学,2017(09).

[3] 朱琳敏,王德平,邓楠楠.精准扶贫背景下产业扶贫发展模式——“1+5”产业扶贫案例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7(25).

猜你喜欢
脱贫攻坚民营企业
2019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
2018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2017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
河北省开发性金融扶贫浅议
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新路
2016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