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疝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效果

2018-05-14 17:00王军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腹股沟疝并发症

王军

【摘 要】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抽样总结研究方法,选择在本院诊治的74例腹股沟疝患者,所有患者都给予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记录与随访所有患者的预后。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术后发生切口血肿3例,疼痛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81%,所有并发症经过对症处理后好转。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复发2例,复发率为2.70%。结论:腹股沟疝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腹股沟疝;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并发症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占腹外疝总数的90%~95%,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 [1]。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利用高分子人工合成材料,在不造成张力与不改变正常解剖结构的基础上,可修复腹股沟区缺损,从而达到疝修补的目的 [2]。本研究旨在探讨行腹股沟疝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为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采用回顾性、抽样总结研究方法,选择在本院诊治的74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8~60岁;符合腹股沟疝的诊断标准,具有手术治疗指征。排除标准:不能接受随访或随访时间<5个月的失访患者;凝血机制严重障碍患者;围手术期潜在外科感染的患者。其中男47例,女27例;年龄最小31岁,最大56岁,平均(39.43±8.97)岁;疾病类型:斜疝51例,直疝15例,股疝8例;临床分型:Ⅰ型46例,Ⅱ型17例,Ⅲ型7例,Ⅳ型4例。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都给予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修补材料均采用定型产品,由聚丙烯单丝编织而成,包括一个网状锥形疝环填充物和一个网状补片,具有良好抗感染和组织相容性,能迅速与人体组织粘合固定。手术方法:常规消毒铺巾,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作5~6cm平行腹股沟的疝切口,切开腹外肌腱膜,游离腹外斜肌腱膜下间隙,外侧至腹股沟韧带返折部,内侧至联合肌腱,上端至内环口上3cm,下端至耻骨结节2cm,游离精索,用皮片牵引充分显露腹股沟管后壁。腹股沟斜疝:在精索前外侧切开提睾肌和精索内筋膜,找到并分离疝囊。小的疝囊完全分离回纳入腹腔,大的疝囊则行横断,近端疝囊缝合后内翻入腹腔,不能行高位结扎,将锥形网塞填入疝环内,周边与内环口周围腹横筋膜固定4~6针。缝合切开的提睾肌,修剪补片成椭圆燕尾状,置于精索后方,并与周围腹股沟韧带、联合肌腱、陷窝韧带缝合固定,逐层缝合切口。腹股沟直疝:疝囊位于海氏三角,分离疝囊壁,将锥形补片填入海氏三角,其余修补方法与腹股沟斜疝基本相同。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记录并发症情况,并积极给予处理。

1.3 观察指标

记录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術后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与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

记录术后发生的切口血肿、排异反应、切口感染、疼痛等并发症情况,补片排异反应为切口持续红肿,引流液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引流出黄色渗液;切口血肿表现为查体可扪及皮下有波动感的包块,无红肿、发热;切口感染为切口有红、肿、热、痛,涉及深达补片、筋膜和肌肉层,引流液细菌培养有细菌生长。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记录复发情况。

2 结果

2.1 围手术期状况

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与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分别为(50.29±10.48)min、(10.29±2.48)mL、(5.19±2.22)d、(16.49±4.29)h和(1.50±0.29)个月。

2.2 并发症情况

术后1个月,74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81%,所有并发症经过对症处理后好转。

2.3 复发情况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复发2例,其中1例是疝环口周围组织薄弱,疝内容物自疝塞旁脱出;1例是补片未与耻骨结节处腱膜组织缝合,疝囊从耻骨结节处突出,复发率为2.70%。

3 讨论

保守治疗腹股沟疝很难取得有效效果,当前治疗也以手术治疗为主,方法包括传统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等。传统张力疝修补术需要在同一解剖层次的组织做拉拢缝合,不易产生真正的愈合,存在术后并发症多与复发率高等问题。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手术原则是尽量减少解剖操作,优点主要是术后过程的简单性和无张力效果。本研究显示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表明了腹股沟疝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很好的可行性。

当前研究认为腹股沟疝是从耻骨肌孔横穿腹横筋膜而形成,腹股沟疝修复的复发是腹股沟疝手术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术后复发率是评估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除了复发率,术后并发症也是评价腹股沟疝手术成功的重要指标 [3]。本研究显示74例患者中发生切口血肿3例,疼痛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81%,所有并发症经过对症处理后好转。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复发2例,复发率为2.70%。从机制上分析,腹股沟疝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是针对腹股沟区的薄弱和腹横筋膜缺损发生的根本原因而设计的手术方式,补片可刺激周围及其网孔内部的纤维原细胞的快速反应以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生,修复了受损组织的强度和弹性。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通过将疝囊回纳后于疝环内填塞网塞并固定从而促使疝环口消失,网塞的填塞可有效分散腹内压升高对腹股沟管形成的压力,从而减少复发率 [4]。在预防并发症中,切开腹外斜肌腱膜时注意保护髂腹股沟神经和髂腹下神经,有利于防止术后疼痛;术中多采用锐性分离,可减少组织的损伤、出血,手术创面较大时可以放置引流管,并且补片需缝在耻骨结节表面的腱膜组织上,防止术后复发;术后尽量不做血清肿的抽吸,避免外源性污染。

综上所述,腹股沟疝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魏康林.腹股沟疝气充填式无张力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效果对比[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3):118119.

[2] 陈渠.不同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2016,29(32):225.

[3] 陈光明.充填式无张力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疗效差异观察[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02):196.

[4] 孙刚.腹股沟疝传统疝修补术、平片及疝环填充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15,43(04):348350.

猜你喜欢
腹股沟疝并发症
探讨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对比
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气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
浅析美军战斗精神的致命并发症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门脉高压大量腹水合并腹股沟疝的外科治疗体会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