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责任 扎根基层 做适合的教育

2018-05-14 14:25龙勇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全体师生校本课程

龙勇

今年10月,我有幸参加了“校长国培计划——2018年边远贫困农村校长助力工程”在江苏第二师范学院进行的培训。学习培训的方式按照集中学习、到基地学校跟岗学习以及后期返岗学习的三段式进行。

在集中学习一周以后,学院安排我们前往基地学校跟岗学习。尽管安排的基地学校在苏中和苏北,在跟岗学习之余,我也利用周末的自主学习时间对无锡、苏州的几所学校进行了探访。总体来说,我们学校發展的现状同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是明显的。包括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学校办学的硬件设施、教师队伍发展的整体状况、学校分工与管理的精细化程度等方面,我们都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经济基础决定教育发展的格局,发达区域很多让我们“心动”的物质条件和“丰厚”的待遇是我们不可复制的,但大有大的优势,小有小的精致,通过学习反思,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来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

一是要继续强化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让“三风”促进师生“五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幸福观、言行感官)端正。全体老师要更加坚定扎根基层、奉献教育的理想信念,振奋精神,坚定信心。物质条件是决定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根本因素。我们应该用激励的眼光来看待教育,肯定我们所付出的努力。在学生中更是要坚持以德为首,立德树人,培养山区学生吃苦耐劳、坚毅勇敢、朴实勤劳的优秀品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比学识和见识我们可能有差距,比体质和品质我们或许能够胜出。

二是全体师生要脚踏实地,切忌好高骛远,坚持做好适合的教育。做适合的教育管理,做适合的教育发展,让学校、老师和学生都能得到适合的发展。在管理模式、教学特色、课堂改革上不心血来潮、盲目跟风,而要根据自身实际,把国家课程、管理标准、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也不要急于求成,要把学生或者自身塑造成什么,要有“一切都是打基础,着眼于全面发展、长远发展”“成功不必在我”的工作作风。

三是对于教育的发展乃至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要有前瞻意识和长远目标。习近平总书记说:“未来10年,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积聚力量,催生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我们要抓住这个重大机遇。”教育的信息化和自动化将直接影响着今后教育发展的形态和质量,所以我们全体师生都必须将“坚持不断学习”“适应新时代的变化”作为永远的“必选科目”。

四是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围绕切实增强核心素养,提炼开发学校校本课程。过去大家在认识领域一直有一个误区,上级领导让我们既要抓好学生兴趣活动,又要抓社团活动,还要搞校本课程,学校忙得晕头转向,不知道到底该抓什么。围绕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核心,我们将其梳理为:兴趣活动是增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初级形态,继而有组织的社团活动则上升为中级形态,而校本课程则是在社团活动实践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展示学校特色、持续传承的课程固定下来,是增强学生核心素养的高级形态。所以从兴趣活动——社团活动——校本课程是呈阶梯状不断打磨、继承,不断调整、发扬和凝练的过程,既独立又统一,是向着一个目标方向发展的三个阶段。

五是继续在课堂教学上下工夫,抓质量提升。学科教育教学质量永远是学校的生命线,尽管我们永远不可能去和重点中学、发达区域学校比拼学科成绩,但立足于学情、学生发展、现实需要的成绩提升是万不可偏离的,全体师生要围绕这个工作重心发愤图强。我校过去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实行开课、结课方面有了两年多的尝试,取得了一定效果,今后将加大工作力度,力争让每节课都精彩起来,让部分学科教学质量的短板能“补齐增高”。

六是继续夯实工作细节,在各个工作的“点”上“精准发力”。比如我们已经取得一定成绩的爱心助学、结对帮扶、环境卫生、安全管理、强化学校文化建设、夯实班级管理、加强家校合作、团队拼搏精神、学生民主管理等工作,我们将继续打磨,明确职责,让其“更优”。

通过学习反思,我进一步明白了所做工作的价值和学校存在的意义,我也将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做好每一项工作,为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全体师生校本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防疫知识自测
言传不如身教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诵、知、行三位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