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手法配合祛风湿、止痹痛中药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2018-05-18 06:25李琳张传涛朱琳
中国疗养医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骨伤腰椎间盘手法

李琳 张传涛 朱琳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中老年人是高发人群。患者因腰椎间盘变形,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触刺激和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临床多表现为腰部及下肢疼痛、麻木,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不及时,可引起下肢冰凉,行走困难,甚至瘫痪[1-2]。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但有创治疗可能导致瘢痕形成,且不良反应较多,不利于术后的康复。本文对我院采用中医骨伤手法配合祛风湿、止痹痛中药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103例,收集时间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腰腿痛,下肢麻木,直腿抬高试验呈阳性,且直腿角度<50°。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符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制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2例,男41例,女11例,年龄46~77岁,平均(61.3±3.3)岁,平均病程(1.1±0.3)年;对照组51例,男38例,女13例,年龄48~75岁,平均(60.5±2.8)岁,平均病程(1.3±0.6)年;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排除造血系统异常者,严重身体脏器功能不全者,严重内分泌系统疾病者。本次研究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中医骨伤手法治疗。①给予掌推法放松臀部与腰背部肌肉,促进患者血液循环,同时给予叠掌法从上至下按压腰部至臀部两侧肌肉,力量由轻到重,以患者可耐受为度,1次/d,10min/次,治疗2周。②采用拇指法点按背部两侧膀胱经处的肾俞穴和腰部阿是穴,肘尖点按承扶穴,1次/d,10min/次,治疗2周。③患者取仰卧位,医者前臂绕过窝,固定左膝关节,抬至最大限度时,医者右手在足尖部用力下压,3次/d,力度适中,以患者可耐受为度,治疗2周。④患者取仰卧位,给予直腿抬高法与牵引下肢法,充分活动患者的患侧关节,30min/次,1次/d,治疗2周。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手法治疗基础上联合祛风湿、止痹痛中药方。中药熏蒸:桂枝、伸筋草、红花、威灵仙、透骨草各15g,赤芍、防己、没药、乳香各10g,煎好后置入中药熏蒸治疗仪,将患处保暖处理后进行熏蒸治疗,30min/次,1次/d,治疗2周。药物治疗:给予腰痹通胶囊,口服,3粒/次,3次/d,治疗2周。

1.3 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疼痛消失,腰腿功能恢复;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偶有腰腿痛,但不影响正常生活,只能完成轻体力的工作;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1.4 观察指标 采用腰痛评分法(M-JOA)评估腰痛缓解情况,包括临床症状6分,临床检查12分,日常生活12分,共30分,评分越低,效果越好。采用下腰痛评价表(JOA)平估患者下腰痛情况,共29分,评分越高,效果越好。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共100分,评分越高,效果越好。采用功能障碍量表(Oswestry)评价患者的功能障碍,分数越高,恢复效果越差。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输入SPSS 20.00统计学软件,治疗总有效率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M-JOA、JOA、SF-36、Oswestry评分采用(±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总有效率66.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JOA、JOA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M-JOA、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JOA、JOA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两组M-JOA、JOA评分对比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JOA、JOA评分比较(±s)单位: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JOA、JOA评分比较(±s)单位: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M-JOA评分 JOA评分观察组 治疗前 20.2±1.8 17.3±1.9治疗后 7.1±0.5*#25.6±3.3*#对照组 治疗前 21.1±2.3 17.1±1.5治疗后 15.5±1.7*20.9±1.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F-36、Oswestry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SF-36、Oswestr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F-36、Oswestry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两组SF-36、Oswestry评分对比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F-36、Oswestry评分比较(±s)单位: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F-36、Oswestry评分比较(±s)单位: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SF-36评分 Oswestry评分观察组 治疗前 71.7±5.6 13.9±3.6治疗后 88.9±6.6*#6.1±0.6*#对照组 治疗前 70.9±4.9 14.5±3.1治疗后 81.5±5.9*10.5±1.1*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为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化,降低了髓核含水量,导致椎节松动、失稳,纤维环坚韧性下降。研究表明[3-4],先天性的腰骶部紊乱和过度劳累也是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因素。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主要表现为腰部及下肢疼痛、间歇性跛行以及麻木,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治疗的目的为消除神经根炎性,减少神经根粘连,扩大突触物和神经根间隙,降低对神经根的压迫。

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腰痛”“痹证”“节伤”范畴,《素问·刺腰痛篇》指出该病为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或痛连脊椎,基本病机属肾虚和血瘀,乃本虚标实证[5-6],发病机制为风寒湿邪袭肌表,气滞血瘀,肾气亏虚精血不足,筋骨缺乏濡养,闭阻经络,或慢性劳损,外伤闪扑而致经络受损,气血阻滞,不通则痛。因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键在于祛风湿,止痹痛。

本文中药方剂中,桂枝温经通阳,伸筋草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血,红花活血通经,威灵仙祛风除湿,通络止痛,透骨草祛风胜湿、活血止痛,赤芍止痛,防己除风寒湿疟热邪,没药活血散瘀止痛。采用中药熏蒸的方式给药,在热效应下,毛细血管保持着扩张的状态,在蒸汽环境内,更有利于新陈代谢,改善循环,而且扩张的毛细血管也有利于药物离子的渗入,有助于药物直达病灶[7-8]。

腰痹通胶囊为中药制剂,由三七、川芎、独活、狗脊、牛膝、熟大黄、延胡索等药物组成。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9],三七、大黄、当归、川芎合用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作用;狗脊、牛膝补肝肾,强筋壮骨;独活祛风除湿,温通经络,散寒,舒筋活络;川芎配合延胡索行气止痛、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共奏祛风除湿、行气止痛作用。

中医骨伤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发挥其缓解肌肉痉挛,提高局部组织新陈代谢的作用,促进椎间盘内部压力下降,促进突触物回纳,降低对神经根压迫、刺激,调整神经根管的容积,改善血液循环,提高痛阈,促进致痛位置的分散和消失[10]。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总有效率66.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两组M-JOA、JOA、SF-36、Oswestry评分对比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中医骨伤手法配合祛风湿、止痹痛中药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综上所述,通过中医骨伤手法配合祛风湿、止痹痛中药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比单纯采用中医骨伤手法治疗,能够在同样的疗程内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陈新晓,陈良玺.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6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6):49-50.

[2]曾文英.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研究[J].医学信息,2016,29(27):150-151.

[3]许洪潭,张勇.研究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J].中外医疗,2015,34(28):190-191.

[4]滕朝峰.中医骨伤手法配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4):113-114.

[5]孙桂红.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10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8):169-170.

[6]孙德斌.针刺委阳穴结合手法治疗腰突症的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1998,17(6):12.

[7]向伟明,丁思明,唐吉莲,等.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性疼痛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1):3466-3467.

[8]李妍,姚啸生.中西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概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4):231-234.

[9]胡惠民,彭鹏,周国坚,等.腰痹通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0):15-16.

[10]闫炳喜.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症刍议[J].陕西中医,2001,22(5):296-297.

猜你喜欢
骨伤腰椎间盘手法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中医适宜技术在骨伤中后期患者社区功能康复中的应用及影响
整体护理模式在老年骨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层递手法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七步洗手法
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采用中医治疗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