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与优势分析

2018-05-18 06:25马骁
中国疗养医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椎弓椎体微创

马骁

胸腰椎骨折是常见骨折情况,治疗关键在于重建脊柱稳定性,恢复塌陷椎体高度和脊柱功能。本研究探讨了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与优势,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7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组。对照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21~73岁,平均(39.13±2.47)岁;骨折时间1~36h,平均(12.45±0.15)h。微创组男19例,女18例;年龄21~73岁,平均(39.92±2.13)岁;骨折时间1~36h,平均(12.41±0.55)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麻醉后取俯卧位,以伤椎为中心,后背正中切开约8.0cm切口,沿棘突两侧小心剥离椎旁肌,暴露伤椎及上下椎体关节突,确定进针点。依次拧入四枚椎弓钉螺钉,安装连接杆,旋紧螺塞,透视见复位满意后,依次缝合伤口。微创组借助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全麻,俯卧位,悬空腹部,术前X线垂直定位,在皮肤上标记,根据相关节段椎弓根进入夹角对进针点和体表距离进行计算和标记,确定进针点后采用中空开路锥经皮刺入,透视下定位伤椎上下椎四个椎弓根入口。导针沿着中空开路锥击入,沿着椎弓根进入椎体前部,透视确认后将中空开路锥撤出。以进针点作为中心,分别纵行切开上下1cm皮肤,沿着导针用套筒将工作通道逐级扩大,拧入椎弓根螺钉,位置良好后沿着工作通道将预弯连接棒置入,并将顶丝置入。拧紧一侧顶丝后将撑开系统适当撑开,将顶丝拧紧后对复位情况进行透视确认,将导针去除并对伤口进行缝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机体疼痛程度(VAS)、出血总量、引流总量和胸腰椎骨折治疗效果、创口感染等的发生率,并比较术前和术后半年伤椎高度和椎体Cobb角、脊柱功能恢复情况(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恢复越好)。

优:胸腰椎骨折愈合,胸脊柱功能正常,伤椎高度基本接近骨折前水平,活动自如,无疼痛;良:胸腰椎骨折愈合,胸脊柱功能改善,伤椎高度改善,活动伴随轻微疼痛;差:达不到上述标准[1]。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总量、机体疼痛程度、卧床时间、引流总量比较 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总量、机体疼痛程度、卧床时间、引流总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总量、机体疼痛程度、卧床时间、引流总量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总量、机体疼痛程度、卧床时间、引流总量比较(±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出血总量/mL 机体疼痛程度/分 卧床时间/h 引流总量/mL对照组 37 167.52±22.71 287.91±31.57 6.44±2.13 57.52±12.57 154.13±2.13微创组 37 121.51±14.21 124.51±10.61 3.02±1.66 36.24±4.01 43.21±1.41t值 11.392 8.136 8.562 16.985 18.642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微创组胸腰椎骨折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66,P=0.012<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3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微创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98,P=0.013<0.05)。其中,对照组3例创口感染,3例运动功能障碍,2例椎体高度丢失。微创组1例运动功能障碍。

2.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椎体Cobb角、椎间隙高度、椎体高度、脊柱功能比较 术前伤椎高度和椎体Cobb角、脊柱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随访微创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椎体Cobb角、椎间隙高度、椎体高度、脊柱功能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椎体Cobb角、椎间隙高度、椎体高度、脊柱功能比较(±s)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椎体Cobb角/(°) 椎间隙高度/mm 椎体高度/mm 脊柱功能/分对照组 37 干预前 18.24±5.76 5.41±2.92 14.21±1.27 56.72±0.65干预后 9.13±2.06#20.92±3.59#20.66±1.66#83.13±0.61#微创组 37 干预前 18.67±4.77 5.77±2.91 14.14±1.23 55.13±0.66干预后 4.24±2.06#*24.53±4.94#*27.88±2.18#*96.25±0.62#*

3 讨论

胸腰椎骨折是常见骨折类型[2],以纠正畸形和恢复脊柱正常力线,促使脊柱获得稳固性,预防神经根和脊髓继发损伤为主要治疗原则[3-5]。目前治疗胸腰椎骨折多采取传统椎弓根螺钉固定[6],但其对皮肤、肌肉和韧带损伤程度较大。而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为短节段三维固定,可贯穿三柱,结合椎弓根技术和生物力学,既可达到牢固固定,又可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促使塌陷椎体高度恢复,重建脊柱生理弯曲,对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益。同时,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可最大限度保护脊柱后部软组织,减轻疼痛,减少并发症,降低手术风险[7-9]。

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微创组借助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结果显示,微创组胸腰椎骨折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微创组创口感染等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微创组患者手术实施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机体疼痛程度、出血总量、引流总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伤椎高度和椎体Cobb角、脊柱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经随访微创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所得结论与张锦洪等研究成果具有一致性[10]。

综上所述,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确切,可恢复伤椎高度和椎体Cobb角、脊柱功能,且手术耗时短,疼痛轻,出血少,并发症少,术后康复更快,有明显优势。

参考文献:

[1]房芳,王芳芳.微创手术治疗脊柱创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6,35(2):97-98,105.

[2]胡德亚,薛晨晖.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20):130-131.

[3]卢翔,刘士龙,谢洋,等.微创手术治疗脊柱创伤的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4):723-724.

[4]肖志林.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经皮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9):76-77.

[5]白愉乐.经伤椎与跨伤椎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比较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2):31-32.

[6]王磊,司志军.研究分析微创手术治疗脊柱创伤的临床疗效[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33):149.

[7]周先爱,刘万周,彭翠云,等.微创手术治疗脊柱创伤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9):74-75.

[8]申威.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J].西藏医药,2017,34(4):29-31.

[9]杨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11):1999-2000.

[10]张锦洪,殷国勇,曹晓建,等.微创小切口经伤椎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J].颈腰痛杂志,2016,37(2):110-114.

猜你喜欢
椎弓椎体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脊柱手术机器人在胸腰段窄小椎弓根后路螺钉置入中的应用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探讨
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急性脊柱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无痛微创拔牙技术在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