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可调压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效果评价

2018-05-18 06:25杜柏孙吉庆
中国疗养医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分流管大池调压

杜柏 孙吉庆

脑积水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主要是由于脑脊液生成与循环吸收出现异常,引发的脑脊液量增加,压力提高,继发脑室扩大等症状。交通性脑积水以头晕、呕吐等为主要症状表现,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直接威胁[1]。现阶段,临床一般借助脑脊液分流术治疗,以此改善颅内压,传统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很容易产生多种并发症,如癫痫以及脑组织损伤等,对患者的预后质量带来不利影响。近几年,伴随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可调压腰大池-腹腔分流术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2]。为了探究交通性脑积水采用微创可调压腰大池-腹腔分流术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本院2014年3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60例交通性脑积水患者,并分为两组,分别予以传统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微创可调压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并统计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2014年3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60例交通性脑积水患者,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中,有男16例,女14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35.26±2.45)岁。观察组30例患者中,有男15例,女15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35.45±3.85)岁。两组性别等基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全麻或局麻,患者选择侧卧位,屈膝,借助腰骶腹腔可调压分流系统(美国美敦力公司),在腰3/4或上下椎间隙进行穿刺,将皮肤与皮下组织纵形切开5mm。利用12号专用穿刺针成功穿刺后,将腰大池导管置入,留置40~70mm。按照穿刺点的高低确定导管的朝向头部或骶尾部,向髂部于腰部穿刺点作皮下隧道,阀门与储液囊于髂后上棘处的皮下安置。在左下腹麦氏点作一切口,切口长度40mm左右,切开皮肤、皮下组织与腹直肌鞘,使腹膜前脂肪有效分离,腹膜充分暴露,且切开小口,对分流管引流顺畅情况认真检查,在腹腔把分流管埋置300~400mm,对腹膜行荷包缝合,使皮肤、皮下组织以及腹直肌鞘予以分层缝合,有效包扎术口。

1.2.2 对照组 全麻,穿刺点选择左侧侧脑室枕角,根据枕外粗隆上70mm,向左旁开中线30mm为核心,作半弧形切口,切口长度80mm,对硬脑膜钻孔与切开,在脑室端置入分流管后,对引流管顺畅情况予以检查,与分流泵有效连接,同时向枕部延长切口,在皮下埋置分流泵,与分流管腹腔端连接,使腹腔端通过颈部、胸前皮下隧道延长到剑突下,对头皮予以分层缝合,随后再经过腹部皮下隧道延长到左下腹反麦氏点,作一切口进到腹腔。腹腔处理与观察组相同。术后进行电话随访半年。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出现的感染、分流不足或过度以及分流管堵塞等并发症。

1.4 疗效判定 头晕等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通过影像学检查分流位置或整个脑室系统明显缩小,硬膜下积液较少或没有为优;症状有一定缓解,影像学改善效果不显著为良;症状没有改善,影像学检查也没有变化为差。

1.5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20.0软件,计数资料如优良率等表示为%,运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优良率比较(表1) 观察组优良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

表1 两组患者优良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表2)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脑积水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一种为交通性脑积水,另一种为非交通性脑积水,交通性脑积水主要是因为脑脊液吸收不充分、分泌过多以及排泄异常等导致的病理现象,症状表现以整个脑室系统扩张为主,主要病因包括脑室内出血以及中枢感染等[3]。最近几年,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交通性脑积水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直接影响,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现阶段,临床上对此病的治疗原则为解除脑积水,使颅内压有效降低,促使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4]。

对交通性脑积水临床传统上采用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此种方法对患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也存在较大的不足:首先,需要把分流管通过大脑置于脑室,会损伤脑血管,还可能导致脑出血症状;其次,穿刺如果对脑皮质造成损伤,很容易导致癫痫的出现;再次,此种术式的操作路径比较长,对患者有较大的损伤,增加手术感染风险概率;最后,颅内碎脑组织等会阻塞分流管,引发引流不顺畅[5]。最近几年,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可调压腰大池-腹腔分流术作为一种新型术式,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较高以及省时等特点,促使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在交通性脑积水的治疗中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6]。其为治疗交通性脑积水提供了有效途径,具体如下:第一,不需要进入脑室系统,尽可能确保脑脊液正常生理循环,使分流管阻塞等并发症的出现明显减少;第二,手术路径比较短,可使手术对患者带来的损伤有效减轻,对患者术后的康复具有积极影响;第三,可调压性使多数患者的需求得到满足,使脑脊液分流质量进一步提升;第四,腰大池-腹腔分流术在两侧颅骨缺损者与青少年患者中较为适用。由于腰大池-腹腔分流管不需要在头部的颅骨外侧置入,并且由于行径路程比较短,能够防止青少年患者发育后身高增高后所引发的分流管长度不充分的不足[7-8]。

本研究探究了交通性脑积水采用微创可调压腰大池-腹腔分流术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优良率96.6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33%(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6.67%(P<0.05),说明微创可调压腰大池-腹腔分流术对交通性脑积水的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9-10]。

综上所述,交通性脑积水采用微创可调压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效果优于传统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安全性较好,促使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何瞻,丁方,戎建东,等.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后交通性脑积水[J].浙江创伤外科,2016,21(5):970-971.

[2]李勐.体外可调压分流管经皮穿刺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9):58-59.

[3]解虎涛,程宏伟,李长元,等.腰大池-腹腔分流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疗效的系统评价[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6,43(5):385-390.

[4]张照立.可调压微创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临床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4):681-682.

[5]郑一科,方水桥,戚进聪,等.侧脑室腹腔分流术与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临床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7):90-91.

[6]程兆兴,梁冠华,肖伟群,等.经皮微创穿刺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58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16,38(6):882-883.

[7]鲁军体,王娜,刘炎伟,等.腰大池腹腔分流术与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患者的效果比较[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0):1429-1430.

[8]郭博.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用于正常颅压性脑积水患者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0):61-62.

[9]蒋泳,肖国民,潘志勇,等.腰大池-腹腔分流术的临床体会[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7,22(5):229-230.

[10]沈爱炜.可调压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J].浙江创伤外科,2015,20(6):1176-1177.

猜你喜欢
分流管大池调压
脑室-腹腔分流术失败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脑积水额角穿刺脑室心房分流术后脑室端分流管堵塞1例报道
小儿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中腹腔端置管方法分析
3M伤口敷料在持续腰大池引流中的固定导管效果分析
基于RFID技术的调压箱智能巡检系统
基于HYSYS软件的天然气液化和调压工艺模拟
加氢站与调压站能源供应系统集成技术及应用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膨胀机燃气调压的发电性能研究
移植单核细胞对中枢系统不同病变趋化作用的PET/CT示踪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