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疗效

2018-05-18 06:25徐征
中国疗养医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红斑狼疮环磷酰胺补体

徐征

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全身免疫炎性病症。此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是与感染、内分泌、遗传以及一些环境因素等存在密切关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脱发、乏力、关节肿胀疼痛、肌无力、口腔溃疡以及体温异常等,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影响患者肌肉、骨骼以及器官等的功能,甚至会引发较为严重的病变,因而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1]。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治疗主要是以药物治疗为主,而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泼尼松、环磷酰胺等,前者具有抗过敏及消除炎症的功效,能够有效抑制各种毒性物质释放,阻止结缔组织生长,从而降低炎性渗透;后者属于人工合成类烷化剂,其具有较为理想的抗肿瘤活性,常被用于治疗各种全身性的免疫疾病[2]。相关医学研究表明,环磷酰胺与泼尼松联合运用有助于提升药效,增强药物持久性,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的治疗效果明显[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6年5月至10月所收治的8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均满足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诊断标准;知情并同意参与调查研究。排除标准为:患有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对相关药物过敏;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具有精神疾病或意识不清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研究组中,男性18例,女性25例;年龄19~70岁,平均年龄为(35.6±1.4)岁;病程5个月~2年,平均病程为(1.0±0.4)年。对照组中,男性19例,女性24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为(36.2±1.5)岁;病程6个月~2年,平均病程为(1.1±0.3)年。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性别、年龄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施以口服泼尼松药物治疗,剂量为5~10mg/次,且剂量为10~60mg/d,要求晨起服用总剂量的2/3,午后服用1/3,依照患者病情状况逐渐递减药量,通常每周递减5mg,直至日剂量为5~10mg时维持此用药剂量,以持续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4]。研究组患者在泼尼松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服用环磷酰胺药物治疗,将500mg环磷酰胺置于250mL生理盐水进行溶解,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1次/2周,持续治疗3次以后改为1次/4周,均持续治疗3个月观察疗效。

1.3 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统计治疗前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C3、C4等指标水平变化,并观察治疗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如下[5],显效:患者所有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SLEDAI评分低于5分,或者24h尿蛋白定量不足0.3 g;有效:患者临床体征与症状减轻,SLEDAI评分较治疗前下降≥50%,或24h尿蛋白较治疗前下降≥50%;无效:患者所有临床症状均无变化或有加重趋势,SLEDAI评分下降<50%,或者24h尿蛋白下降<50%。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分析方法 运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对此次所观察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来表示,并施以t检验,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施以χ2检验,若结果有P<0.05,则表示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比对照组的72.09%明显偏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C4等指标水平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以及补体C3、C4等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持续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其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与C4等指标水平均有所改善,但研究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比对照组明显优越,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2)。

日本的侵略给山东的教育事业带来了空前的浩劫,严重阻碍了山东教育的发展历程,破坏了山东民众受教育的权利,使山东民众的文盲率迅速提高,文化素质迅速降低,严重影响了党的抗日政策宣传。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C4等指标水平变化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C4等指标水平变化比较(±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免疫球蛋白/(g·L-1) 补体/(mg·L-1)IgA IgG IgM C3C4研究组 43 治疗前 3.56±0.48 19.75±3.12 2.57±0.35 0.39±0.06 0.10±0.02治疗后 2.31±0.20*#12.45±1.58*#1.72±0.18*#0.92±0.14*#0.35±0.08*#对照组 43 治疗前 3.53±0.42 19.64±3.13 2.54±0.38 0.40±0.06 0.11±0.03治疗后 3.18±0.59*14.87±2.15*2.23±0.34*0.61±0.12*0.17±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过程中,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女性人群是其主要的发病群体,该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脱发、乏力、关节肿胀疼痛、肌无力、口腔溃疡以及体温异常等,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6]。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治疗主要是以药物治疗为主,而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波尼松、环磷酰胺等[7]。

泼尼松属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较强的抗过敏及消炎功效,在被人体吸收后,能够有效抑制各种毒性物质的释放,阻止结缔组织的生长,并可使人体毛细血管相应通透性降低,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8];环磷酰胺为人工合成类烷化剂,能够对患者机体中B淋巴细胞的异常增生起到抑制作用,降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9]。相关研究表明,二者联合运用有助于增强药效,促进临床治疗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此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比对照组的72.09%明显偏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以及补体C3、C4等指标水平差异不显著,而持续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其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与C4等指标水平均有所改善,但研究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比对照组明显优越,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相关的研究结果相似[10],表明二者联合运用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其病情。

综上所述,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缓解患者病情,促进其康复,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向守宝,鲁巧云,张彩云.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6,23(4):400-402.

[2]郑小东.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疗效及全性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26(71):127-128.

[3]李岸,李志平,陈伟健,等.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8):12-14.

[4]黎夏耘.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动脉高压56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8(33):339.

[5]刘谓,安乐美,朱清,等.来氟米特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17):1-3.

[6]吴霞.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J].饮食保健,2017,4(17):12-14.

[7]汪学群.长春新碱、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51例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11,31(5):65-67.

[8]梁丽君.环磷酰胺与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0):67-69.

[9]毕丹艳,毕丹青,李芹.环磷酰胺与泼尼松治疗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与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2013,33(2):434-435.

[10]路峰.环磷酰胺与泼尼松治疗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分析[J].临床研究,2017,25(1):51-52.

猜你喜欢
红斑狼疮环磷酰胺补体
来那度胺联合环磷酰胺、低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探讨
勘误声明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补体因子H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抗dsDNA抗体、补体C3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对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伤的临床意义
不同疾病活动度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肌酐、白蛋白、补体C3及补体C4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血清补体C3、C4以及抗C1q抗体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病情的相关性
勘误